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介绍了空调用滚动转子压缩机变冷凝温度和变蒸发温度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制冷量、电机功率、制冷系数、工质循环流量以及排气温度与蒸发温度、压比的关系,由此得出该压缩机可以应用到冷冻及冷藏等装置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变容量双级压缩系统压缩机动态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压端为变频双转子、高压端为定频单转子的两台压缩机构成的双级压缩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转子压缩机几何模型,依据质量与能量守恒方程,建立变容量双级压缩系统压缩机动态耦合模型,并利用试验对模型进行校核。基于模拟和试验结果,分析中间压力、中间气体温度和高压压缩机排气温度等参数随时间和低压压缩机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系统的中间压力、中间气体温度和高压压缩机排气温度具有脉动特性;在蒸发温度0℃,冷凝温度40℃,低高压压缩机理论输气量比为2.82时,中间压力已接近冷凝压力,系统将失去中间补气增焓效果;通过增大低压压缩机频率可有效提高系统制热量,但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for heating,COPh)改善较小,且COPh最优值所对应的低压压缩机频率随蒸发温度的降低将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汽车空调系统决定了汽车内空气的质量、温度、湿度等,其性能对舒适性有直接的影响。利用一维流体系统模拟仿真软件Flowmaster分别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稳态、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期间均会出现一个峰值,但是,最大制冷量并没有对应制冷系数的最大值。通过动态分析可以发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和冷凝温度会随着压缩机转速的降低而显著下降,空调系统的制冷系数也会由于压缩机吸气压力和蒸发温度的升高而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使空调制冷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良性能,保持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持续运行,必须对设备进行正常的维护保养.以便更好地为生产、科研、生活服务.下面略述制冷设备的现场管理.一、制冷工况与制冷量及轴功率对一台压缩机来说,转速不变,其制冷量与所耗的功率直接取决于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通常将这两个主要温度参数称为制冷工况.由制冷压缩机特性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蒸发温度t_o、冷凝温度t_k对制冷的产冷量  相似文献   

5.
维修一点通     
<正>起重机空调不制冷的修复一台三一牌RSC45型起重机空调出现不制冷的故障,检测空调压缩机,通断空调电源开关,一切正常。空调压缩机电磁线圈能吸合,证明系统电源控制部分完好。而系统不能制冷只能是压缩机内部没有形成回路,不能使内部的制冷剂汽化升华,在系统内部压力正常的情况下,有可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NH3/CO2自然复叠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模拟得到了压缩机吸排气压力、不同冷凝和蒸发温度下COP、冷凝蒸发器工质需求量随中间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系统在每个工况下都存在使COP最大且按规律变动的最佳中间温度;排吸压比与中间温度呈线性关系以及工质需求量随中间温度按比例变化等.研究结果为系统的实际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中,对半封闭制冷压缩机采用R12、R22、R500和R502进行了变工况性能实验,得到了制冷量、输入功率、EER值和排气温度随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变化关系。通过对比表明,采用R502具有最大的制冷量、输入功率和EER值,R502具有较低的排气温度;采用R500比采用R12具有更大的制冷量、输入功率和EER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压缩机容量比固定的双级压缩系统,基于能量平衡法和分析法对2种级间喷射冷却的双级压缩循环的制热性能及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级间喷射过程改善了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行工况,减小了冷凝和节流过程的损失,并使喷射循环的制热量、制热COP和效率高于无喷射循环,但其性能的改善随蒸发温度升高和冷凝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小。同时,喷射循环在变工况运行过程中存在压比最小运行工况,在压缩机容量比为2.81,冷凝温度为40℃时,系统最小运行压力比为3.67。  相似文献   

9.
