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叶二级水电站厂房基础建基高程1917.00m以下12m深处的含卵砾石砂层,承载力较低,厚度变化较大(2~4.74m),局部为纯砂透镜体,存在不均一沉降变形问题。采用150kW振冲器进行了处理。加固后,允许承载力由350kPa提高到625kPa,变形模量达到52MPa,地基整体密实度提高,沉降均一,消除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2.
依托某海上风电项目,针对几种典型地层条件通过数值方法研究分层地基环境下单桩水平承载性能影响因素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首先,在用钢量恒定情况下,桩径对单桩水平承载力影响最大,且这种影响随着桩径增大而显著增大;其次,随着埋深的增大,水平承载力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再次,桩周浅层土体弹模对桩基承载力亦影响较大,且桩径越大,其影响越明显且不能通过增加埋深来抵消。与均质地层相比,水平承载力在上劣下优地层中下降最为明显,在上优下劣及中夹差土地层中降幅较小。实际工程中除增大桩径或桩长,亦可对单桩周边浅层土体进行加固以提高水平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3.
依托于石城河水库工程坝基砂卵砾石地基,通过荷载试验,发现强夯法可将砂卵砾石地基的变形模量提高87.2%,地基承载力提高87.5。本文从定量的角度说明了强夯法对砂卵砾石地基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可为类似地基处理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基于有效应力原理的有限元程序,计算了埋立在软弱成层地基上的高耸式结构物地震响应,重点考虑成层地基的土层构成对结构物地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土体为松散的冲填砂时,地震中产生砂土液化,极大的降低了地表承载力,高耸式结构物的埋深应适当增加;(2)地表土体为软弱的冲积黏土时,地震中并未产生液化破坏,但由于地表黏土层放大了地震波振幅,结构物摇晃剧烈,应着重验算结构物自身的抗弯刚度;(3)地表同为易液化的冲填砂、结构物埋深足够大时,还应考虑易液化层厚度,厚度较大的易液化层能够有效的减弱地表处地震波振幅,降低结构物的倾覆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密度与应力水平对珊瑚砂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三轴仪,对珊瑚砂试样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密度、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珊瑚砂密度和应力水平对其应力应变、体积变形特性及强度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相对密度的试样均表现出剪胀特性,同一初始密度的试样,围压越大其剪胀现象越不显著。珊瑚砂初始切线模量随着围压和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可近似用直线表示,并建立了初始切线模量与相对密度和围压的关系式。相变点应变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珊瑚砂强度指标φ0和Δφ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哈密南—郑州±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工程条件,对粗颗粒盐渍土地区掏挖基础抗拔承载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盐渍土层厚度、盐渍土层状态、基础深径比及水平荷载与上拔荷载比值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掏挖基础抗拔承载力在盐渍土层盐分结晶时随盐渍土层厚度增大而增大,盐分溶蚀时随盐渍土层厚度增大而减小。抗拔承载力随深径比增大持续增大,临界深径比约为4.5;随着深径比增大,盐渍土层状态对基础抗拔承载力的影响逐渐减弱;超过临界深径比后,结晶状态抗拔承载力与融化状态趋于一致。盐渍土层盐分结晶状态下的水平荷载影响系数高于溶蚀状态。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南海珊瑚岛礁抗震安全问题,为研究珊瑚砂场地的动力响应特性,开展了不同相对密实度下珊瑚砂和石英砂场地上三层建筑物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孔隙水压力、加速度进行测试和分析,并与石英砂场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相对密实度和相近颗粒级配下,珊瑚砂场地超孔压比小于石英砂场地,约为石英砂场地的0.4~1.0倍;增大相对密实度后珊瑚砂和石英砂场地超孔压比均发生减小,珊瑚砂场地减小约62.5%~72.0%,石英砂场地减小约66.7%~72.7%;增大相对密实度可以减缓珊瑚砂和石英砂场地孔压发展;超孔压比峰值随与建筑物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建筑物的存在会抑制场地超孔压比的发展;高密实度砂场地加速度小于低密实度砂场地;珊瑚砂场地模型地基加速度整体上小于石英砂场地,约为石英砂场地的0.9~1.0倍。  相似文献   

8.
