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越野汽车双联非圆行星齿轮差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非圆行星齿轮差速器,将其应用于越野汽车分动器中,可以实现两输出轴扭矩变比例分配,相当于增大了差速器的锁紧系数,即增加了差速器的防滑功能,从而有望提高车辆的越野通过性。差速器结构紧凑,两个非圆中心齿轮形状完全相同,双联非圆行星齿轮形状一致,相位相差90°,采用三组双联行星齿轮实现均载,工艺性好。通过传动原理分析,给出了非圆齿轮节曲线的设计方法,并以渐开线齿形为例进行了设计计算及样机试制,差速器理论锁紧系数达到3.45。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差速器齿轮在传动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采用了行星齿轮齿廓修形和偏心螺旋线修形。通过KISSSoft分析了齿廓修形量、螺旋线修形量、螺旋线修形因子Ⅰ和螺旋线修形因子Ⅱ对传动误差峰值差、齿面最大接触应力、行星齿轮齿根弯曲应力和半轴齿轮齿根弯曲应力的影响,通过Minitab建立4个响应量的回归方程,得到以传动误差峰值差最小、齿面最大接触应力最小以及行星齿轮齿根弯曲应力不大于1 100 MPa为目标的修形方案,修形后传动误差峰值差降低了11.39%,齿面最大接触应力下降了3.89%,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分别下降了4.40%和5.62%。最后,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修形后的差速器齿轮的疲劳寿命满足要求,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栗玉民  陈利冰 《流体机械》1996,24(8):47-49,36
结合EBW型粉煤离心机3K型行星齿轮差速器的具体实例,提出了在行星轮不均匀分布、双联行星轮不满足现有文献中所中装配条件等特殊情况下,解决该型传动装配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EBW型离心机行星传动的装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EBW型粉煤离心机3K型行星齿轮差速器的具体实例,提出了在行星轮不均匀分布、双联行星轮不满足现有文献中所给的装配条件等特殊情况下,解决该型传动装配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种装载机用新型差速器日前问世,它对传统差速器进行了改进,减少了齿轮的早期磨损,延长了传动零件的寿命,可自动调整或按比例输出扭矩,提高了装载机的行车通过能力和作业能力。 该差速器主要做了如下几点改进: 1.将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体间的定位面改为球面。由于球面接触的特点,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的相对位置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差速器工作时,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分布的对称性 受力的对称性就使得半轴齿轮自动位移到最理想的啮合位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加工误差综合作用所带来的非正常锥齿啮合,使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之…  相似文献   

6.
针对越野车变转矩限滑差速器锁紧系数较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限滑差速器非圆锥齿轮结构,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齿数之比为1∶2,传动比以行星齿轮转1圈为1个周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传动比变化幅值,达到±40%,使差速器的理论锁紧系数由原来的1.857增加到2.33,增强了车辆的通过性。针对非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提出该差速器结构有限元建模、分析方法:先用接触面结点耦合的方法求出给定转矩下小齿轮的转动位移,再建立接触摩擦模型,利用转动位移作为输入条件求得各锥齿轮工作应力。对不同结构的限滑差速器非圆锥齿轮进行不同方法的有限元仿真计算比较,结合传动试验,结果证明所改进的结构性能和强度更优,所采用的仿真计算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传动比限滑差速器中的非圆锥齿轮副进行建模研究。通过对锥齿轮传动原理进行分析,基于微分几何中的保测地曲率理论对非圆锥齿轮副的齿廓进行设计,对差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基于Pro/E软件对变传动比差速器中的模型建立进行研究,利用参数化建模对差速器的半轴及行星齿轮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8.
(2)中央传动和差速器的装配注意事项 观察并检查各零件的磨损情况.装配时应在差速器行星齿轮垫片上涂润滑脂.行星齿轮轴固定螺钉装配时应涂螺纹紧固胶.旋紧大圆锥齿轮固定螺钉.旋紧力矩123 N·m,检查啮合印痕和力矩.小锥齿轮和大圆锥齿轮正常的齿侧间隙必须为0.23~0.33 mm.  相似文献   

