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夏雨 《江苏陶瓷》2013,46(4):50-51
装饰艺术,就是以丰富、强烈而完美的装饰性为特征的一种艺术形式。陶刻装饰是紫砂壶应用最广泛的装饰方法之一,它充分利用紫砂泥料所固有的本色和特性,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撷取古诗词之佳句,缀以书法、绘画,配以遒劲的金石刀法,使壶艺与陶刻取得完美和谐的统一,成为具有高雅气质和浓郁文化的实用艺术品。本文从"石瓢壶"、"六和春风壶"、"西施壶"这三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出发,举例说明紫砂壶陶刻装饰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壶刻简述     
紫砂造型是紫砂作品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而壶刻,即紫砂陶刻创作者在紫砂壶坯体上用刀刻进行书法、绘画的装饰艺术。本文简述了壶刻在紫砂壶艺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并对其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人素喜书画,紫砂茗壶自清代紫砂大师陈曼生后,时兴在壶身绘书、绘画表达思想或意境.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使紫砂壶成为了在宣纸上作画之后又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受体.紫砂壶聚合了书法、绘画艺术,比在纸上书画更值得赏玩.文人墨客们可以读书佐茶、提神醒脑,把玩紫砂壶悟道、怡情、养性.陶艺家在紫砂壶上作画,是以陶刻装饰的独特手法表现出来的,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为了一体.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陶艺家的文化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价值,一把紫砂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成为一件完好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4.
张黎强 《江苏陶瓷》2021,54(3):24-25
紫砂壶"富贵吉祥"通过陶刻装饰,糅书画于一体,通过丰盈的画面和饱满的字体,把祥瑞美好的气场呈现了出来.这把壶提炼出了"孔雀"这一意象,将代表它的书画进行筛选组合,最后转化到壶艺载体上.诗、书、画在此相得益彰,陶刻装饰仿佛变成了时间的滤镜,使孔雀的内在格调拥有了外在形式和审美传承.  相似文献   

5.
紫砂陶刻是集器型、文字、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独特装饰技法.由于历代文人、书画家的参与,使紫砂壶"壶随字贵,字以壶传",极大地提高了紫砂壶的品位.紫砂陶刻有"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是先用毛笔或蜡纸印刷等方法在壶坯上起好稿,再按壶坯上的图画或文字用刀将它们刻去."空刻"是直接用刀如笔在壶坯上写字作画,空刻需要打下较深的书画功底方能胜任.陶刻的刀法主要有"双刀"、"单刀"、"碎刀(戳沙地)"等.  相似文献   

6.
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需要适应壶的意境和神韵,并在结合了壶体的造型特征进行格局的安排和设计。以壶为主,以陶刻为辅,让紫砂壶在陶刻的装饰下锦上添花。一件好的紫砂作品,加上诗书画意的修饰,用文学的精髓来彰显紫砂艺术的文化本质,使得紫砂壶的文人味愈加的浓厚。"壶随字贵,字随壶传"这是文人和紫砂艺人的合作成为历史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7.
紫砂陶刻是紫砂壶的主要装饰形式,书画陶刻的装饰,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档次,"壶随字贵,字以壶传"。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在明代不少书画名家也加入了紫砂壶制作行列,让普普通通的紫砂壶逐步走上文人壶、艺术壶的轨道,使紫砂壶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壶、文化壶。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的有机结合,又加速了紫砂壶的艺术化进程,成为艺术品中的一枝奇葩。宜兴紫砂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壶式与装饰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壶型都在几何型壶(圆壶、扁壶、直筒壶、四方壶、六方壶)、自然型壶、(树竹型壶、花果形壶、动物形壶)、筋纹型壶、博古型壶几种壶型上打转。装饰也逃脱不了“素面素心”、“模仿象生”、“刻铭题画”、“加彩挂釉”这几种…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是世界上十分有名的中国传统陶制茗器,造型装饰极为精美,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紫砂壶制作、装饰技法繁多,陶刻即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紫砂壶装饰技法。本此件“永乐”紫砂壶便以陶刻装饰为其艺术特点,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此壶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以此更好地感悟此壶艺术性与陶刻技艺的精湛。  相似文献   

