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常用的新风控制策略,分析了基于CO_2浓度模型的新风量计算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定新风比与变新风比控制策略在系统新风量及各区域新风量分配方面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2种控制策略均存在新风分配不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试验研究了变新风比控制策略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效果及节能性。结果表明,在实现相同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效果的前提下,与基于max Y方程的变新风比策略(max Y-V)相比,基于MSE方程的变新风比策略(MSE-V)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能耗,相同工况下,MSE-V策略的空调系统能耗较max Y-V策略低6.76%。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的方法测试了风机盘管加装过滤器对病房空气的净化效果。选取2家医院,分别随机选取1间实验病房和1间对照病房,实验病房风机盘管加装过滤器,对照病房风机盘管不加过滤器。测试结果表明:医院1实验病房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平均为63μg/m~3,浮游菌浓度平均为196 cfu/m~3;对照病房PM2.5质量浓度平均为262μg/m~3,浮游菌浓度平均为368 cfu/m~3。医院2实验病房PM2.5质量浓度平均为45μg/m~3,浮游菌浓度平均为272 cfu/m~3;对照病房PM2.5质量浓度平均为105μg/m~3,浮游菌浓度平均为479 cfu/m~3。说明风机盘管加装过滤器可有效降低医院病房内PM2.5浓度和浮游菌浓度。  相似文献   

3.
机械新风系统是公共建筑通风的主要形式,为减少空调能耗,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措施。对寒冷气候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热回收式新风系统冬季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 000 m~3/h、3 000 m~3/h和3 239 m~3/h新风量的换热效率均满足要求,室内外温差与显热换热效率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分别计算了2 000 m~3/h和3 000 m~3/h风量下的投资回收期,结果表明系统经济效益比较明显。针对相同类型建筑,基于舒适、换热效率和经济性等方面考虑,建议高密人群区按稍大风量人均30 m~3/h作为设计新风量。  相似文献   

4.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对建筑气密性要求较高,为了满足人员新风要求,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系统引入新风。严寒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新风负荷较大,因此须采用热回收式新风系统。本文对严寒地区某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的新风系统冬季的换热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换热效率随风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当风机的频率大于30 Hz时,满足人均最小新风量30 m~3/h的要求。当风机的频率为30 Hz和40 Hz时,同时满足显热交换效率≥75%的要求。按照换气次数计算的新风量满足要求,但换热效率低于75%。建议按照人均最小新风量30 m~3/h的计算值作为设计新风量。  相似文献   