近共沸混合制冷剂R410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石毅登  田怀璋  张小艳 《流体机械》2004,32(9):60-64,48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制冷空调系统替代制冷剂的有关研究,制冷剂R22的替代物R410A的安全环保性、热力学性能、蒸发冷凝换热特性、在节流元件中的性能以及对现用压缩机及润滑油的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该工作对新工质R410A如何更好地适应现有的制冷空调系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搭建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试验台,详细研究了EXV开度变化对系统的冷凝和蒸发压力、过冷度、热泵出风温度、制热量、压缩机功耗和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机转速、冷凝器进风温度和风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EXV开度增加,冷凝压力减小而蒸发压力变化较小,过冷度、制热量和热泵出风温度均呈减小并当EXV开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减小幅度变缓,压缩机功耗先减小后基本维持不变,系统COP先增大后减小;冷凝器出口过冷度较大时,通过改变EXV开度可有效调节热泵出风温度,且在开度较小时增大EXV开度有利于获得较高的COP。研究结果可为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调节和控制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温超高压条件下三腔压力在一个容器内难建立、难传递等问题,设计了一套三腔压力分隔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不仅能稳定建立三腔压力、模拟地层结构环境,且可实现围压和孔隙压力间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压力容器与管道(PVP)会议是压力容器与管道领域内的国际性会议。2012年ASME PVP会议以"全球压力容器与管道技术的新视野"为主题,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成功举行。此次会议包含:规范与标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螺栓法兰接头、设计与分析、流固耦合、高压技术、材料与制造、操作应用与零部件、地震工程、ASME无损检测分会和学生论文竞赛10个主题。主要介绍2012年ASME PVP会议的10个主题及下属分议题,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等主要国家的论文发表情况,以及近年来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ME)压力容器与管道会议( PVP)是压力容器与管道领域国际顶级会议。主要介绍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13年PVP会议的各主题和分议题;对比了2011~2013年日本、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国家在PVP会议上论文收录情况;分析了压力容器和管道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ME)压力容器与管道( PVP)会议是压力容器与管道领域国际顶级会议。主要介绍2014年PVP会议的主题和分议题;对比了2011~2014年日本、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国家在PVP会议上论文收录情况;分析了压力容器和管道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GB150附录B前后两个版本(1998版和2011版)从超压限度、动作压力、泄放面积计算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附录B压力容器超压限度相关规定的分析,根据超压原因及所设置的超压泄放装置的不同归纳出了8种超压事故工况,并给出了各工况下超压泄放装置动作压力及泄放面积确定原则,为设计人员选择超压泄放装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质量轻、功耗低的适合于飞行器飞行参数测量的高精度大气压力指示仪.基于压阻效应原理,采用OEM硅压阻式传感器为基本器件,结合高速数字处理和补偿技术,研制了一种总质量不超过1 kg,总压、静压、动压精度都达到0.05%的飞行参数指示仪,其操作简单、界面友好,还具有差压保护、用户参数修正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压力控制元件的最大可控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宏  傅新  杨华勇  杨国来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4):1227-1229
提出了压力控制元件的最大可控压力概念,以缝隙流动理论为基础导出了最大可控压力数学模型,经少量合理的简化得到其无因次数学表达式。讨论了主要参数对最大可控压力的影响。建立的最大可控压力概念及其数学表达式对于流体压力控制元件的研究、压力控制可靠性等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尤其对于超高压、高水基压力控制元件研制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个液压系统在某处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定的压降,但压降在某处是必须的,在某处是不必要的.很多液压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就是由压降没有合理解决引发的.通过该文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运用(压降必须处)、控制压降(压降不必要处)的方法,使液压系统设计更合理,减少液压系统故障率,提升液压系统有效效率.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为解决加载试验机工作时引起磨损的严重问题,提出应用静压支承的原理来减小磨损。对静压支承液压系统采用压力跟踪控制方式,保证了静压支承具有足够的油膜刚度,提高了静压支承的承载能力。用压差减压阀在静压支承实现压力跟踪供油控制在国内尚属首次,虽然尚不成熟,但在此方面的探索是十分有益的,它可以为工业生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机油泵开启压力稳定性差对液压系统压力波动与液压元件安全可靠性与使用寿命有重大影响.通过机油泵试验台的测试实例论证了机油泵球型限压阀芯与锥形限压阀对开启压力波动特性进行的测试和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球阀芯限压阀的开启压力始终在1.5 MPa附近微幅波动,而采用锥阀的开启压力则波动较大,即采用锥阀芯限压阀开启压力均值为1.1725 MPa,偏差为0.0823,而采用球阀芯开启压力均值为1.515 MPa,偏差为2.4545×10-4,从偏差数据可以得出锥阀芯限压阀数据严重分散,而球阀芯开启压力则在均值附近微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