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任丘市是南水北调中线线路受水区.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和本市实际情况.在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保沧干渠任丘段线路建设同时.开展聚龙淀整治改造和地表水厂建设.并做好蓄水供水准备.聚龙淀设计库容1500万m^3.建成后可作为南水北调蓄水工程。地表水厂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24万m^3/d.占地150亩.是利用南水北调水源的主要供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将从根本上改变任丘市供水格局.完成从地下水源向地表水源的转化.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丘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始于2009年.计划投资5400万元。利用3年时间发展节水管灌工程13.5万亩.工程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使任丘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6.4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7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投资由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农民群众自筹构成。其中群众自筹为以劳折资形式。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铺设低压防渗管道、更新水源井、更新井房等。  相似文献   

3.
平邑县自1990年实施项目工程以来,利用德方援助3170万元,中方配套资金3280万元,已建成122处饮水工程,解决142个村12.8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灌溉工程32处,扩大灌溉面积0.133万hm2;治理小流域1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km2。这...  相似文献   

4.
海兴县万亩低压输水管网节水灌溉工程建于2012年.总投资1000万元.当年建成并受益.成效显著。经实际测算项目区内平均亩产由原来的350kg提高到600kg,加上节省的人工、电费、节地等年增加总效益(净)为400余万元。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7提高到0.85.一年节水量为56.5万m3。该项目2013年11月20~21日通过了省发改委、  相似文献   

5.
任国兴 《河北水利》2012,(11):26-26
2009年.任匠市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任丘市抓住机遇.力求通过3年工程建设.使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及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经过精心组织项日实施.2012年6月份工程全部竣工。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丘市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抓好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19日,邵阳县投入的1045.93万元"小农水"建设资金(中央财政400万元,省级财政400万元,县政府配套10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63.77万元),安装高效节水管道44.19km,基本建成万亩"旱能灌、涝能排"节水灌溉示范田。图为节水项目示范区飞云村地段的一个"旱能灌、涝能排"节水灌溉管道水闸。  相似文献   

7.
任丘市位于华北油田腹地,地处大清河中下游低平原区,是全国商品粮建设基地县市,农业是这个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8846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 126. 4立方米。由于连续干旱少雨、地上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造成部分机井报废、机泵更新换代较多、浇地成本逐年升高。水资源供需状况的日趋紧张,已成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发展节水农业,特别是推广使用喷、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新技术,势在必行。   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任丘市制定了以发展喷灌为重点,大力加强节水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卢博 《河北水利》2013,(2):42-42
任丘市属于华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暑冬寒,四季分明。降雨量年季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降雨量的70%集中在七、八月份。近几年来,随着任丘市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加大,降雨量偏小,旱灾引起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导致本就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2011年5月,任丘市城市供水公司更名为任丘市城乡供水总公司,将城乡供水纳入  相似文献   

9.
曹忠章 《青海水利》2000,(4):29-30,3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截止1999年底,全县共完成各项水利水保投资近2亿元,先后建成各类水利水保工程538项,万亩以上灌区9个,百万方以上水库5座,控制农田灌溉面积32.5万亩,保灌26万亩。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任丘市水利局在抓好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壮大了自身经济实力,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良性循环。目前,该局已拥有水利修配厂、汽车修理厂、铜铝线厂、综合服务站、水利建筑工程公司、石油产品经销公司、机井大队等13摊经济实体,从业人员合计469人,固定资产达966万元,1995年,局属各单位摊点共完成产值3100万元,实现利税285万元,职工平均收入5400元,基本实现了自给有余,从而增强了自身活力发展势头。多种经营的蓬勃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与肯定,自1992年以来,任丘市水利局连续4年获得省…  相似文献   

11.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属农业大市,市境总面积1023km2,现有耕地面积91.7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4.7万亩.全市辖18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77万、农业人口56万.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50.1亿元,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60元.  相似文献   

12.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低山丘陵地区,是全省四大煤炭工业城市之一,为了加快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市先后建成了一批水利工程。现已建成水库22座,总控制地表水能力3.4亿立方米。已建成堤防132.6公里,灌区13.3万亩,其中水田17万亩。已建成各类小型水  相似文献   

13.
一、修武县现状水资源与农业修武县兴利除水害的历史悠久,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蓄、引、提水工程10346处,其中建中型水库1座,库容1038万m~3;小Ⅱ类水库1座,库容44万m~3,建成大蓄水池151座,总容量53.66万m~3;建屋顶小水池3549个,容量10.65万m~3;建水窖715  相似文献   

14.
东雷抽黄续建工程是我省首次引用世界银行贷款,并采用新的基建管理(?)制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总概算58387万元,其中世行贷款5570万美元。项目建设期限为1989年——1994年,灌溉面积126万亩,主要分布在我省东部的蒲城,富平、大荔、渭南等县(市)境内。工程建成之后,将同东雷一期抽黄,洛惠渠,交口抽渭等已成灌区连成一片,总灌溉面积可达400万亩。这对增强我省农业后劲,加快建成渭北第二粮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丘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20m~3,相当于全国平均占有量的1/10。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势在必行。2009年任丘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任丘市非常珍惜这次工程建设机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建设制度,探索适合  相似文献   

16.
沈燕霞 《河北水利》2012,(11):30-30
近年.在上级水利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灵寿县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程.共完成8个批次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成各类饮水工程74处.其中建成南纪城、北洼、南寨3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县城自来水扩户工程1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45处.自流引水工程25处.完成打井及配套56眼.建蓄水池44座.管理房44座.铺设管网144万m。完成工程总投资2711万元。解决了69个村庄.3个农村学校.8.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万家灌区是1959年哈尔滨市政府为实现水利化、建设高产稳产菜粮基地兴建的。灌区建成后,可使郊区三分之一耕地实现水利化,解决市场蔬菜、副食品供应困难。灌区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灌溉面积0.5万hm',二期工程灌溉面积15.5万hm'。一期工程1965年基本建成,二期工程尚未  相似文献   

18.
曾庆祝 《治淮》2013,(4):48-48
淮安地处苏北平原腹地,总面积10072km。。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农田灌排标准不断提高,农村水环境不断改善,水管体制不断健全。全市共完成农田水利土石方20多亿km3,建成防洪圩堤3158km,发展机电排灌动力33万kW,其中建成固定机电排灌泵站3353座20.8万kW。新开疏浚骨干排涝河道42条,大中小沟4.2万条,干支斗农渠4.8万条,配套小沟级以上建筑物14.15万座,  相似文献   

19.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8日发表的《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青藏高原多条大江大河流经高山峡谷,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藏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 74亿k W,位居全国第一,近年建成多布、金河、直孔等中型水电站,至2017年年底,全区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7万k W,占全区总装机容量的56. 54%。青海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 400万k W,建成了龙羊峡、拉西瓦、李家  相似文献   

20.
1白沙灌区概况白沙灌区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和许昌县境内,水源是白沙水库。灌区有南、北、东、新北干4条干渠,总长99.25km;支渠8条,总长46.49km;斗渠143条,总长229km。南、北干渠1955年建成,东干渠1958年建成,新北干渠1990年建成。渠区设计灌溉面积2.0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36万hm~2。建筑物805多座担负着许昌龙岗火力发电厂的工业供水和禹州市和许昌县的18个乡(镇),292个村庄2.02万hm~2的农田灌溉、抗旱、除涝、补源防汛任务。2过去水利工程管理状况2.1虽然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大,但工程设施投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