10.
壶身刻字,把陶刻艺术与紫砂壶相结合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以简练的字句刻于壶上,融书法、篆刻和文学于一体,蕴藏着无数哲理,足见令人自省,又平添几分情趣。这便是好的陶刻装饰,达到了壶与陶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紫砂壶以造型美与装饰美赢得了世人的赞赏,这与陶艺人的巧思妙想是分不开的,紫砂"陶刻百子壶"以"圆珠壶"为造型,以陶刻"百子"为装饰,体现了制壶艺人高度的艺术水平和对紫砂壶艺术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2.
陈银元 《江苏陶瓷》2021,54(3):83-84
陶刻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虽然特指伴随紫砂壶而生、以紫砂为载体的一种装饰艺术门类,但是它却拥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和艺术魅力.陶刻不是紫砂壶的附属,它用刻刀来表达书法、绘画并与紫砂有机结合,可以说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壶以字贵、字以壶传"也正是说明了紫砂和陶刻的相辅相成、互相彰显的关系.回顾紫砂史,是文人参与陶刻艺术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高度,把它从简单的实用器和工艺品提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陶刻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在陶刻文字内容的书刻当中,它的"蕴涵和疆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陶刻文字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内涵深度和文字内容的宽广程度,是陶刻创作当中的重中之重,在陶刻文字内容的蕴涵及疆域上用力是当代陶刻家应该做的功课.  相似文献   

13.
陈玥 《佛山陶瓷》2022,(10):144-145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陶刻艺术是因紫砂壶而生的,是以紫砂为载体的一种装饰艺术,但陶刻本身同样也有着十分别致的独特性以及艺术魅力,它不仅仅只是紫砂的附属品,它以刻刀的形式表现出书法与绘画,又与紫砂充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也就有了“壶以字贵、字以壶传”的说法,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境界,使之上升...  相似文献   

14.
蒋小军 《江苏陶瓷》2010,43(3):48-48
紫砂壶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包容并蓄和渐趋壮大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制陶艺人也相应地丰富了紫砂器的造型和内在文化。赏观老一辈制壶艺人的神传,反观我自己在设计制作紫砂壶的思想经历,虽然制作的紫砂壶造型颇多,但总觉得壶体的自然形体所透露出的内在气度不足。于是静心审视自然,虚心揣摩各类传统壶形,在自己的作品中力求壶体饱满丰盈,錾嘴衔接自然和谐,顶盖装饰与通体形制能相配默契,能借自然之形最大程度地来烘托壶体的自然美感。  相似文献   

15.
<正>紫砂壶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沿着从民间艺术到人文艺术的轨迹而发展。作为手工艺品,紫砂壶早已脱离了粗陶器皿的范畴,因而它也自然具备了更高层次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体现在创作中,则优化了创作氛围,使紫砂壶创作成为一场丰富的艺术体验之旅。在展开创作的同时,紫砂壶艺人首先应认识到紫砂壶人文属性的大前提,创作不是生搬硬套,它是壶与人的双向互动和沟通,创作的主观性、内涵性,对于壶艺人和壶作品本身而言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鉴于此,制作了这把"云逸壶"(见图1),该壶从造型和装饰两方面下功夫,通过方器壶型、提梁构造、云彩塑雕和山水意境陶刻画面,组合传递文化主旨,营造共鸣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吴建平 《江苏陶瓷》2013,46(4):19+22
清代紫砂壶艺大家陈曼生开拓了这样一种极具创意的紫砂壶制作——"十八式壶"。"十八式壶"得天然之机趣,树立了一座紫砂陶刻艺术的创意丰碑。茶味与壶味相关,壶艺与陶刻创意相融合,使人们在茶里品味到了紫砂壶陶刻艺术的韵味,并深刻影响着后代紫砂壶陶刻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紫砂陶刻是紫砂壶的主要装饰形式,书画陶刻的装饰,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档次,“壶随字贵,字以壶传”。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器艺术品之一,因其材料的特殊性紫砂壶不仅造型异常精美,而且常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紫砂壶除了要看泥料、做工以及造型之外,装饰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手工艺人的制壶观念及人生理想等通常会以不同的装饰表现出来。本文以"仙瓢壶"为例,在说明紫砂壶工艺之美和造型特质的同时,重点阐述此件紫砂壶的陶刻部分,进而说明陶刻技艺为紫砂壶艺术增添的个性气息。  相似文献   

19.
许泽琴 《江苏陶瓷》2012,45(3):38-38
自明代迄今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独特的人文现象就是诸多文人参与其设计、书法、题诗、绘画、刻章,与陶艺师共同完成创作,并由开始的以壶寄情发展到"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的境地,题诗镌刻的内容日趋成熟,也因此提升到了文学  相似文献   

20.
张俊良 《山东陶瓷》2020,43(1):48-48
方器是紫砂壶中的一大类别,有着十分巧妙的制作工艺,与浑圆顺滑的圆器相比,棱角分明的方器使紫砂壶硬朗利落印象有所增强。"一方天地"是方器中比较经典的四方壶,其中结合了提梁与陶刻装饰,我们将通过对其艺术形式的分析来感悟四方壶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