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一种新兴污染物,结构复杂,难以生物降解,大都以痕量浓度存在于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PPCPs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水环境中的PPCPs检出浓度不断升高,PPCPs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电催...  相似文献   

2.
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正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因此,本文通过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PPCPs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处理过期PPCPs的方法和对回收过期PPCPs的态度,以期为建立长期可靠的PPCPs回收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系统中PPCPs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一类新型微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对污水处理系统中PPCPs的来源、种类和分析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综述了PPCPs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去除特性、途径和机理),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污水处理系统PPCPs迁移转化研究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一类新兴的污染物,虽然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很低,却对环境有着深远且不可恢复的影响。目前对环境中PPCPs的检测及处理方法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该论文对环境中PPCPs的存在情况、PPCPs的检测方法、处理方法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总结概括和对比,并预测了PPCPs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为环境中PPCPs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及去除受到环境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水环境中PPCPs的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毒性与潜在风险;总结了PPCPs高级氧化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O_3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UV/H_2O_2技术、Fenton/联合Fenton技术及高铁酸盐(Fe(Ⅵ))氧化技术;最后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水生环境及土壤环境中的归趋、减量化机理(吸附和降解),分析了生物及非生物2种系统中PPCPs的减量化过程分别存在的优势和缺陷。认为PPCPs减量化是一个复杂冗长的过程,不应仅仅单纯地针对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因素及微生物的吸附降解过程,而应建立专门的处理工艺及培养相关的水生动植物、微生物;同时需建立起PPCPs对各类环境的评估模式,对PPCPs及其转化产物做毒性生态风险评价,合理利用其吸附性能的同时,开发出针对PPCPs吸附型纳米材料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城市水环境中PPCPs的来源、危害和影响。分析和总结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给水常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对PPCPs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和常规处理工艺对PPCPs的去除效率并不高;活性炭吸附、膜分离和高级氧化技术等深度处理工艺对PPCPs的去除效果较好。此外,还提出未来PPCPs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药物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给水系统中的存在及迁移转化情况备受关注。总结了PPCPs类物质在水源水、出厂水、管网和龙头水中的存在状况以及给水处理工艺对代表性PPCPs物质的去除效率。PPCPs在水源水中的浓度多在ng/L到μg/L间,在出厂水、给水管网及龙头水中的浓度一般在ng/L的水平。常见的给水处理工艺只能部分去除水中的PPCPs,其中预氧化、消毒、活性炭吸附对PPCPs的去除效果较好,混凝沉淀、过滤、澄清不能有效去除PPCPs。考察自来水中PPCP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开发高效可靠的PPCPs检测手段以及去除工艺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医药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具有持久、痕量和难生物降解的特点,PPCPs对婴幼儿的胚胎发育产生抑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毒害。人工湿地处理含PPCPs的污水,具有工艺简单、费用低、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PPCPs在人工湿地中的迁移转化涉及吸附、植物吸收、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复杂过程,出水中典型PPCPs的成分如萘普生、布洛芬和双氯芬酸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99%和82%,可以实现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0.
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环境中普遍被检出,并被报道能够对环境产生不良效应,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污水处理厂(STPs)是PPCPs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同样也是集中去除该类污染物的关键途径。STPs内PPCPs的进水质量浓度可达μg/L量级,出水质量浓度多为ng/L量级。PPCPs自身的理化生性质和STPs的运行参数(温度、pH、HRT、SRT、系统中微生物)会对PPCPs的去除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是近年来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归纳了PPCPs的来源及迁移路线;简述了PPCPs的污染现状,PPCPs在世界各地的水环境中均有检出,有的已经具有生态风险;总结了目前PPCPs的主要去除方法及研究现状,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联合使用等,并对各种技术去除PPCPs的优势和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PPCPs的去除方法进行了展望,多技术整合、生态技术、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技术将是PPCPs去除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2.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一类新兴的有机污染物,与常见的污染物相比,在水环境中浓度很低但化学结构复杂,种类多,性质差异大,具有毒性,常规处理技术很难完全去除。