9.
目前,常用的差速器有行星齿轮式差速器和限滑差速器两大类。其中行星齿轮式差速器又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两种形式,限滑差速器分为摩擦片式、滑块凸轮式、牙嵌式及托森式等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型汽车差速器的十字轴和行星齿轮之间磨损严重,机械损失较大的缺点,在结构上对重型汽车的差速器进行改进设计.对差速器的行星半轴齿轮、半轴花键联接进行设计计算,重点是改变十字轴与行星齿轮转动接合面之间的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方法是在十字轴与行星齿轮接触面之间加入滚针轴承,大大改善了十字轴和行星齿轮之间的磨损情况,减少机械损失,延长差速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贾巨民  高波 《中国机械工程》2008,19(24):3003-3005
提出了一种非圆行星差速器概念模型,将其应用于越野汽车分动器,可以实现两输出轴扭矩变比例分配,相当于增大了差速器的锁紧系数,即增加了差速器的防滑功能,从而有望提高车辆的越野通过性。组成行星齿轮差速器的三要素均为非圆柱齿轮,通过传动原理分析,给出了非圆节曲线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示例计算。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汽车的NVH性能是客户关心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其中的差速器异响问题频发,主要原因为行星半轴齿轮的精度偏差,行星半轴齿轮主要采用精锻工艺,模具磨损和加工误差都会影响齿轮精度,磷化工艺生成的磷化膜具有微观修形和减摩润滑的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差速器齿轮的啮合性能,降低差速器异响。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型非圆行星齿轮差速器,可以用于实现越野车两输出轴转矩变比例分配,增加差速器的防滑功能,从而有望提高车辆的越野通过性。通过传动原理分析,给出了轮系中各非圆齿轮节曲线的设计方法;并以渐开线齿形为例,编制了差速器非圆齿轮的参数化设计程序,可以快速设计不同参数的非圆齿轮差速器。对设计的多种参数的不同方案进行结构、性能比较,不仅可以根据差速器理论锁紧系数和结构工艺,选择合理的结构参数,同时证明该差速器能够有效差速。  相似文献   

14.
齿轮传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系统GTCAE是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锥齿轮及现代设计研究室在多年来齿轮传动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研制成功的齿轮专用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了Gleason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行星式及展开式圆柱齿轮以及汽车驱动桥差速器直锥齿轮传动的设计、制运、性能分析等三大模块,可为齿轮设计和齿轮加工方面的工程师提供一个高效实用、准确可靠、功能全面、界面友好的计算分析工具.该软件系统及模块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拖拉机等行业.  相似文献   

15.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7):1048-1053
为实现越野车的防滑功能,提出了一种新型限滑差速器非圆锥齿轮结构,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齿数之比为1:2,传动比以行星齿轮转一圈为一个变化周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传动比的变化幅值达到±40%。针对该齿轮传动的特点和有限元方法理论,提出锥齿轮传动有限元建模与力学性能分析方法。先建立接触面结点耦合的轮系模型,求出给定扭矩下的转动位移,再建立齿面摩擦接触的轮系模型,将转动位移作为输入条件求得锥齿轮工作应力。根据计算结果,对锥齿轮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力学特性更佳。对两种结构的变扭矩限滑差速器非圆锥齿轮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证明改进后的结构更合理,所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6.
海争平 《机械传动》2011,35(2):69-71
设计了一种采用行星齿轮组作为自动锁止机构的防滑差速器.在普通差速器壳体中增加行星齿轮组(行星轮、转臂、中心轮)和控制机构(离合器1、离合器2),根据左右半轴的速度信号来自动控制差速器的锁止动作.  相似文献   

17.
对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在各类车辆上被广泛应用并制约着整车的行驶稳定性.为了透彻分析该类差速器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半轴齿轮的差速机理,对其进行了受力分解和内摩擦力矩的计算,并对其转矩转速分配特性进行了建模,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当对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两侧输出端转速不同时,内摩擦力矩将对该差速器两侧半轴输出转矩的差异产生决定作用,因此,改变差速器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的结构参数即可改变内摩擦力矩的大小,并进而改变该差速器的转矩分配特性.  相似文献   

18.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普遍应用的传动机构,齿轮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其啮合与使用寿命。在锥齿轮传动中,保证锥顶重合,则锥齿轮的啮合接触区位于齿长齿高中部略偏小端。一对啮合良好的锥齿轮正常情况下的接触区如图1所示。然而由于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等各项因素的作用,往往在齿轮啮合中会有异常的接触区。例如,在差速器中有一对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进行啮合,由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差速器锥齿轮差速工况下的啮合热特性,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了直齿锥齿轮非稳态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行星齿轮在差速下的温度场。首先,研究了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在非牛顿流体作用下的热特性;其次,研究了差速工况下行星齿轮温度场随模数和齿宽的变化;最后,研究了差速工况下行星齿轮温度场随转速的变化。结果表明,行星齿轮沿齿宽方向的温度分布不同;行星齿轮本体最大温度随着齿宽增大而增大,随模数的增大而减小;差速器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接触区的温度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为差速器锥齿轮润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等效杠杆法分析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传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等效杠杆法分析了三自由度三行星排行星齿轮传动变速器可以实现的档位数,并对三自由度三行星排行星齿轮传动变速器基本接合元件的布置、行星排之间可能的连接形式及各种传动简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可行的传动方案。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程序,对三自由度三行星排行星齿轮传动变速器的各种传动方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建立了对行星齿轮传动变速器各传动方案的模糊评判目标进行定量化处理的数学方法,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出了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