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发明述及光学显示装置,更主要地是涉及为提供两种组合显示图象的平视显示装置,例如,在飞机上用来把阴极射线管产生的图象叠加到地图影屏图象上.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关于用于这样一种平视显示器中的传递透镜.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传递透镜,它包括一个正光焦度的前透镜组,一个正光焦度的中间透镜组和一个后透镜组.中间透镜组包括一个双胶合透镜.中间透镜组与前透镜组之间留有较大的空气间隔.可以安置一个半透半反的反射镜或其他图象组合器.后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前凸的弯月镜.  相似文献   

2.
集成电路投影曝光设备中的对准装置包括观察硅片和掩模表面参考标记用的投影透镜系统。硅片上的标记是一组一个方向具有预定周期的周期图形结构;掩模上的标记可以相对于硅片参考标记调整定位。投影系统能通过掩模在硅片表面形成可见光图象。该装置还包括用作探测从硅片表面穿过投影透镜系统的反射光的观察光学系统。该装置还能选择硅片上参考标记图形形成的衍射光的特殊分量,并把这些特殊分量引入观察光学系统。在该套装置的观察光学系统的光瞳附近设置了遮光元件。它是一带状传光孔,在与硅片表面上的周期性参考标记垂直的方向延伸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亚微米光刻的硅片步进式光刻机。该机总的重复精度为76nm(3σ)。投影透镜是新型Ⅰ线大数值孔径的蔡斯透镜10.78.48。采用1.3微米厚的标准型抗蚀剂,整个象场内0.7微米的图象都很清晰。  相似文献   

4.
NHK研制出一种对角线为50英寸的背部投影高清晰度电视(HDTV)显示器。显示屏的分辨率超过1000条电视扫描线,同时,利用CRTs和投影透镜间的光学耦合使对比度得到极大改善。为了使显示器的厚度更小,采用了两个折射镜。为了检测屏幕上的会聚误差,两个折射镜中有一个采用了三支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中,通常采用一些经验公式来计算电磁透镜的光学参量。对于投影镜焦距f_1的计算,文献[1]给出如下公式: 式中f_m是投影镜最短焦距,NI,(NI)_m分别为投影镜工作状态及最短焦距时的激励安匝数。文献[2][3][4]提出了f_m与透镜几何参量间隙S与孔径D之比S/D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这些公式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即为  相似文献   

6.
索尼公司研制的63英寸KP—5310S型背投影电视采用7英寸高亮度CRT投影管可产生鲜明清晰的电视图象。该装置的销售价为62万日元(4769美元)。使用高分辨率非球面透镜可产生几乎没有彩色窜扰的清晰的图象,甚至在屏幕边角仍可显示出鲜明的细节。通过具有专利权的黑斑校正电路,该装置使屏幕中心与周边之间的亮度变化改善了20%。该机带有两个每只输出功率为22W的高功率放大器和20cm低音喇叭以及7.5cm高频扬声器的双路扬声器  相似文献   

7.
用于大屏幕投影器的光寻址铁电液晶光阀(FLV)已研制成功。这种FLV由于具有高光敏性a-Si∶H光电二极管和大量分立的镜电极,可提供高分辨率图象。用电荷控制驱动法可获得优质的模拟灰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等直径双圆筒透镜倾斜对图象质量的影响,并与电子透镜中心偏的结果作了比较,提出了估算透镜偏心和倾斜对图象质量影响的方法。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试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扫描成像辐射计的扫描镜的动态运动精度,设计了一种高精度动态测角仪。该测角仪利用了扫描成像辐射计的可见光通道,采用622 nm的LED可见光,经过菲涅耳透镜投射到目标板上,然后充满投影光学系统的入瞳,利用光学成像分析像点位置及相互关系的方法来评价扫描镜的运动精度。介绍了该测角仪的投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系统总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阮仁杰  曹银花  王晓帆  马艳红  王智勇  兰天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6):20210640-1-20210640-9
为解决现有点阵结构光投影装置中准直透镜会导致较强的零级衍射而造成投影点阵光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底发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片上点阵光投影装置结构,并给出了衍射光学元件设计思路。首先对目标光场进行光强调整和坐标变换,在无准直透镜情况下利用基于瑞利-索末菲衍射积分的Gerchberg-Saxton改进算法获得片上衍射光学元件的相位分布,并最终对该点阵投影装置的投影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衍射光学元件设计过程中采用高斯光束作为光源时,该结构能更好地抑制零级衍射,获得光强分布更加均匀的投影点阵。此外,该结构不仅可省去透镜的安装,减小投影装置尺寸,还可通过流片工艺实现光源和衍射光学元件一体化集成。  相似文献   