5.
教室内空气品质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而新风系统对室内CO_2和PM_(2.5)浓度影响显著。针对以室内CO_2和PM_(2.5)浓度为主要指标的室内空气品质提升需求,对某国际学校多个教学楼新风系统现状进行诊断测试和测试结果总结分析,探讨了室内空气品质提升所涉及的新风系统设计关键参数,例如人均新风量、室外PM_(2.5)计算浓度、室内PM_(2.5)浓度标准的确定,以及PM_(2. 5)过滤效率与现行空调系统过滤效率关系等关键问题,并结合国际学校具体案例提出具体改造建议,为后续室内空气品质提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住宅新风系统使用行为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热舒适和建筑能耗。选取北京地区4户家庭,对其过渡季新风系统使用行为进行了实测。分析发现,使用新风系统能够明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住宅新风系统并非24 h开启,存在使用行为。提出了开启时长和开启概率的概念来定量评价使用行为,得出每日平均开启时长为16.5 h,平均开启概率为70.6%。室外PM2.5浓度是影响新风系统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当室外PM2.5质量浓度大于125μg/m~3时,新风系统开启概率基本趋近于100%;当其小于125μg/m~3时,新风系统的使用是随机性行为。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建模分析发现,影响不同类型家庭新风系统使用行为的最大环境因素不同:对于活跃型家庭是室内温度,对于非活跃型家庭是室外PM2.5浓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全热回收新风机组二次携带污染物风险进行了测试、分析。以聚合物膜式全热回收机组为对象的测试,采用甲苯、丙酮、氨气作为示踪气体模拟室内空气污染物,利用示踪气体声谱分析仪实时监测气态污染物由排风渗透至新风的浓度和比例。针对转轮式全热回收机组的分析则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测试及分析结果显示,聚合物膜式全热回收机组二次携带污染物比例在6%~9%,转轮式全热回收机组二次携带污染物比例在10%~30%。热回收型新风机组选用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新风量用于抵消污染物交叉传递所带来的影响,对于聚合物膜式及转轮全热回收机组,考虑污染物扩散修正后的新风量建议增加至设计新风量的110%,143%。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名贵文物展柜内的空气环境通常采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进行控制。空调系统细菌污染是文物长期保存的一大隐患。通过采集、培养、计数及鉴别等手段对空调系统及其末端污染物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机组内积尘平均含量为13.25g/m~2,系统内部细菌平均浓度为525.35cfu/m~3,末端细菌平均浓度为651.35cfu/m~3;优势菌种均为适应能力较强的革兰氏阳性菌;适当温度与较高相对湿度均能加快细菌滋生,相对湿度对细菌浓度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结合酒店公寓的特点,介绍了舒适性空调新风系统设计要点,讨论了舒适性空调新风量取值问题,并对室内CO2浓度和甲醛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室内空气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分析不同功能建筑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情况、分布特征及暴露水平。在对学校不同建筑冬季室内外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医院不同功能场所室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大小、粒径分布和暴露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医院各场所冬季室内细菌气溶胶浓度为(82~841) cfu/m~3,真菌为(60~354) cfu/m~3,细菌与真菌浓度比B/F为1.91~5.10。2)医院室内细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为(2.33~3.75)μm,真菌为(2.43~2.69)μm。且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中值直径均小于室外。3)医院室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对医务人员的日均潜在暴露量为(1 406~4 183)cfu/d和(485~1 601) cfu/d,对就诊人员的日均潜在暴露量为(144~1 101) cfu/d和(50~400) cfu/d。4)医院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对医务人员的日均暴露量和潜在暴露量明显高于就诊人员,且测试医院门诊大厅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对医院人群的暴露量均高于呼吸科候诊厅、儿科候诊厅和口腔诊室的暴露量。  相似文献   

11.
新风对于稀释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新风量则是衡量新风的有效手段,目前不设独立新风系统的建筑室内新风量测量广泛采用CO_2示踪气体法。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CO_2初始浓度、门窗开关方式、室外风速以及室内杂物对室内新风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_2初始浓度、门窗开关方式、室外风速、室内杂物这些因素均对新风量检测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室外风速和室内有无杂物对新风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地铁、超市、电子市场、医院挂号大厅等都属于人员数量多且活动多的密集型场所,其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真菌污染不容忽视。为了解这些人多场所内的细菌真菌气溶胶浓度及不同粒径段微生物的分布,于2019年冬季首先对四类场所内的细菌和真菌气溶胶进行了现场采样和实验分析,并测试了其它环境参数;然后分析了不同场所内细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最后,评估了不同场所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及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细菌气溶胶浓度均值为电子市场>超市>医院>地铁,其中电子城内细菌气溶胶浓度为838 cfu/m3,地铁内细菌为449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均值为超市>电子市场>医院>地铁,其中超市内真菌气溶胶浓度为558 cfu/m3,地铁内真菌为282 cfu/m3;2)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医院>地铁>电子市场>超市,真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电子市场>医院>地铁>超市,且场所内细菌、真菌气溶胶中值直径均小于室外细菌真菌气溶胶中值直径;3)...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南京某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进行卧室内睡眠和静坐条件下CO_2浓度与新风量关系实际测试。分析了稀释通风下新风量和人员状态对夜晚卧室CO_2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稀释通风下,成年人睡眠时最小新风量应不低于20 m~3/(h·p),即换气次数应达到1.1次/h。静坐时,其最小新风量还应在此基础上增加20%。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的密封性逐步提高,新风系统已经成为现在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保护居住者健康的一项设备。国内相关标准GB 50189—200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对设计新风量进行了规定。通过对计算方法的分析,阐述了设计新风量对室内空气复合污染的影响,得出了更为合理的设计新风量的计算方法及新风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中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安装在宾馆中的组合通风系统和集中新风系统,其中集中新风系统作为参考系统。当两种通风系统分别运行的情况下,测试室内空气温度和污染物浓度。通过分析模拟结果,与参考系统相比较发现组合通风系统明显地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在达到相同效果时组合通风系统更节约能源。为提供高水平的室内空气质量,组合通风系统比集中新风系统更适合在宾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高校教室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与粒径分布特性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对北京地区某高校教室室内外环境中的细菌气溶胶浓度、环境参数(温度、湿度、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实测调研。结果表明:室外细菌气溶胶浓度为7~1237 cfu/m3,平均最高浓度出现在秋季,最低浓度出现在夏季;教室无人时,室内细菌气溶胶主要源自室外,通过门窗缝隙进入室内,浓度为57~664 cfu/m3,季节变化不明显;教室有人时,室内细菌气溶胶主要来自人体,其浓度为230~1484 cfu/m3,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人均可培养细菌气溶胶浓度夏季为3526 cfu/人,秋季为2374 cfu/人,春季为1994 cfu/人,冬季为1386 cfu/人。  相似文献   