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地基进行了数值模拟, 旨在研究加筋材料布置方式对加筋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在已有加筋土地基模型试验结果的基础上, 建立了加筋土地基数值模型, 针对不同的加筋材料布置方式, 进行有限元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随首层筋材埋深的增大, 承载力提高系数先增大后减小, 存在峰值;②加筋土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随加筋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但不宜超过3层;③承载力提高系数随加筋层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但存在一个合理的布筋间距;④随加筋长度增加, 地基承载力提高而基础沉降减小, 但加筋长度增加不宜超过3倍基础宽度。所得出的结论是, 基础下存在一个合理的布筋范围, 超过此范围, 加筋对提高地基承载力作用不大。分析成果可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地基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某机场吹填珊瑚砂地基加固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吹填珊瑚砂地基的工程性质,采用振动碾压和冲击碾压2种方法对不同试验区域进行地基处理,结合多种现场原位检测手段,并实施沉降监测,分析和总结碾压方式对珊瑚砂地基力学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振动碾压20遍以上,加州承载比(CBR)可达38%;而经过30遍冲击碾压,CBR值仅为28%。经30遍振动碾压后,未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270 kPa以上,土基反应模量达到106.68 MN/m3,且碾压沉降变形趋于稳定。碾压遍数相同时,振动碾压后的珊瑚砂地基承载力及抗变形能力明显高于冲击碾压处理区域,振动碾压法相比较于冲击碾压法更适宜于珊瑚砂地基处理。振动碾压区域的现场浸水试验结果表明珊瑚砂地基水理性质稳定,不易受到地表水变化对其变形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指导岛礁吹填珊瑚砂地基处理及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依扎克水电站坝址区砂砾石层进行了三组原位载荷试验,试验成果表明,砂卵砾石地基在不同压力的作用下变形情况,最终确定极限荷载值。通过砂卵砾石层试验工作,对砂卵砾石物理力学性质随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砂卵砾石地基的承载力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钙质砂中桩的承载性状,并采用石英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钙质砂和石英砂中桩的承载性状差异显著;开、闭口对桩的承载性能影响不大,相对密实度越大表现越明显;相同相对密实度下钙质砂中闭口桩的承载力较石英砂中低很多;钙质砂中桩侧荷载分担较小,大部分荷载由桩端土体承担,桩身下部与上部轴力相差不大,密实度越大,桩端轴力分担比例越高;石英砂中,桩身轴力沿桩身呈迅速减少,轴力衰减速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钙质砂相比,石英砂中桩侧摩阻力大很多;钙质砂和石英砂中桩侧摩阻力分布形式相似,近似呈抛物线型,表现出相同的性质;钙质砂中桩侧摩阻力未随相对密实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加,而石英砂中桩侧摩阻力随相对密实度的增大而增加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学理论推导,给出了考虑静止土压力系数K0≠1时的条形基础的地基临界荷载P1/4,并与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相应公式(5.2.5条)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国标公式过高估计了地基承载力,而本文公式相对较合理。当基础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国标中"5.2.7"条给出了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公式,但未说明软弱下卧层埋深超过多少时可不考虑软弱下卧层影响,采用已推导的地基承载力公式,通过无量纲化推导计算,给出了软弱下卧层相对临界埋深(Hcr/b)与基础相对埋深(d/b)之间的关系式。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不同基础宽度、不同软弱下卧层抗剪强度指标下的相对临界埋深(Hcr/b)关系曲线,认为软弱层抗剪强度指标越大、上层土内摩擦角越大,则软弱下卧层相对临界埋深Hcr就越小,其不利影响就越小。  相似文献   

13.
彭朝军 《四川水利》2001,22(6):40-41
玉溪河灌区包括“三县一市”(雅安市的名山县、芦山县;成都市的蒲江县、邛崃市),灌区内“雅安砾石层”(即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碛、冰水沉积层)分布广泛,约275km^2。玉溪河工程部分干渠穿于其中,厚度变化起伏大,上部厚0-7m,全为含砂风化泥砾层夹半成岩透镜状沙层;中部含泥砂砾卵石层;下部为绛红色粘土及杂色强风化泥砾层,可见厚度为5m,个别地段可达100m(名山县中峰乡)。本文根据部分文献资料,结合在该地区的工作成果,对雅安砾石层的工程地质特征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强土工格室加筋砂土地基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针对纯砂地基和高强土工格室加筋地基进行多组模型试验, 研究了单层土工格室埋深、焊距以及地基土压实度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的影响, 并结合格室拉应变和筋材下方附加土压力的分布规律, 以及地基和筋材的极限破坏状态, 总结了高强土工格室加筋地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比纯砂地基, 土工格室加筋能的地基承载力提高2倍多, 可以减小地基沉降, 并提高土体抗变形能力;加筋效果随格室埋深、焊距的减小和地基压实度的增加不断提高。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砂土压实度、格室埋深、格室焊距;中间高强格室单元充分利用其抗拉强度, 发挥侧限作用, 有效扩散土中应力。  相似文献   

15.
