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1~5月,淮南新庄孜矿使用U型钢可缩性圆形支架与喷锚联合支护,翻修了四水平穿过断层带的一段巷道。10月,淮南矿务局召开了现场评议会,会议认为这种支护方法适用于支护较深水平的松软破碎岩层的巷道。这种支护方法正在五水平通过断层带的新掘的巷道进一步试验,其初步支护效果也明显地比其它支架好得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现场试验,分析了现有各种巷道支架背板材料的特能,认为钢筋网背板技术效果好,是目前性能最好的背板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 在回采巷道,支架和巷道的损坏往往是从背帮材料的损坏开始的。传统的背帮材料可塑性小、强度低,不能适应可缩性支架滑移让压的支护特性。钢筋网背板具有高强让压的特点,与可缩性支架配合使用可以改善支架的受力状况,明显减小巷道的围岩移近量,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旗山煤矿现在开采的夏桥系一、三层煤平均厚4.5m,采用分层开采。工作面材料道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矿TBM掘进巷道围岩长期稳定性问题,以淮南矿区张集矿TBM掘进某瓦斯抽采巷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巷道围岩时效变形分析及支护参数优化研究。通过在TBM掘进巷道施工现场钻取砂质泥岩岩样,开展蠕变试验,获得CVISC蠕变参数|在数值模拟软件中引入CVISC蠕变模型,对不同支护工况下TBM掘进巷道围岩进行为期100d的蠕变变形模拟,获得各支护工况下巷道围岩时效变形特征和应力场及塑性分布区的演化规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将优化后的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体系应用于TBM施工巷道,并对TBM施工巷道进行围岩变形监测和锚杆轴力监测,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的优化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且巷道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煤矿-500m水平以下高地应力下支护,减少巷道后期维修费用的问题,研制了全长锚固树脂锚固剂。全长锚固树脂锚固剂综合考虑了巷道支护技术经济效益,实现巷道支护高效快捷支护。全长锚固锚杆支护技术在不改变目前施工机具,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前提下,通过调整树脂锚固剂的参数,如直径、胶泥稠度、长度、支数,调整锚杆材质,调整螺帽扭矩参数等措施,实现井巷顶部、帮部全长锚固。在淮南矿区试验表明,使用全长锚固锚杆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和巷道压力,确保煤矿安全支护,节约巷道费用,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矿高动压软岩巷道变形破坏主要受埋深、围岩性质、采动应力、支护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各种支护技术条件下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及支护体的受力特征。研究表明,采用钢筋网壳锚喷支护结构后,钢筋网壳、混凝土喷层和锚杆、锚索支护结构形成共同的承载体,各种支护结构的支护性能得到优化提高,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该研究成果为类似矿井的高动压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复合顶板巷道支护问题是困扰兴安煤矿巷道支护的一个难题,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这一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该矿的安全生产,采用锚杆锚索钢筋网架棚喷碹加强型联合支护,解决了深部复合顶板巷道支护的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破碎顶板煤巷支护的难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支护条件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优选巷道支护方案设计为"锚杆+锚索+钢筋网联合支护",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和安全程度,从根本上改善了巷道围岩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9.
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是煤矿安全生产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为研究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合理的支护技术,以色连二矿12307巷道为研究背景,考虑采空区积水下渗对弱胶结软岩强度的影响,采用FLAC3D对“锚杆索网”以及“钢筋网+全锚索+混凝土地坪”两种支护方案下弱胶结软岩巷道的应力、变形、塑性区等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锚杆索网”联合支护下富水弱胶结软岩巷道很难维持自身的稳定,其围岩变形量以及破坏范围将随着巷道的向前开挖而持续增长,最终在顶板、底板、两帮出现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30、410、155 mm,而塑性区深度则可达5.9、4.0、6.0 m。而“钢筋网+全锚索+混凝土地坪”联合支护下,富水弱胶结软岩巷道则在巷道开挖后会迅速保持稳定,并且其在顶板、底板、两帮出现的最大位移分别为37.0、31.2、9.8 mm,塑性区深度仅为2.0、1.5、1.1 m。应用表明,采用“钢筋网+全锚索+混凝土地坪”联合支护能够有效控制富水弱胶结砂质泥岩的泥化现象,有利于巷道的掘进与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磊波  张勇 《山西煤炭》2011,31(2):53-56
