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创造出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民族建筑。随着西方建筑文化、思潮的传入,中国现代设计在设计时或多或少会受到西方各种建筑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为了体现本民族的特色,中国设计师在通过民族建筑元素与西方设计理念的融合,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文章分析了昆明现代建筑中屋顶、颜色、装饰等建筑特色以及云南的现代建筑中体现了对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元素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中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设计元素,能够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发扬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该文从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出发,重点探讨了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包括在现代茶馆建筑设计、内部空间设计和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体现,旨在推动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景观     
论述了决定建筑特色的重要因素为土地格局和自然过程,分析了技术在建筑特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实现生态化的设计形式,来满足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建筑正在发声。创意倍出的新锐设计、前所未有的庞大工程、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各具特色的城乡发展……中国建筑亟待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本刊直击中国建筑重大事件与项目,多角度呈现中国建筑创新的理念与技术,深度解析国际标准下的当代中国建筑特色风貌。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中国建筑师(后改为建筑大师)工作营"项目正是以"尊重自然、集约资源、中国风格、国际标准"的设计理念,汇集诸多建筑大师与顶尖团队,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力图以冰雪为特色打造中国北方山地风格旅游小镇。作为这场设计"盛宴"的组织者,中国建筑学会发挥自身优势,以创新的形式保证了项目高水准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人工水体景观生态化设计是对原有人工水体进行改造,创造出良好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自然景观,其设计的目的是将建筑与人工水体相互协调、相互融合,使城市人工水体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室外人工水体景观生态化设计要坚持在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水体资源,将改造后的水域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筑室外人工水体景观生态化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生态特色的人工水体景观。  相似文献   

6.
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并要求树立"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重要的基础。这对于今天的建设事业来说,就是要树立对中国民族建筑即中华传统建筑的文化自信,提升并深入发掘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首先是真正保护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把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文脉融入现代化城乡规划建设和建筑创作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同时,大力促进中国特色建筑教育改革,培养懂国情的新一代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7.
长吉图地区作为中国图们江区域的开发开放先导区,该地区里规模最大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传统民居建筑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继承特色鲜明的地方建筑形式与地域文化,并在继承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标 《广东建材》2002,(10):48-49
在个性和共性的矛盾中分析岭南建筑发展的方向。世界关注建筑与环境的问题,岭南建筑的发展同时应摒弃普适设计而走向地域设计,创造出显著地方特色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
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可以有效地和生态环境融合,同时也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合理应用资源来实现,同时提升资源利用率,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保障。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需要首先充分地了解设计理念,并凸显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探索中国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如何实现建筑性能、绿色低碳与建造成本的有机平衡,是当今建筑师关注的焦点。以深圳市南山区丽湖中学的设计为例,阐述了运用被动式技术结合建筑设计,采用适宜技术实现绿色建筑,并培养学生的绿色价值观,同时开展绿色低碳在人文校园建筑中的低成本实践,体现了设计者低成本、高效能的绿色设计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尊重现有地貌,合理组合多种功能流线,设计符合高效使用和精神康复治疗要求的综合性精神医院的设计思路,同时体现医院的“人性化、生态化”。综合运用各种手法,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有效节约投资,合理进行平面及空间设计,提升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及经济性。符合医院建筑的特色,体现现代医院的时代风格,与杭州湾总体规划的气质吻合。同时考虑到地块的特色,结合设置一部分预留发展用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李红 《中外建筑》2008,(1):153-155
乳品工业建筑在工业建筑中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近十几年来我国乳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乳品生产量高速增长,乳品企业生产规模接近世界水平。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体现了现代工业建筑的特征,笔者近几年设计了二十多项乳品工业建筑,也访问了几家国外乳品工厂,经比较感受很深,中国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接受了世界乳品工业建筑的理念,同时由于文化、管理水平、设备技术、建筑标准的差异,中国乳品工业建筑也深深地烙上了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3.
医院建筑是生活的载体,地域文化特色是建筑的灵魂,没有特色的建筑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文章通过对蒙医医院建筑与环境设计的探究,提出现代蒙医医院应更关注人本身,注重医院综合体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相处,突出建筑与人,环境与人的关系,同时更好地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人文关怀。为了适应蒙医特色,需注重蒙医医院康复与保健空间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3)
近年来,广东建筑领域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欧美风",美式洋房、北欧风情、法式设计纷纷登陆广东。但同时,深圳万科第五园、广州番禺的清华坊等较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但是人们也对岭南文化中的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新建筑上的弱化而感到失落。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反映在岭南建筑上的特色与元素,是设计者应该学习并继承的。  相似文献   

15.
王健 《风景园林》2008,(1):72-74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研究传统、继承传统,成为摆在每一位中国设计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与重要的任务。本文试图借鉴与应用C·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理论,通过提炼与构建中国环境模式语言来解读传统原型环境,实现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同时探索一种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景观的方法,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创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华中建筑》2021,39(9)
现今,国内城市建设正在高速增长,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千城一面,城市建筑千篇一律的现象。尊重城市地域特色、挖掘地域文化的建筑地域性设计对展现城市精神,表达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潜江市民之家项目的设计策略解读,探讨如何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具有荆楚地区地域特色,同时体现城市文化、价值、精神的市民之家建筑,即通过对荆楚地区地方性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究与应用,为类似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座建造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之中,同时又拥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建筑。它实现了文化中心建筑和天然保护林之间的过渡,有趣的表皮设计也是该项目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林燕  黄骏 《新建筑》2011,(4):115-118
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书院设计充分借鉴港澳地区的教育特色和办学模式,以及岭南建筑与南欧建筑的风格特点,开创性地将西方高等教育的住宿式书院制度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理念融为一体。从宏观的规划,到中观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再到微观的细部风格,在全方位建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完善了当代大学书院设计的新理念。实现文化内涵在场所精神指引下与建筑空间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超越功能需求本身的建筑文化特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草原建筑是一种极具地域性特色的建筑类型,当代草原建筑不仅要充分体现蒙古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意涵,同时也要融合现代建筑的使用优势和建造手段。将蒙古族符号语言和草原传统营造手法演绎成适应新时代的现代建筑类型,实现建筑应有的功能,是当今草原建筑设计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草原上的达日罕乌拉苏木牧民社区中心的设计,探讨融合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建造手段,发掘特定地域性建筑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客家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的一种型式,发展至今,在赋予其时代使命的同时更需体现其地域性、民俗性的特色。“客天下”规划营造以客家建筑文化为脉,分析了国内首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客天下文化旅游小镇在山水交融、空间结构、建筑营造、交通动线等方面的设计特色,体现出规划和建筑型式上的演变创新。探讨以生态营镇、业态立镇、形态塑镇“融合”的设计策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建筑文化传承与复兴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