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榆林长城沿线处于环境变化敏感带,其风沙滩区沉积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全新世早期11500~10000aBP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转暖,磁化率、黏粒和粉沙含量逐渐增高;全新世中期的10000~4500aBP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植被覆盖度增大,风沙活动减弱,地表沉积物当中粉沙和黏土成分含量显著增大,风化成壤作用增强,地表发育沙质弱古土壤;全新世中期后段的4500~3000aBP期间,气候以比较温和湿润为主,但在4200~4000aBP出现一个气候干旱事件,风沙活动强烈;近3000a以来,气候显著干旱化,波动频繁,地表风沙沉积物显著变粗,表现出有5次沙漠扩张。该区生态环境演化、人文历史变迁基本上是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自然演化为主,近代人为因素对环境变化起着加强和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贺兰山东麓全新统洪积层孢粉含量和成分的基础上,建立并阐述了代表不同植被和气候类型的孢粉组合,进而对当时的环境和气候进行分析,得出全新统下部时期为荒漠草原化的森林植被,气候相对冷干;中部时期为森林草原植被,气候趋于旱化,属半干旱半湿润的温暖气候;上部时期为阔叶林,蕨类植物发育,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11月到2012年10月,对广州大学城内A湖和B湖两个中小型景观湖泊进行了水质和藻类数量监测.用评分法对A湖和B湖进行评价,结果均为富营养级别,在监测期间有水质持续恶化和营养本底呈逐渐积累趋势.湖体水质富营养化趋势和水质波动与湖体构型、岸线等生态学特征密切相关,A、B两湖的岸线发育系数为1.91和1.38,易营养富集.A、B两湖藻类数量基本稳定在105数量级,变化规律相似,在3~7月藻增殖较快,7月到达年度峰值,主要受气候,湖泊功能规划和常量、微量营养物本底值及其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渐新统安集海河组代表了天山新生代快速隆升之前北缘的湖相沉积,其顶部至上覆沙湾组沉积相变反映了天山隆升对周缘地区环境的影响。对安集海河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安集海河组湖相灰岩夹层进行系统采样,通过沉积相分析、氧碳同位素测定,还原安集海河组时期湖泊环境特征及末期的演变。结果表明:安集海河组整体属于典型的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沉积,顶部为滨湖沉积;该组δ18O值与δ13C值整体较高,δ18O值在中部偏高,下部和上部相似而较中部稍低,顶部显著偏负,δ13C值在中部明显偏负,下部变化较大但比中部稍高,上部显著偏正;区域气候资料与大气环流模拟表明,该时期氧碳同位素变化不受降水来源和季风等因素的影响。综合沉积相分析与氧碳同位素试验结果,安集海河组大部分时期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末期接近沙湾组时期气温出现明显下降,气候变为干旱寒冷;全球平均气温在安集海河组末期未出现显著变化,因此,这一区域气候变化可能更多地与印度—亚欧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导致的天山活化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中部必鲁图厚度250cm的浅井湖泊剖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取得的6个光释光法测年数据,建立晚更新世晚期56.8ka以来的年代序列,对湖泊沉积特征、粒度组成、Rb与Sr含量(质量分数)之比、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综合研究各指标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重建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可以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56.8~49.5ka,沉积物有机质较丰富,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以温干偏湿气候为主;第2阶段,49.5~41.3ka,化学风化较弱,水热条件较差,气候冷干偏湿;第3阶段,41.3~20.8ka,气候转为暖湿,化学风化作用最强,为升温高降水期,末次冰期间冰段,间有小的冷湿、温干波动;第4阶段,20.8~8.2ka,各项地球化学指标均发生突变,砂楔发育,气候恶化,持续干冷,期间存在末次冰期最盛期;第5阶段,8.2~0ka,气候以温干为主,晚期气候向凉干转变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运用数值模拟建立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流域土壤、植被、气候等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接着,借助分布式流域尺度水文模型(SWAT模型),对兹格塘错1956—2006年间的流量进行模拟实验;最后,反演50年来兹格塘错流域水文过程,测试流域温度、降水和蒸发组合的敏感因子对湖泊水量变化的效应,探讨50年来湖泊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拟实验的边界条件设置为自然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其中土壤资料包括有机质含量、粒径等理化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兹格塘错的年平均流量为6.3m3/s,流量高峰集中在8月至10月,并且由于融雪补给的关系,3月出现另一个流量高峰;模拟结果与遥感解译所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敏感实验表明:兹格塘错流域内温度、降水和蒸发组合的敏感因子实验具有高原特征,即高原湖泊的水文过程和湖泊流量变化有着较为敏感的响应关系;兹格塘错流量受降水的影响最大,随着降水的增加,流量有所增加;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流域蒸发量增加速度大,兹格塘错流量增加的效应不明显,而在冷湿模式下,流域蒸发量降低,兹格塘错流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南昌水专学报》2017,(3):18-23
为研究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水面变化的影响,利用构建的鄱阳湖二维水动力模型,按照规划中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调度方案,通过丰平枯典型年份的情景模拟,分别从湖泊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时间段,选择鄱阳湖丰、平、枯3种典型年型,在无枢纽与有枢纽两种情景模拟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3种典型年枢纽工程的不同水位调度阶段对湖泊淹水频率、水位和水面面积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立后淹水频率无变化的区域都是常年有水的地方,湖泊淹水频率变化大于0的地方多为浅湖区和湖滩草洲;(2)枢纽抬升水位作用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入江水道,棠荫附近和湖滩草洲,无水位抬升的区域主要在一些小湖区和湖滩草洲,无水位抬升范围最大的时期为枢纽蓄水期的丰水年型;(3)在鄱阳湖淹水频率、水位和水面面积方面,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其增加幅度在枯水年型最大,对其有增加作用的湖泊范围在丰水期最大。  相似文献   

8.
