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春秋战国至今,历史跨度大,文物古迹众多,共有243处,半数为房屋建筑,又以明清建筑为多数,并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而绍兴属江南水乡,气候温暖潮湿,适合白蚁生长。因此,对于古建筑和传统建筑来说,除天长日久自然侵害和各个时期人为破坏外,白蚁危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调查发现白蚁品种有2科5属11种,文物古迹有50%是房屋建筑,古建筑白蚁危害率占100%,传统建筑砖木结构房屋白蚁危害率占85%。本文以大量的调查和白蚁防治实践,通过对地理环境、白蚁种类、白蚁分布、白蚁对建筑的危害、古建筑和传统建筑的白蚁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对白蚁对古建筑和传统建筑危害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对白蚁防治技术进行探索。以掌握白蚁活动规律,有效控制白蚁对历史文物的进一步危害。并对古建筑和传统建筑白蚁防治相关技术与各位专家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淳老街全长800米,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传统的建筑风貌。由于老街建筑年代久远,且多为传统砖木结构,加之高淳地区温暖湿润,老街古建筑受白蚁侵害比较严重。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高淳老街古建筑白蚁危害的特点,并且根据古建筑白蚁防治的原则,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过3个多月的防治,目前黟县白蚁防治所已完成该县老城区208户古建筑古民居白蚁防治工作,白蚁防治面积达40000平米以上。该县县城老城区的古建筑古民居多为砖木结构,90%以上的古屋都遭受过木蜂和褐蜂蠹的侵害,且有蔓延趋势,白蚁防治工作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黟县在加大域内的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外,又投入巨资进行修缮和异地保护,今年又出新招:对县城古建筑古民居进行大面积普查和白蚁防治工作,阻击白蚁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侵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湖州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以下简称建筑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古建筑同样不可避免的遭到白蚁(包括蛀虫)的危害,本文主要介绍张氏旧宅建筑群白蚁(蛀虫)种类、危害范围和程度。调查后根据不同的房屋建筑,白蚁(蛀虫)种类,提出不同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据近几年调查,危害铁路沿线房屋建筑的主要白蚁种类有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等四种,不同地区的危害优势种有所不同,蚁害率也有所差异,房屋建筑平均蚁害率在8%左右。针对铁路沿线房屋建筑蚁害特点,只有在搞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前提下,同时做好房屋巡检和灭治处理,才能更好的控制白蚁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房屋建筑安全管理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这项工作的综合性很强,工作比较复杂。在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白蚁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白蚁本身体积很小,可以从建筑的各种管道或者缝隙进入建筑室内,他们会危害建筑结构,对建筑内部的设施、管道、线缆等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进行白蚁的防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对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内容做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据近几年调查,危害铁路沿线房屋建筑的主要白蚁种类有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等四种,不同地区的危害优势种有所不同,蚁害率也有所差异,房屋建筑平均蚁害率在8%左右。针对铁路沿线房屋建筑蚁害特点,只有在搞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前提下,同时做好房屋巡橙和灭浩处理,才能更好的控制白蚁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周乾 《工业建筑》2019,(8):207-211
紫禁城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白蚁的滋生提供了食物来源。紫禁城古建筑在历史上少有白蚁破坏的记载,但2006年以来先后3次发现有白蚁侵蚀古建筑的问题,因而白蚁防治任务艰巨。紫禁城古建筑传统的白蚁防治方法包括:建筑选材以楠木为主、建筑建造在高台之上、木构件表面覆盖保护层、建筑保持干燥通风等。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使得监测技术应用于紫禁城古建筑的白蚁防治中,相应的监测系统也得到了开发,这有利于白蚁防治的实时化和全面化。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白蚁孳生繁殖。现已查明,我省分布有4科17属59种白蚁,其主要危害蚁种乳白蚁、散白蚁和土白蚁,遍布全省各地,自北而南密度递增。