针对屯兰矿生产条件和围岩特点,分析沿空巷道顶板岩层运动特点及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影响,提出了沿空巷道锚梁网联合支护方案和充填体内钢筋网加固方法,增加沿空巷道围岩和充填体强度,实践证明沿空巷道变形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金川二矿区巷道失稳等问题突出,借鉴矿区浅部巷道卸让压支护经验对深部巷道进行试验,优化支护方案。以二矿区深部开采工程分斜坡延伸工程850~814 m段为试验地点,选取3种支护方案,通过巷道收敛变形监测、支护体外观观察、岩石松动圈对比等方法评价3种支护方案的效果,得出锚杆+钢筋网+钢拱架+喷射混凝土一次支护、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二次支护的方案最优,稳定期在二次支护后6个月,其后巷道逐渐趋于失稳状态,建议在该阶段进行相应加固措施,以延长巷道的使用寿命;同时,一定数量的孔口密封空置锚杆孔对巷道围岩有一定的卸压作用。结果对二矿区深部开采巷道支护方案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强混凝土弧板支架是为矿井软岩巷道支护而设计的,并在淮南孔集矿应用获得成功。就弧板支架在孔集矿软岩巷道支护中的使用环境、结构性能、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高强混凝土弧板支架是为矿井软岩巷道支护而设计的,并在淮南孔集矿应用获得成功。就弧板支架在孔集矿软岩巷道支护中的使用环境、结构性能、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深井高地应力巷道因围岩大变形导致金属网严重破坏引发支护失效的问题,对高地应力巷道支护常用的钢筋网配合单体锚杆、钢筋托梁、W型钢带3种组合系统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实验室测试,分析了锚杆支护组合构件对钢筋网支护系统峰值强度、承载刚度、残余强度及卸压程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锚杆支护组合构件对钢筋网支护效应的加固特征。借助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钢筋网支护系统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量,得到了锚杆支护组合构件对钢筋网横向、纵向股线的位移约束差异性。基于锚杆支护组合构件对钢筋网的不对称加固特征及边界网丝概念的提出,探讨了锚杆支护组合构件对钢筋网支护系统的加固机理。结果表明:①钢筋网支护系统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可分为峰前承载区与峰后卸压区,W型钢带对钢筋网支护系统的强度强化作用是钢筋托梁的1.5倍,刚度强化作用是钢筋托梁的3倍。②锚杆支护组合构件对钢筋网的横向股线加固作用大于纵向股线加固作用,横向股线抗变形阻力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分量,垂直分量由边界网丝与锚杆支护组合构件提供,水平阻力大小取决于边界网丝及焊接点剪切强度。③锚杆支护组合构件通过提高垂直约束作用、护表面积及护表区域内系统的抗变形能力增加钢筋网的支护强度与刚度。  相似文献   

15.
康红普  林健  吴拥政 《煤炭学报》2009,34(9):1153-1159
分析了目前煤矿锚索支护存在的问题,在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预应力、长度较短的强力锚索,并全断面垂直岩面布置,是高地压、大变形巷道的有效支护方式.介绍了强力锚索及配套护表构件的力学性能,将强力锚索、拱形大托板及钢筋网组成全断面强力锚索支护系统,在锚索施加预应力的同时,给钢筋网也施加了较高的预应力,使钢筋网成为预应力支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漳村煤矿一条与回采工作面对掘的、受2次强烈动压影响的巷道中,进行了全断面高预应力强力锚索支护技术试验,巷道支护状况发生本质变化.巷道两帮移近量比原支护方式降低90%,顶板离层几乎为0,围岩变形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解决了巷道支护难题,而且验证了支护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在受动压影响下复合顶板巷道中,采用全长锚固钢筋网、锚杆组合支护、锚索补强支护形式,在掘进期间进行系统的矿压观测,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跨度空间壳体结构的力学原理,探索和研究井巷钢筋网壳喷层与锚杆组成的一种空间支护结构-钢筋网壳锚喷支护结构,在高地应力软岩巷道中进行工业试验,为高地压软岩巷道提供了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型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地应力软岩巷道修复支护时围岩的力学特征;从理论计算、实验室试验和工程实践各方面论证了钢筋网壳锚喷支护在高地应力软岩巷道支护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应力区1210风巷掘进期间顶板破碎、巷道顶板下沉量及巷帮移进量加大、巷道支护效果差等现象,分析了巷道变形、破碎原因,提出了"大锚杆(索)+经纬加粗钢筋网+π型钢棚"等联合支护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屯兰矿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特点,分析沿空巷道煤帮和顶板破碎的主要因素以及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大断面沿空巷道的支护方案和充填体内钢筋网加固方法,增加了沿空巷道围岩和充填体强度,巷道变形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