灵湖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3个阶段。Au主要沉淀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富液两相、富气两相和H2O-CO2三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424 ℃~499 ℃,盐度为11.5%~13.6% NaCleq,密度为0.55~0.66 g·cm-3; 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发育富气两相、富液两相和H2O-CO2三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91 ℃~389 ℃,盐度为0.4%~11.8% NaCleq,密度为0.50~0.83 g·cm-3; 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可见富液两相和富气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06 ℃~289 ℃,盐度为8.3%~22.2% NaCleq,密度为0.83~0.99 g·cm-3。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灵湖金矿床中石英的δ18OH2O值为0.7‰~4.5‰,δD值为-106.4‰~-86.1‰。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8.5‰~2.4‰,206Pb/204Pb值为17.202~17.796,207Pb/204Pb值为15.448~15.473,208Pb/204Pb值为37.712~38.255。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低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灵湖金矿床为岩浆热液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钻取自青藏高原南部大枪勇错冰前湖中的1.06m湖芯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元素含量、碳酸盐和总有机碳含量等多项指标的分析测定;在明确了沉积物来源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各指标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结合沉积序列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结果,对湖芯中各指标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恢复了青藏高原南部枪勇错地区近千年来的冰川与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06m沉积序列年代跨度为自公元11世纪前后至今的逾千年时间;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枪勇冰川融水对冰川上部沉降粉尘颗粒的携带,而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及各组分含量与区域气候条件下枪勇冰川融化强度有密切关系;自公元11世纪至今,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环境温度总体呈现波动中逐渐升高的趋势,枪勇冰川随之逐渐融化退缩。具体来说,公元11世纪初,该地区环境温度较低,枪勇冰川融化较弱;公元11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该地区气候温暖,枪勇冰川融化较强;公元14世纪开始至18世纪中叶,该地区进入小冰期,枪勇冰川融化强度显著降低;自公元18世纪中后叶至今,该地区环境温度急剧升高,枪勇冰川呈加剧融化退缩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过去全球变化在我国高海拔低纬度地区的变化规律,在高精度、高分辨率热电离质谱铀(TIMS-U)系定年和氧同位素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贵州都匀七星洞一石笋为例,建立了43.63~12.43ka B.P.期间古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石笋δ^18O记录与生长率对比研究表明:此阶段都匀地区经历了暖湿-冷干-暖湿的3个阶段气候演变趋势,反映了受西南季风与东亚季风双重影响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笋碳酸盐δ^18O值与其降水及全球变化的对应关系,即:全球变暖→西南地区年降水δ^18O值偏轻→石笋δ^18O值偏负;全球变冷→西南地区年降水δ^18O值偏重→石笋δ^18O值偏正.这既与全球古气候变化波动基本一致,同时也具有地区性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陆相盆地中沉积岩类、动植物化石的化学成分受沉积时的古环境气候控制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和化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在明显区别 ,因此运用地球化学指标来反演古环境气候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对反映中、新生代全球气候演化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包括稀土元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并以四川盆地为研究对象 ,根据中、晚侏罗世恐龙骨骼化石化学成分特点指出 ,该盆地侏罗纪时总体属温湿气候环境 ,但晚侏罗世恐龙骨骼化石中反映高温环境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降低、喜温湿气候型元素 (如 Ba,Cs,Rb,Sc,Hf,Zr Co,Cr)亏损、暗示陆地植被吸附量和粘土矿物吸附作用的 K+含量变低、以及反映干旱气候的 Ca含量明显增加 ,这些特征揭示 :自晚侏罗世开始 ,盆地环境气候具有从潮湿向偏干旱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对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多种化学元素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区内中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主要以湿热气候为主,淋溶及氧化作用较强;表现在气温上HT-1~HT-3的气温较低,H-4~HT-7的气温高,HT-8的气温又相对较低,其变化趋势表现为中更新世经历了从早期寒冷转湿热转温干,中期凉干转暖湿到晚期温湿转暖湿。  相似文献   

13.
