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李琦  徐贵泉 《中国水利》2016,(5):19-21,24
为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长江口滩涂资源,基于多年上海市滩涂资源报告及长江口河势演变分析等相关成果,全面分析了长江口及其重点区域滩涂资源的变化和成因,并提出了加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加强长江口的系统监测和综合研究以及加快实施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确定的北支缩窄和横沙东滩、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口门湿地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长江口口门四大主要湿地的演变分析,认为该区域湿地近30 a来依然延续着淤涨态势。崇明东滩宽度变窄,长度增加,但淤涨速率减小,东南角涨潮槽有将湿地分裂的不利趋势;横沙东滩受促淤围垦影响较大,沙尾继续向东南方向延伸;九段沙和南汇东滩均稳定淤涨。分析表明,为尽可能减少滩涂圈围对湿地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应深入开展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研究工作,有效指导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湿地、森林、海洋被称为世界三大生态系列,崇明岛是滩涂湿地的产物。它由长江口两个沙洲湿地,逐渐演变成中国第三大岛,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河口沙岛,其间经历了1300余年滩涂湿地涨坍演变的历史。解放初期崇明岛的面积为608km^2,经过50余年种青促淤造地,崇明岛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多,达到了1222km^2,崇明岛形成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滩涂湿地淤涨,种青促淤,开发利用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采用1982年至2002年长序列长江口滩涂地形图纸资料,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地形图纸的数字化,建立不同时相河口滩涂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定量地提取滩涂地形的特征参数和分析滩涂地形冲淤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滩涂促淤圈围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茅志昌  李九发  吴华林 《泥沙研究》2003,(2):77-80,F003
近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一些水坝的修建,特别是三峡水库的兴建,将使长江入海泥沙量减少,导致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滩涂淤涨速率减缓,冲刷岸滩长度增加。作者分析了上海市不同岸段滩涂的冲淤状况,以及滩涂开发利用与湿地保护、航道整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区段滩涂促淤圈围的要点。建议抓住目前有利时机,加大对中、低潮滩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地处长江口南岸,滩涂资源丰富而广阔。为适应经济发展,满足城市发展用地与开发开垦土地指标占补平衡,同时促进滩涂资源总量平衡,上海市利用动态平衡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利用长江口、杭州湾的沙源条件,采取促淤与围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围海造地,创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湿地。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长江口滩涂变化及其成因,基于实测地形资料,对长江口门的五大滩涂湿地以及崇明北沿的滩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沙减少的情况下,近年来长江口主要滩涂的演变趋势总体呈现高滩淤积,中、低滩冲刷的特征;长江口滩涂受整治工程影响远大于自然演变。建议应在《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等相关规划的指导下,研究固滩促淤方案,采取相应的固沙措施,加强对促淤圈围工程的科学谋划和管理,保护长江口地区滩涂资源。  相似文献   

8.
南汇东滩是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为定量分析出南汇东滩促淤工程的淤积效果,对南汇东滩已实施促淤工程实际淤积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经验公式结合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对正在实施的机场外侧促淤工程的淤积效果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滨海湿地长期以来对上海市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征发生巨大变化,呈严重衰退趋势。基于卫星影像数据及实地调查等资料,分析其资源淤涨和侵蚀的变化显示,除横沙东滩外,崇明东滩、九段沙、南汇边滩都转为侵蚀,边滩湿地总体转为侵蚀趋势明显,湿地不断退化;导致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流域来沙量不断减小、人工围滩造地强度不断加大及全球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为此提出相关措施,以期解决长江口湿地存在的问题,为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促进湿地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讨浙江沿海泥沙量变化及其对滩涂的影响。分析表明浙江沿海滩涂塑造的泥沙来源包括长江口来沙和浙江沿海主要河流输沙量等,长江口来沙是其主要沙源,近20a来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长江口来沙、长江口三角洲和浙东海域大量的沉积泥沙对维持浙江滩涂的塑造与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长江来沙量的持续减少,将会影响浙江沿海滩涂自然淤涨速率和人工塑造的规模,但将有30余年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滩涂演变观测资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下,本文从最常见的地形图或定点高程观测资料入手,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探讨了滩涂淤涨效果的特点及其统计规律,并提出了若干方法以便从有限的观测资料中分析滩涂淤涨效果及其统计规律,从而实现滩涂演变的统计预测,具有简便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互花米草促淤造陆、消浪护岸功能对江苏省滩涂围垦开发的贡献;分析了互花米草对江苏省滩涂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江苏省在实施大规模围垦开发滩涂土地资源中,用互花米草修复、重建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汇东滩位于长江口南槽南侧边滩,是长江口拦门沙河段高含沙区,一直是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新一轮开发不仅要注重滩涂促淤造地,还要兼顾可能的淡水资源的开发。本文在对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既兼顾水土资源等多功能需求,又能尽快推进整体开发进程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式。通过数学模型和河相关系研究,进一步表明提出的水土资源开发总体布局顺应了区域河势滩势,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总结浙江省滩涂围垦事业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期等三个时期取得的成效与经验。进一步研究探讨"十三五"时期浙江滩涂围垦发展思路,提出预期发展目标与开发利用方向,并就滩涂资源开发保护、离岸岛式开发方式、围区水环境建设、滩涂湖库研究以及促淤与湿地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滩涂圈围对长江口河势的控制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卫国 《人民长江》2009,40(11):5-7
长江口地区围滩造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大部分滩涂圈围对河势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个别滩涂圈围工程片面追求土地效应,对总体河势或局部河势造成了不利影响,从河道演变、水力动力条件等方面回顾了长江口历史上实施的滩涂圈围工程的正、负面影响,对今后滩涂圈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滩涂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规划、统筹考虑,将滩涂圈围与河道整治、航道整治有机结合,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测地形资料建立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分析韩江河口的滩涂资源量、河口等深线以及河口河床冲淤变化的平面分布等揭示韩江河口滩涂演变特性,为其规划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种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长江口是中国第1大河流入海口,滩涂辽阔,食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和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类型之一。长江口不仅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也是亚太候鸟迁徙的主要驿站。近几年出现了将大量滩涂湿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现象,不利于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如何有序开发长江口滩涂资源,合理保护长江口湿地,对于维持长江口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对长江口水环境、水生态、湿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分析,从维护长江口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长江口湿地现状,构建了长江口边滩湿地生态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典型湿地分布区九段沙、崇明东滩和南汇边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边滩湿地生态状况总体良好;因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九段沙湿地状况最优,其次为崇明东滩湿地, 南汇边滩湿地相对最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有效,模型的构建为河口湿地开发、利用、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是上海推进滩涂造地和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区域的排涝方案研究,提出了消除工程对内陆排涝影响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沿海河口区域大面积的潮间带滩涂常因水浅、质淤,无法采用水深测量等常规方法获取高程,GPS人工跑滩的方式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大范围淤泥质滩涂高程数据的快速获取问题,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摄水边线的影像资料,结合同步验潮数据,并采用三角分带解析法计算水边线潮位,可以此获取水边线对应位置的滩涂高程。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浙江省滩涂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获取满足精度要求的滩涂高程数据,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并保障了野外测绘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