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预乳化法制备了可低温成膜的苯丙乳液,讨论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选择、乳化剂用量以及成膜助剂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对低温成膜机理作了简要的探讨。结果表明,当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1∶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质量比为2∶1,乳化剂用量为4%,成膜助剂用量为单体总量6%时,所制备的苯丙乳液及涂膜各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
苯丙乳胶防水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丙乳液为基料,研制了综合性能良好的苯丙乳胶防水涂料。介绍了苯丙乳液配方的优化、自生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及其防水涂料的配制。讨论了乳液聚合时乳化剂、单体配比、引发剂、保护胶体、成膜助剂及其他工艺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叔-醋-丙(VeoVa/VAc/BA)共聚乳液,考察了保护胶体种类和用量、乳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和搅拌速率对该共聚乳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胶体的醇解度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粘度的影响最为明显;使用低醇解度的聚乙烯醇(PVA1788),当w(PVA1788)=10%时,乳液粘度最大;当w(乳化剂)>3%时,乳液粘度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醇(PVA1788、PVA0588)复配做保护胶体,醋酸乙烯酯及乙烯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不同乙烯含量的VAE乳液。研究原料、聚合工艺和反应条件及加料方式对VAE乳液乙烯含量、固含量、粘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考查改性PVA对VAE乳液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初始反应温度为65℃,后期温度为70℃~85℃,最佳乳化剂含量为4%,最佳引发剂用量为2.5%,VAE乳液的乙烯含量为9%~23%,使用疏水基改性PVA代替部分保护胶体,乳液耐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采用预乳化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不同乳化剂体系条件下,PVA种类及含量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保护胶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m(脂肪醇聚氧乙烯醚B9)∶m(脂肪醇聚氧乙烯醚B20)=2∶1∶1乳化体系、PVA-124为保护胶体的聚合体系,所制得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径较小,乳液最稳定。  相似文献   

6.
《涂料工业》2006,36(12):61-63
题目期页研究与开发核壳型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1 1及应用纳米SiO2复合水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聚合动力1 5学研究用保护胶体稳定的丙烯酸酯乳液的流变性1 9反应型乳化剂对苯丙微皂乳液聚合及性能的影响1 12环氧豆油丙烯酸酯光固化速率的影响因素1 17环氧-丙烯酸树脂乳液性能与涂膜固化规律的研究2 1工艺参数对ATO复合涂料抗静电性能的影响2 4醋酸乙烯-丙烯酸无皂乳液共聚的研究2 7活性稀释剂对环氧豆油丙烯酸酯光固化体系的影响2 12氨法氧化铁红合成中真实晶核之探讨2 15聚苯胺与聚丙烯酸酯相容性的研究及导电涂膜的3 1制备氧…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分别作为硬单体和软单体,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纳米苯丙乳液的条件;研究了乳化剂类型、配比、用量和乳液固体含量对乳液聚合及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条件下对制得的乳液粒径、黏度、凝聚率、贮存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涂膜外观、吸水率、光泽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为SLS/OP复合乳化体系、其物质的量的比为2∶1、乳化剂用量为4%、乳液固体含量为40%时,可以得到纳米尺度的苯丙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和乳液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防水涂料用无皂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常玉  梁剑锋 《涂料工业》2004,34(8):21-24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加入甲基丙烯酸、丙烯睛、丙烯酰胺、苯酚等改性剂,制备了稳定性、耐水性、附着力、涂膜效果等综合性能良好的苯丙乳液防水涂料,同时探讨了反应温度、单体滴加速度、搅拌速度、缓冲剂等工艺参数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固体分无凝胶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高固体分无凝胶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聚合方法,单体和引发剂的加料方式,乳化剂用量和种类,以及保护胶体种类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部预乳化效果最佳,4h内无凝胶产生;半连续滴加较一次性或分批加入更有利于乳液体系稳定;采用阴离子与非离子乳化剂复配及加入保护胶体有利于提高聚合体系的固含量。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全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质量比为1:1),其用量为3%;保护胶体量为0.8%;引发剂量为0.3%;反应温度为78℃;反应时间为4h;搅拌速率为400r/min。此条件下可合成固含量达60.03%的带蓝光乳白色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10.
以VAE[醋酸乙烯酯(VAc)-乙烯共聚物]为种子乳液、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叔碳酸乙烯酯(VoeVa10)为VAc的共聚单体、OP-10为乳化剂、己二酰肼(ADH)/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交联体系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甲醛次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型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VAc/VoeVa10/DAAM共聚乳液;然后在反应后期加入后交联剂(ADH),得到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结果表明:当w(PVA1788+PVA1799)=3%、m(PVA1788)∶m(PVA1799)=1∶1、m(VoeVa10)∶m(VAc)=(10~15)∶100、w(氧化剂)=0.3%、w(VAE)=10%、w(OP-10)=2%、m(ADH)∶m(DAAM)=(0.5~1.5)∶1.0且w(DAAM)=2%时,相应乳液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稳定性,并且其涂膜柔韧性和粘接性能俱佳。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的磺化酚醛树脂作为交联单体对酶转化淀粉接枝苯丙共聚物进行改性,合成了环保型的苯丙共聚物表面施胶剂。采用FT-IR、DSC、SEM等测试仪器对其性能以及施胶度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引发剂的用量与比例、淀粉与单体比例、乳化剂以及功能单体等合成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的量6%,H2O2-FeSO4比例为50:1,m(淀粉)/m(单体)为1:2,阳离子乳化剂添加量2%,磺化酚醛树脂功能单体添加量3%时,优化合成的苯丙共聚物表面施胶剂,其施胶性能达到市场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程敬松 《广州化工》2012,40(7):114-11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与预乳化工艺,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试验了单体配比,乳化体系,温度控制,乳化单体滴加程序等工艺条件对核/壳苯丙乳液性能、质量的影响,得到了聚合工艺稳定,综合性能良好的核/壳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13.
以二甲基硅油、气相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采用Span60、Tween60和聚醚改性硅油为复合乳化剂,制得了高效乳液型有机硅复合消泡剂。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与配方设计、乳化方式、乳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得到较佳工艺为:复合乳化剂4.5%,采用剂在油中法,乳化时间40 min。将其应用于水性苯丙涂料体系,结果表明,该消泡剂离心稳定性、耐热稳定性好,在苯丙涂料中易分散。  相似文献   

14.
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研究了环氧树脂、功能单体、引发剂、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9%,丙烯酸用量为单体总量2%,硅烷偶联剂A151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4%的时得到的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苯丙乳液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燕冲  张心亚  黄洪  陈焕钦 《粘接》2007,28(5):45-48
综述了具有高性价比的苯丙乳液研究现状,具体包括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胶粒设计、新型乳液聚合技术等方面,为制备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苯丙乳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宋志雄  陈国咨 《广州化工》2014,(10):109-111
制备有机硅-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乳液。研究了有机硅、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乳化剂含量、乳化剂配比、引发剂含量、保护胶体对乳液聚合和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的最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该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耐水、耐侯、耐酸碱、耐污染和稳定性能。该三元共聚醋丙乳液能良好应用于制备普及型内墙建筑涂料。  相似文献   

17.
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工艺以及乳化剂、引发剂、环氧树脂、功能单体用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及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阴离子与非离子乳化剂配比为1.5:1、引发剂的用量为0.6%、功能单体MAA的用量为2%、环氧树脂的用量为5%。合成的环氧改性苯丙乳液,在耐水性、耐碱性、Ca2+稳定性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