白蚁广泛危害房屋建筑、家具衣物、仓储物资、水库堤坝、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通讯设施、林木资源及农作物等,不仅严重威胁房屋建筑、土质水利工程等的安全,严重破坏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宝贵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对湘潭市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白蚁危害的875个项目进行调查和总结,掌握了我市白蚁危害的种类为黄胸散白蚁、台湾乳白蚁、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对危害的部位、区域、时间特性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危害我市房屋设施的白蚁种类主要为散白蚁占房屋建筑项目总数的62.01%,主要危害部位为门、窗框,危害园林绿化的白蚁种类主要为土栖白蚁,占园林绿化项目总数的88.61%,园林绿化灭治项目以城区为主;通过危害的时间性显示,1-4月中旬以散白蚁为主,4月下旬~7月中旬以家白蚁为主,首次勘查散白蚁时间集中在2、3月,家白蚁3、4月,时间均有提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文物古建筑觉海寺遭受白蚁危害,调查发现有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二种,治理采用喷粉技术,在危害物见蚁喷粉、引诱装置内见蚁喷粉和更换木料涂刷药液等,该方法简单,易掌握操作,治理效果好。为防治行业治理文物古建筑白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毛伟光  吕成君 《白蚁防治》2004,(3):25-27,24
诸暨市白蚁防治所对该市各级文保单位古建筑开展了白蚁及其它害虫的危害情况普查,主要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斯宅古建筑群,包括千柱屋、上新屋、发祥居、华国公别墅,浙江省级文保单位边氏宗祠、枫桥大庙,以及诸暨市级文保单位溪北村古建筑群。发现大部分文保单位古建筑白蚁危害相当严重,天牛、蠹虫等其它害虫危害也比较严重。为此,我们针对不同古建筑的白蚁及其它害虫危害情况,采取了药物灌注法、涂刷法、喷洒法、诱杀法、诱饵管定期监测以及保护天敌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古建筑白蚁及其它害虫的危害,把白蚁等害虫危害控制在2%以下。  相似文献   

13.
《城市害虫防治》2007,(1):F0002-F0002
浙江省平阳县白蚁防治所始建于1974年,专业从事全县库、古建筑等白蚁防治工作。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使全县内的白蚁危害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建设部文件关于建筑白蚁“以防为主、修治结合”的原则,本文在对安徽省蚁防工作综合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房屋建筑白蚁危害的成因及防治技术,对全国的白蚁科研理论研究和防治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孔城老街的古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实际,初步剖析孔街老街古建筑的白蚁潜在危害、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等,以期同行专家或古建筑白蚁防治爱好者一起探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已建成的高级建筑发现白蚁危害严重,应采取那些防治措施,如何控制蚁害,保证房屋建筑不再遭受危害,是一个新课题。关键是根据其建筑结构、白蚁种类、危害程度、周围环境等进行勘察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综合治理方案,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施工方法,才能达到长期而有效的白蚁防治。我们于1987年对遭受白蚁严重危害的杭州华侨饭店在大修翻建时经治理至今二十多年来未发现白蚁危害,达到预期效果。现将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地方标准《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于2019年7月1日发布,2019年8月1日实施。文章介绍了该规程的编制背景及主要内容,从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运用、以综合治理理念为指导对古建筑白蚁危害进行区域控制、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防治效果的验收标准和方法的制定等6个方面解读《规程》的主要创新点,可供古建筑白蚁防治人员快速了解该规程、理解和掌握规程的内容,有助于安徽省《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DB34/T 3326-2019)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8.
日前,成都市青羊区文物古建筑调查正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古建筑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白蚁危害的重地。2014年5月开始,成都市白蚁所与青羊区文物管理所正式签订《青羊区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白蚁防治项目一蚁害调查及白蚁试点灭治》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市中心城区建筑白蚁危害主要以家白蚁为主,散白蚁为辅,特别是改造以前的阳明路90%建筑被家白蚁危害,通过我市白蚁防治所的工作者近几十年的精心防治,家白蚁种群危害密度呈直线下降,城市建筑白蚁危害率由原来的60-70%下降到现在的30%-4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城镇建设离不开园林绿化,它对提高城镇品位与改善美化人民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更加显得重要。然而,城镇园林绿化的白蚁危害现状与程度究竟如何?这不能不引起白蚁防治专业部门的关注而加强探讨研究。为进一步摸清掌握我县城镇园林绿化白蚁危害情况,以及在生态环境改变中可能出现的白蚁危害活动新动向。近年来,多次组织人员对我县的武康、城关、新市、钟管、筏头等主要城镇的园林绿化白蚁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白蚁3科4种,38科63种树木中有12科22种被白蚁危害,占总数的34%。白蚁危害轻则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严重则导致枯死。开展城镇园林绿化蚁害调查,是为实施防治白蚁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这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