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直接由SiO2低温合成含硅聚酯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直接从无定型二氧化硅出发,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有机硅单体,然后该单体再与对苯二甲酰氯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合成含硅聚酯,并对合成的物质作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分子量测定、能谱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含双键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支链含硅的共聚物。最后对合成的四配位硅单体及共聚物进行了IR、TG、DSC、GPC结构表征。IR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629.6 cm-1处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中消失;TG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67℃就开始失重,437℃有机部分基本失重完毕,而共聚物在150℃左右开始失重,550℃有机部分失重完毕;DSC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为55.0℃;GP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分子量为3千左右。  相似文献   

3.
脂肪族聚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ε—己内酯和11—氨基十一酸的本体熔融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脂肪族聚酯—酰胺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并考察了聚合物的水解降解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钛硅分子筛的合成影响因素和性质表征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通过亲核取代反应由3,3'-联咔唑和对氯硝基苯合成含咔唑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并对其还原,得到一种含咔唑结构的二胺,该二胺具有空穴传输基团.用红外光谱、飞行质谱、核磁氢谱及紫外光谱等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4,7-二氯喹啉和硫化钠为单体,采用溶液缩聚法首次、制备了新型聚芳硫醚树脂——聚喹啉硫醚(PQ S),并通过红外、紫外、荧光、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DSC和TGA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为线形结晶性高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102℃,熔点397℃,分解温度428℃,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几乎不溶于除强氧化性介质外的酸、碱和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  相似文献   

7.
以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烯丙基胺为反应物,合成了N,N’-二烯丙基联苯双酰亚胺,该化合物在氯铂酸催化作用下与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硅聚酰亚胺(PI).研究表明:含硅链段的引入有助于提高聚酰亚胺材料的溶解性能和熔融加工性能.各步产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1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热重分析仪(TGA)、示差扫描热分析仪(DSC)和尺寸排除色谱仪(SEC)对目标产物的热性能和分子量进行了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8.
聚烯烃用新型含硅阻燃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多单体缩聚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硅阻燃剂(SFR-H),并用FT-IR、NMR和SEM分别对其分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TGA测试结果显示,该含硅阻燃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LOI和Conecalorimeter测量结果表明,SFR-H对LLDPE具有较高的阻燃性能,添加6%(质量分数,下同)可使LOI值达到28;添加2%可使LLDPE的点燃时间(TTI)延长,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下降50%.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丁二酸、丁二醇和苄氧羰基保护的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法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醇-co-CBz-天冬氨酸丁二醇)共聚酯(P(BS-co-BCD)),然后以Pd(10%(质量分数,下同))/C为催化剂高压氢化脱去保护基团得到含有活性氨基活性点的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co-天冬氨酸丁二醇)共聚酯(P(BS-co-BD))。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等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测试表明共聚酯的水接触角比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低,表明加入含有氨基活性点的天冬氨酸链段提高了材料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0.
以2,2’,6,6‘-四甲基-4,4’-二摹氧基二苯砜(o-M2DPODPS)为单体,与对苯二甲酰氯(TPC)或间苯二甲酰氯(IPC)通过低温亲电溶液缩聚,合成了两种新型含双邻甲基取代结构的聚芳醚砜醚酮酮。用DSC、IR、WAXD、TGA、^1H-NMR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聚合物均为无定型聚集态,具有很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11.
烷基化聚酯型超分散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羟基硬脂酸和硬脂酸为原料合成聚酯型超分散剂,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亚锡的催化效率比对甲基苯磺酸高,无污染;达到平衡时,最佳反应时间为18 h,体系的酯化率为87.5%,聚合度为8;为提高反应效率,开始可在180℃反应10 h,然后在170℃反应8 h至平衡;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的特征峰,产物为聚酯。  相似文献   

12.
聚酰亚胺硅氧烷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氨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或以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芳族二胺和芳族四酸二酐共缩聚生成聚酰胺酸硅氧烷溶液,经加热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硅氧烷薄膜或粉末。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引入有机硅氧烷能多方面地改善聚酰亚胺性能。研究了聚合方法,聚合过程中官能团的反应活性等。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一种全新的1,4-bis(-2,2,6,6-tetramethyl-4-piperidyl-1-oxyl)butadiin(BIPO)及其聚合物——聚BIPO的合成方法,并对BIPO和聚BIPO的磁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证明了认为聚BIPO的铁磁性是由无机物质引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脂肪族二醇与碳酸二乙酯的酯交换反应的绿色工艺合成出了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研究表明乙醇钠的催化效果好于正钛酸丁酯,其最佳用量为脂肪族二元醇投料量的0.25%-0.50%。采用冰点降低法和端基滴定法(羟值测试)配合测试了聚碳酯酯二醇羟基官能度为2。IR,^1H-NMR和元素分析证实了其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15.
将4′-甲酰基苯并冠醚与CTS(或CCTS)反应,使冠醚接枝到CTS(或CCTS)上,合成Schiff碱型壳聚糖冠醚Ⅰ-Ⅳ,用NaBH4还原,得相应仲胺型壳聚糖冠醚Ⅴ-Ⅷ;经元素分析,FT-IR,X射线粉末衍射和固体^13C-NMR表征了其结构。元素分析表明,Ⅰ-Ⅷ中氮含量低于CTS或CCTS中氮含量;在FT-IR谱图中,Ⅰ-Ⅷ出现C=N,N-H及Ar的特征吸收峰;在固体^13C-NMR图谱中,Ⅰ-Ⅷ化学位移在128或129处都有苯环特征峰,Ⅴ-Ⅷ与Ⅰ-Ⅳ的最大区别在于Ⅰ-Ⅳ的C-N特征峰转变为Ⅴ-Ⅷ的N-H特征峰,X射线衍射说明,Ⅰ-Ⅷ结晶度降低,变形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SEBS-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丙烯酸(AA)接枝SEBS树脂。经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到SEBS树脂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聚合物接枝率、单体接枝效率等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接枝反应的适宜条件:温度为90℃,引发剂用量为聚合物的10%,丙烯酸用量为5mL,时间6h~8h。  相似文献   

17.
多元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新的发展起来的反应性熔盐法及其在多元金属硫族化合物中温固相合成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低维性和热力学介稳性。  相似文献   

18.
交联大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计了含有分子内反应和分子间反应的聚合体系,这是一对竞争反应,竞争的结果可达到一定的平衡,使无法控制的凝胶化过程得以控制,从而合成了具有交联结构的大分子。通过分子尺寸的测定还发现了交联大分子在溶液中的特殊行为,这种特殊行为恰好验证了所合成的大分子具有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含THEIC聚酯多元醇齐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苯二甲酸酐、甘油、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THEIC)、已二酸及新戊二醇为原料,制得外观从粘性半固体到脆性固体的一系列聚酯多元醇齐聚物。研究结果表明,THEIC的引入能明显提高聚酯多元醇的热分解稳定性和耐高温烧蚀性,含THEIC聚酯多元醇的热分解过程是分两阶段进行的,其中第二阶段的热失重主要是由THEIC组分引起。通过调节组分中的THEIC/甘油、羟基/羧基及三元醇/二元醇的摩尔比例,能够稳定合成工艺,制得耐热性能好、具有预定分子量和特性粘数的聚酯多元醇齐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