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使现代建筑既能复合中国特殊国情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同时还要适应社会发展顺应社会潮流已经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国传统建筑入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从文化艺术与社会环境两方面认真思考,才能够完美地诠释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物性古建筑要保护,中式建筑的文化艺术要发扬、作者对传统建筑与施工的有关问题作了研究。从结构形式、材料选用、技术手法等方面,对继承和发扬中式建筑文化提出了一定见解,可供从事中式建筑专业研究、设计和施工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了中国建筑文化璀璨的过去.中国传统建筑与欧洲建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不同,19世纪欧洲采用了铁和玻璃结合的建筑方法,从此广泛流行,并对近现代的中国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火车站、桥梁、摩天大楼随着现代材料的发展也成为中外现代建筑艺术共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日本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合而不同,通过对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布局、间意境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阐明了日本传统建筑具有:建筑形象简洁、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强调象性的园林以及在空间上的精神性等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源在于,与国文化的礼与乐及回归儒道的禅宗的实用主义思想不同的讲究物哀与真实及突显禅的本质的日本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回顾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并且关注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们从诗歌角度对于建筑空间的解读与感受,而且进一步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探讨并发掘中国古典诗歌的意义及其内涵。这种空间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对于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及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筑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而且是地区文化与历史的写照.从传统建筑文化形态、艺术风格、建筑布局、建筑材料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对中西方传统建筑进行比较,阐述了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别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济南中建瀛园中式住宅实例的分析,剖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在空间、形式、细部和色彩等方面对中式住宅设计的启示,探索了中式住宅的设计方法,阐述了中式住宅的设计应当注重传统空间的现代演绎、现代建筑形式的传统表达.指出中式住宅不单是中国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传统人居的回应,中式住宅应该继承和发掘传统居住文化精华,取其形,用其意,同时在设计理念上与时俱进,与现代住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居住要求的新中式住宅.  相似文献   

8.
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艺术进行探讨,认为古建筑形式不是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整合、融合才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留给我们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传统庭园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设计趋势,它将人、自然和建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所倡行的"礼与治"对传统建筑影响深远.为了探究儒家"礼治"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形制,文章从建筑的等级特征、上下有序的伦理尺度介绍了儒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对传统建筑的权力等级划分以及宗族礼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建筑的社会功能方面重点阐释了传统建筑"皇权至上""中为至尊""尊卑有序""敬宗尊祖"等礼制等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佛山古镇,因高速城市化,提出怎样对待佛山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建筑技术是全球化的其中一个代表,它给我们带来新的理念也带来了冲撞.佛山的传统文化氛围、城市形象特征是明显的和丰富多彩的,但正在不断淡化.现代建筑技术在高速发展,给人的印象是,"现代"破坏了"传统".而佛山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应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点,不断探索传统建筑逻辑与现代建筑逻辑、传统技术与现代功能、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内在关系,把佛山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到现代建筑技术之中.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了大量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在造型、功能、结构与美学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的近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区别,研究这些建筑作品取其精华,是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中国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现状。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根源,虚实关系是其特点之一,风水理论是科学与迷信的混合物,仿古建筑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现象,中国建筑师应当具有世界公民意识和自觉主动的创新意识,创造出中国建筑事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地域建筑文化应当作为当代建筑创作的源泉,是树立全民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依据.金寨县燕子河镇位于皖西大别山地区,本文以该地区传统建筑为载体,从建筑文化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凝练文化元素,提取建筑符号,进行现代建筑创作实践研究.笔者通过传统建筑文化与公共建筑设计的耦合,在解读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从传统特色、形式符号、空间功能等层面实现在新建现代建筑中践行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以期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推动该地区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发展,填补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并在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策略与实践层面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待传统建筑文化,不能以静态的观点去观察,而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应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在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创作中,注重融入本地区的建筑文化传统,并深入发掘其作用因素与表现形式,既吸取了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华,又富于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并以一种现代的建筑语言加以表达,蕴含文化品味,力图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在建筑文化上的相互联系,分析了中国周边国家,如日本、印度,现代建筑走向成功的先进经验.提出以扬弃态度,深入学习西方现代建筑,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探求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图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和题材.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装饰设计如何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我国传统图形的认识、形式重构、色彩与意象表现等实证研究,探索既能体现本土特色和民族性格,又能反映传统文化精神和具有时代感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图形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8.
建筑形态的有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建筑形态的有机性可以帮助建筑师更深入的理解自然、建筑及人的关系.建筑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建筑的有机性如形态、结构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笔者分析了建筑形态注重有机性的意义,研究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及作品,提出了建筑形态有机性表现的3个方面,即建筑装饰上的有机性、对有机本质的抽象表现和对有机形态的模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建筑中的有机因素.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发展我国当代建筑的基本途径,而建筑的有机性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构成的角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指出,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空间环境必须学习传统文化的理论精华,并加以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20.
要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师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应当学习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文化营养.以此为基础,融合世界建筑之长,进行富于活力的创造.从寻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看,目前国內建筑创作有“外西内中式”、“建筑符号式”、“新古典式”、“仿古式”等倾向,探索中虽不乏佳作,但较多的却表现出对传统的斥贬、误用、滥用,以至复古主义流行或建筑理论上的混乱.这反映了对传统建筑文化认识上的模糊与理解上的肤浅,反映了对中国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的薄弱.中外建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筑史研究推动建筑创作,是建筑发展的一大规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已向广大建筑师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文化再学习、再研究的理论课题.积极提倡建筑史研究同建筑创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