11.
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制成一种新型电视图象投影机.据称,它比一般投影电视机更明亮,灵敏度更高,即使在明亮的房间内,图象仍能清晰可见.新投影电视机可显示计算机产生的黑白文字数字、符号和图象,可用于显示动态计算机数据和在机房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电气和新日本电气成功地研制了一种大型投影器,这种投影器可在世界最大的600英寸的屏幕上投放电视图像由于采用了投影管和镜头一体化结构,不仅透镜的口径可取得很大,管内荧光屏的散热性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视差立体显示的数字合成全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全息图利用多视差图像实现立体显示,并可通过分区曝光实现大面积制作。介绍了数字合成全息的原理及其实验系统,针对其制作过程中的两种图像采样方式,研究了图像的分割和重组原则。通过对单元全息图合成拍摄中图像重叠投影的分析,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设计制作了能实现这一功能的透镜,并借助光学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最后利用所设计的透镜进行了合成全息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重叠投影透镜和适当的图像处理方法,能合成出轮廓清晰、立体感强的全息立体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证明了用投影特征进行图象匹配定位的唯一性。用Walsh函数作核函数计算投影特征,可加快计算过程。利用窗口图象的相对位移与投影序列之间的线性模型进行了快速映射定位,提出了两种组合精定位方法。实验结果证实,本文方法的定位精度与SSDA相近,但速度提高了十多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Hopfiele神经网络(Hopfield Neiral Network简称HNN)优化的图象重建算法。将图象重建问题转化为HNN优化问题,取重建图象的峰值函数最小以及原始投影与再投影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作为图象重建的优化目标,作为能量函数构造连续型HNN模型,由HNN能量函数极小化可得到重建问题的优化解。这种方法具有简单、计算量小、收敛快、便于并行计算等特点。对照ART算法,用计算机模拟产生的无噪声投影数据检验新算法,验证了新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应用微柱透镜阵列的自由立体前投影显示的原理。推导出确定自由立体前投影屏幕中微柱透镜参数的公式,详细给出了一种设计方法。根据此方法设计了一块采用微柱透镜阵列的自由立体前投影屏幕,在Lighttools中对采用此屏幕的投影系统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显示有5个比较明显的视区,视区间隔比较连续。搭建屏幕和投影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串扰度为7.9%,图像重合度为1.008,在观察面处立体效果显著。实验结果验证了应用微柱透镜阵列的自由立体前投影显示的可行性。与背投影的自由立体显示技术相比,自由立体前投影显示具有装调快、占用空间小、投影距离灵活可调的优点,将是未来大屏幕自由立体显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在象差介质同时具有非均匀吸收和相位畸变并且相位共轭镜的有效区域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光学相位共轭对波面和图象的补偿结果作了分析,指出利用聚光系统可以改善对强散射介质引起的波象差的补偿效果,并采用透镜作为聚光系统,用在四波混频条件下的光折变晶体Ce:SBN作为相位共轭镜对经过玻璃的粗磨毛面后的波面和图象进行了恢复实验,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文中还对利用光折变相位共轭镜的反射率与入射光强有关的特点来补偿象差介质的非均匀吸收的可能性,以及非线性吸收对补偿效果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投影电视机小荧光屏上的电视图象,通过一套称之为投影镜头的光学系统,投射到银幕上形成实象,供电视观众欣赏。在投影电视机中较常用的一种光学系统是施米特(Schmidt)投影镜头。投影电视图象质量不仅决定于电子系统各部分的指标,而且也决定于光学系统的质量指标。为了提高投影电视图象的质量,电子系统各部分日益改善,因而要求光学系统必须与之充分配合。近年来,针对投影电视光学系统的质量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使银幕上图象质量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柱透镜自由立体投影显示中像差和视几何引起的串扰和视点数受限问题,基于回归反射,提出了一种棱镜反射光栅自由立体投影显示方法。通过分析其3D成像的原理,对棱镜反射光栅自由立体投影显示进行仿真,发现该方法在水平视宽相同的条件下,视场照度是柱透镜光栅投影的10倍,而其串扰比是柱透镜光栅投影的1/5,且不存在次视区。制作了棱镜反射光栅屏,并搭建系统进行实验,验证了棱镜反射光栅自由立体投影显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从扇束射线投影探测断面内边缘的小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在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象(ICT)中,直接从扇形束投影探测工件断面内边缘的小波方法,与从ICT图象探测边缘的方法比较,具有噪声低和边缘突出的特点,可滤去ICF图象中的非白噪声,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医学CT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