宁夏盐池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璩向宁  王惠荣 《宁夏工程技术》2006,5(4):321-322,327
根据宁夏盐池县1954—2003年50年气温和降水记录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明近50年来盐池县气温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呈线性升高趋势.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微弱.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显示略有增加的趋势,但秋季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过去50年盐池县气候存在凉湿—凉干—暖干—暖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宁夏北部低温连阴雪天气成因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开展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从气候角度分析了该次灾害的天气成因,并对2008-01-19——21日的连阴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极涡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南,贝加尔湖高压脊稳定,极地冷空气不断沿贝加尔湖脊前西北气流南下影响宁夏,是造成宁夏及其北部持续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乌拉尔山地区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中亚至蒙古国西部地区偏低,非常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为石嘴山市出现连阴雪天气提供了冷空气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为宁夏北部输送了暖湿空气.500hPa中高纬度稳定的阻塞形势、中空700hPa稳定的水汽输送、地面倒槽和回流提供了稳定的暖湿气流,是19—21日连阴雪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湿层不够深厚,700hPa未形成低空急流和动力机制不够强,是该次连阴雪天气降雪量未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导出了冬季空调系统不加湿时房间内的含湿量计算式,综合考虑影响室内含湿量的主要因素,得出冬季空调可以不加湿时应满足的条件,考察了中国典型气候区代表性空调房间冬季空调不加湿时室内相对湿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的商场,夏热冬冷地区的餐厅及三星级及以下酒店多功能厅,夏热冬暖地区的影剧院、办公室、酒店客房及多功能厅、餐厅,温和地区的办公室、三星级及以下酒店客房、酒店多功能厅及餐厅空调系统不加湿即可达到设计湿度要求;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的影剧院、办公室、酒店客房、酒店多功能厅及餐厅,夏热冬冷地区的影剧院、办公室、酒店客房、四星级及以上酒店多功能厅以及温和地区的影剧院、四星级及以上酒店客房等房间的空调系统必须加湿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北方小康住宅外环境气候设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寒冷地区小康住宅外环境质量研究中的一个特殊命题就是寒地气候与气候设计,冬季气候是影响该地区环境适层性的重要因素。在该地区小康住宅的规划设计中,应以寒地城市设计理论为指导,针对冬季气候的不利因素,寻求有效对策和科学设计手段,积极创造富有活力的冬季室外环境,切实提高其热舒适质量,以突出小康住区的引导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7.
嘎顺淖尔盆地新近纪以来孢粉组合与古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嘎顺淖尔湖深42.5m钻孔岩心沉积物的孢粉分析,探讨中更世以来湖盆周边的古植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时期以温湿的森林植被为主导,可分为7个孢粉带.中更新世早中期,沉积物以洪积物为主,夹多层湖相层;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沉积环境以湖滨相为主;晚更新世中期,沉积环境以浅湖相为主,夹湖滨相;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相以湖滨相为主;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以浅湖相为主.从沉积特点看,嘎顺淖尔湖形成较晚.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半岛北部存在一系列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山东烟台地区芝罘岛黄土状沉积物粒度和分维值特征的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探讨了山东半岛北部晚更新世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芝罘剖面末次冰期—末次间冰期(62.85~124.90 ka B.P.)主要由砂黄土、黄土和古土壤叠覆堆积组成; 芝罘剖面沉积物具有良好的分形结构,可以清楚区分黄土与古土壤,分维值从大到小分别为古土壤(2.379)、黄土(2.194)、砂黄土-黄土(2.157); 分维值与标准偏差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9 4,与平均粒径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峰态和偏度相关性较低; 芝罘剖面沉积物分维值在垂向上呈现出峰谷交替的3个旋回,可以替代粒度参数指示沉积环境,分维值低反映气候干冷,冬季风强盛,黄土堆积速率加快,反之则气候暖湿,古土壤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