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的固相催化剂可回收重复利用,二次污染少,目前此处理技术在PPCPs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文章详细描述了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降解PPCPs时常遵循的表面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机理、协同反应机理,进一步阐释了自由基反应机理中的4种途径,简要介绍了催化剂等因素对PPCPs降解的影响,归纳总结了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在PPCPs治理领域的应用进展,提出了现今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再生水补充饮用水严格的水质标准,膜分离技术被广泛采用。本文总结了当前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膜分离技术对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和二甲基亚硝胺(NDMA)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脱除特性,发现膜分离对PPCPs的脱除率高,大部分PPCPs在经过反渗透处理之后未检出,EDCs和NDMA脱除率的范围很宽泛,分别为1.9%-99.7%和10%-86%,脱除效果的差异主要来自不同的运行参数条件。建议今后系统研究影响膜分离技术的因素以及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对污染物脱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瑾  彭永臻 《现代化工》2007,27(Z1):65-69
对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进行了总结,重点对城市污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雌激素、卤代消毒副产物和亚硝基二甲胺(NDMA)等物质的来源、毒理性以及在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转化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以微量有机污染物控制为目的各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优化组合,将会是污水回用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孟迪  陈红  薛罡 《化工学报》2016,67(10):4455-4460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金属纳米颗粒(NPs)等物质在环境中共存时,由于交互作用可能引起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表现出有别于单一物质的复合毒性影响。分别对四环素和纳米铜、三氯生和纳米铜在水溶液中进行交互作用后物质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环素在与纳米铜作用过程中发生降解,浓度显著降低;三氯生在与纳米铜作用过程中主要吸附在纳米铜表面,引起浓度降低;另外,PPCPs作用于纳米铜时可能使其表面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显著促进Cu2+的溶出。因此PPCPs和纳米铜在水溶液中交互作用后理化性质都发生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残留的PPCPs进入到水体中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文中对农村污水中PPCPs的来源以及赋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用药、生活洗护和养殖用药是农村污水中PPCPs的主要来源;农村污水中检出的PPCPs成分包括抗生素、类固醇类激素以及杀生剂等;农村地区的消费模式、季节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于污水中PPCPs的组成有很大影响。此外,对污水中PPCPs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计量,通过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明确了吸附、人工湿地以及膜生物反应器等PPCPs关键去除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以上技术对污水中PPCPs去除的反应机理,并探讨了其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情况。最后,分析了使用微藻技术实现农村污水PPCPs去除的可行性,以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17.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金属纳米颗粒(NPs)等物质在环境中共存时,由于交互作用可能引起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表现出有别于单一物质的复合毒性影响。分别对四环素和纳米铜、三氯生和纳米铜在水溶液中进行交互作用后物质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环素在与纳米铜作用过程中发生降解,浓度显著降低;三氯生在与纳米铜作用过程中主要吸附在纳米铜表面,引起浓度降低;另外,PPCPs作用于纳米铜时可能使其表面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显著促进Cu2+的溶出。因此PPCPs和纳米铜在水溶液中交互作用后理化性质都发生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曹达啟  王振  郝晓地  汪群慧 《化工学报》2017,68(8):3266-3274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不能完全去除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存在于剩余污泥中。当污泥经土地或农业利用,其中含有的PPCPs可能释放出来,污染水环境,因此,揭示PPCPs经污泥吸附去除的影响因素,对于预测或评估污泥中PPCPs含量尤其重要。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痕量浓度下3种典型药物在污泥中的赋存特性。随pH增大,环丙沙星与磺胺甲唑的吸附容量减小,而扑热息痛的吸附容量增加;主要是因为pH不仅改变药物在水中的存在形态,而且影响微生物细胞体的表面电位。胞外聚合物(EPS)对污泥吸附3种典型药物均有促进作用,且不依赖于pH;主要是因为EPS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与有机物成分决定污泥吸附药物性能。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环境新兴污染物——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检出,由于其具有"伪持续性"、难生物降解性、生态毒性等特点,对环境中的生物以及人类健康存在很大威胁。介绍了PPCPs的主要危害和分布情况,重点阐述了有关碳材料、黏土矿物、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去除水中PPCPs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吸附机理,并对吸附法去除水中PPCPs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不能完全去除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存在于剩余污泥中。当污泥经土地或农业利用,其中含有的PPCPs可能释放出来,污染水环境,因此,揭示PPCPs经污泥吸附去除的影响因素,对于预测或评估污泥中PPCPs含量尤其重要。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痕量浓度下3种典型药物在污泥中的赋存特性。随pH增大,环丙沙星与磺胺甲唑的吸附容量减小,而扑热息痛的吸附容量增加;主要是因为pH不仅改变药物在水中的存在形态,而且影响微生物细胞体的表面电位。胞外聚合物(EPS)对污泥吸附3种典型药物均有促进作用,且不依赖于pH;主要是因为EPS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与有机物成分决定污泥吸附药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