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先秦儒家通过"礼""仁"等核心要素阐述了什么是"圣人",如何做到"圣人"。西汉后儒学的意识形态化使得儒家的"圣人"成为理想人格,进而把"圣人"赋予君主,为君主统治的合法性找到了理论依据。圣化思想导致了政教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刘向针对西汉中后期的社会现实,通过编撰《新序》一书,对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君主统治进行了总结,内容涉及君主制度、君主行为、理想的君主状态等方面,提出了"王道"、"爱民"、"仁德"、"重贤"等圣明君主标准。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的儒家哲学,通过"仁"、"义"、"礼"、"信"等一系列哲学范畴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主体心灵善性的追求;并且提出以"克己复礼"、"养浩然之气"等修养方式达到"仁"的境界,先秦儒家哲学是一种心灵哲学。  相似文献   

4.
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一说支撑着其整个心学体系,从道德修养而言这实质是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重视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因而造就其“人皆可成圣贤“的成圣观,法圣人变为做圣人,这种气质变化促成儒家革命精神的个体转化,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先秦两大主流思想的儒家和道家在理想人格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儒家尊崇“君子”,而道家推崇“真人”、“圣人”。究其根源,儒家立足于社会,其思想挂心是“仁”,而道家立足于自然,其思想核心是“道”。虽有不同,两者在以“和”为关和追求自由方面又是相同的,并且都对我们当今的社会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儒家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天仍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深刻理解、充分吸收和借鉴儒家的生态和谐、人际和谐、自我和谐,以及儒家的"以民为本"与"和而不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始儒家道德理论最终演变成为“官方道德”,成为专制统治工具.道德利益化与实然性善论这两点的演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道德利益化导致了道德作伪和奴化人格的产生,实然性善论导致了“青天”情结的出现.这些对于稳固君主集权社会的专制统治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儒教"的争论其实就是中西之争在儒学层面上的一个反应,无论是对儒学抱有成见者抑或同情者都试图把儒学叙述成"儒教",无疑这是在基督教背景下说话。认为大陆新儒家极力推崇"儒教",但是由于没有摆脱中西之争的境域,大陆新儒家为儒学复兴所作出的努力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金世宗是金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但在其统治时期发生了很多被称为乱民的起义。对于这一历史现象,著名历史学家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作了简略论述,后代学人对此问题也有一定关注。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指出金世宗大定年中乱民独多的主要原因是受"通检推排"和"以女真为本"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有诗人、高士、哲人之誉。就哲人而言,有认为他是道家,也有认为他是儒家,若不以"小人儒"和"假道学"的标准衡量,陶渊明则是"非儒亦非道"。  相似文献   

11.
方东美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富于艺术情怀的哲学家,宗白华则是最接近新儒家生命哲学的美学家,二人在"艺术意境"中得以相遇。作为长期共事并互相影响的现代中国两大"诗哲",方、宗在文化理念、哲学思想、艺术精神与人文主义路径等方面有诸多相契之处。方、宗生命本体论美学的问题与方法旨在彰显和复兴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刘向针对西汉中后期的社会现实,通过编撰《新序》一书,对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君主统治进行了总结,内容涉及君主制度、君主行为、理想的君主状态等方面,提出了"王道"、"爱民"、"仁德"、"重贤"等圣明君主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分析《论语》中孔子有关"孝"的论述。孝顺父母是个人的修养之德,是子女与父母之间血缘情感的自然流露。"孝"的落实体现在一切合乎"礼"的孝行之中,父母健在时事之以礼,父母去世后祭之以礼。在家国同构的前提下,儒家的孝道思想从伦理领域扩展至政治领域,而"孝"则被延展为"忠"。  相似文献   

14.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尽管它以"中庸"命篇名,而"诚"却是其核心观念."诚"不仅是天道之本体,天道之本然,同时"诚"又是一种生生之德性.<中庸>不仅有"下贯",实现"诚明",还要通过"上通"实现"明诚".<中庸>设置了理想的圣人之德,为个体成圣指明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故都的秋》魅力所在是沉郁之美,沉郁之美主要体现在审美形态和思想内涵两方面,文章的"沉郁"主要体现在绘秋时的冷暖色调结合、无声与有声交鸣,悟秋时的感性和理性俱显、儒家道家兼融;文本的"沉郁"风格体现了作家在冷静成熟的生命意识和深刻超脱的时间观念与亲情友情的矛盾纠结。  相似文献   

16.
先秦思想家好谈利与义的关系,以此来阐述自身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站位。儒家以存义去利的观点来追求自身道德价值,墨子则主张义利并举,认为义利合一不可分。义在墨子那里是指具有像圣人一样崇高的德行、品性和能使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公义、大义、道义;利在墨子那里主要指大利、公利、天下之利。  相似文献   

17.
自秦汉数千年以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在明朝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随着人们"本末"观念的更新,商品意识增强,商业性农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商业日趋繁荣,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下,人们逐渐抛弃了陈旧的儒家"重义轻利"价值观,不再耻于谈利,反而以发家致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很多久试不第的"士子"们转而走向"弃文从商"的道路。在伦理思想界,李贽认为对基本生活标准的追求是人无从指责的正常需要。他对人的欲望和私心都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因这些观点适应了逐渐崛起的市民阶层的心理需求,得到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形成极大的理论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秦汉数千年以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在明朝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随着人们"本末"观念的更新,商品意识增强,商业性农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商业日趋繁荣,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下,人们逐渐抛弃了陈旧的儒家"重义轻利"价值观,不再耻于谈利,反而以发家致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很多久试不第的"士子"们转而走向"弃文从商"的道路。在伦理思想界,李贽认为对基本生活标准的追求是人无从指责的正常需要。他对人的欲望和私心都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因这些观点适应了逐渐崛起的市民阶层的心理需求,得到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形成极大的理论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虽然提倡三教合一,但却"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独尊儒教。他在尊孔崇儒的同时,却崇孔抑孟,实际上他所提倡的儒教是经过改造的程朱理学。而他崇奉程朱理学与忠孝仁义之政的目的是在思想文化上借重儒学来维护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服装审美观吕逸华中国古人的服装审美意识,除了深受封建等级制度的"礼"的种种限制外,还闪烁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光辉。特别是儒家和道家,不仅主导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伦理意识的走向、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影响了对服装的审美观。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