17.
复合空调室内气态污染物对流输运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复合窗式空调系统对建筑室内气态污染物输运过程的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描述了室内空气和污染物对流输运过程,并详细探讨了复合窗式空调系统的送风速度、新风比、净化效率和室内热源强度等对室内气态污染物对流输运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提高送风速度、新风比以及净化效率都能有效降低室内气态污染物平均浓度.值得注意的是,当送风速度超过0.75 m/s后,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维持恒定;空调系统即使按全新风模式运行,也不能彻底排除室内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评估病房室内空气质量,保障设计及运行管理效果,采用IWL-6型六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集器对重庆市某综合医院3个内科空调病房进行现场采样,通过培养计数与镜检分析,获得了病房空气细菌气溶胶浓度及粒径分布,发现各科室均有一定的浮游细菌污染,病房空气细菌气溶胶浓度与温度、人员密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科室类型无显著相关;夏季病房浮游细菌浓度高于冬季,儿科病房最高,浓度为2 865cfu·m~(-3)。细菌气溶胶粒径分布与季节相关,冬季主要分布在Ⅰ级~Ⅲ级,夏季主要在Ⅲ级~Ⅴ级。冬、夏季病房空气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大于夏季,但均小于4.7μm。  相似文献   

19.
对严寒地区某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简称被动房)的室内热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噪声等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被动房的室内空气平均温度为25.5℃,平均相对湿度为31.3%,满足德国被动房标准的要求,室温高于相关热舒适标准的上限值,建议降低辐射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外墙和外窗内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3.4℃和21.6℃,提高了室内人体实感温度,降低了冷辐射的影响;平均每户的新风量为96.9m~3/h,满足德国被动房标准的要求;CO_2平均体积分数为732×10~(-6),低于我国标准限值(1 000×10~(-6));PM10平均质量浓度为0.112mg/m~3,低于我国标准限值,但高于德国被动房标准值;PM2.5浓度略超出我国标准限值,但比德国标准值高2.68倍,建议定期更换过滤器或者增设亚高效过滤器;A声级噪声平均值为31.8dB,满足我国技术导则的要求,但不满足德国被动房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疫情防控期间,随着复工企事业单位的增加,地铁乘客人数不断攀升,增加地铁车站新风量是降低车站有害物浓度、保障乘客健康安全的关键举措。基于现场屏蔽门风压实测,提出了考虑屏蔽门处、出入口处和楼梯处综合局部阻力情况下室外新风引入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停站列车离站阶段延迟关闭车站两端共8扇屏蔽门1 min,在不增加设备,也无需对既有设备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可增大地铁车站新风量约33 653 m~3/h,占既有最大设计新风量的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