砾卵石层是水电工程坝基经常遇到的地层之一,取砾卵石层原状样品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比较困难,其工程地质特性指标通常是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获得。以金沙江上江-其宗河段为例,开展了砾卵石层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研究表明:金沙江上江-其宗河段砾卵石层整体上较均匀,粗颗粒在砾卵石层中起骨架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粗颗粒的强度,砾卵石层的密实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砾卵石层属于低压缩性土,具中等-强透水性,承载力、抗剪强度、变形模量、弹性模量等参数均较高,渗透破坏形式主要为管涌。砾卵石层坝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沉降变形、渗漏及渗透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疏浚泥双层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在不同上部硬土层厚度、固化剂掺入比、压缩模量及宽厚比(上部硬土层厚度与基础宽度的比值)以及基础尺寸条件下的承载性能及其变形特性。利用第二拐点法及双切线法综合确定疏浚泥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随着上部硬土层的厚度、固化剂掺入比、宽厚比及压缩模量的增长地基承载力均有较大提高,同时,条形基础作用下的双层地基承载力比方形基础作用下增加幅度大。有效解决了工程应用中各项参数的选择问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振冲法在软弱地基加固中的应用,主要指在可液化土(砂类土)和软粘土中的应用,所谓振冲法加固可液化土就是利用振冲击器的水平振动力将周围土振挤密实,减小土的孔隙比,提高土的动强度达到抗震防止液化目的。这种方法振距,振动力以及土的赋存状态存在着密切关系,可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深,剪切波速等方法来检验砂基的密实度,软粘土在振冲法作用下虽不能直接提高密实度,但因碎碱桩动剪切模量较高,其与软粘土组成复合地基,则地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择甘肃省瓜州县风电场盐渍土地基进行天然条件和浸水条件下静力载荷试验,来研究风电场区域盐渍土地基在附加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甘肃河西地区分布的盐渍土,在天然状态下承载力较高,可作为天然的地基.浸水后,地层中的细粒物质被冲蚀和盐分被溶蚀均可引起地基的沉降.作为持力层的密实砾砂层是否发生溶陷与地层中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泥岩遇水易发生膨胀崩解甚至泥化,对输电杆塔基础抗拔承载力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对渗水作用下杆塔基础的抗拔承载特性展开研究。【方法】基于泥岩室内试验结果,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泥岩中扩底基础计算模型,引入温度场比拟湿度场的方法模拟泥岩地基浸水后的膨胀劣化,研究扩底基础上拔承载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泥岩地基浸水渗透后扩底基础极限抗拔承载力降低的具体原因;比较了泥岩地基天然状态、浸水渗透和饱和状态三种工况下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差异以及承载力与埋深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增加基础埋深均能提高极限抗拔承载力,但饱和状态工况下增长最缓慢;地基浸水渗透对基础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随着基础埋深增加而减弱,2.0 m埋深基础极限抗拔承载力仅为天然状态工况的63.2%,而5.0 m埋深时达到94.2%。【结论】地基浸水造成基础极限抗拔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力学参数劣化,抗剪强度减小所致。研究成果可为泥岩地区杆塔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江大堤典型堤段管涌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北江大堤典型堤段的堤基粉细砂砾在玻璃水槽中模拟不同砂层厚度、埋深、层次结构及接触面粗糙度等条件下的管涌试验。论证了接触面加糙后能使临界坡降由光滑面的0.10提高到0.13~0.20。较细的上层砂和较粗的下层砂砾将有可能使临界坡降减小30%左右。最后,根据多层地基渗流理论推导出堤基渗流管涌发展的计算公式,并用三维有限元计算进行了验证。该公式可以用来估算管涌突发时的涌砂范围和继续向上游冲蚀发展的距离,以便判别危害大堤安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