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的步伐加快,在城市设计中应该考虑改善环境,扩大资源,发挥城市最大潜能,避免不合理的单纯的复制型规划。本文运用综合分析方法,规划从环境与经济文化的综合角度出发,将"群山环抱、两水穿城"作为怀化城市整体空间的核心结构,以山水生态城市设计策略作为引导,从营造"山—水—城"对话空间出发并加以持续发展和完善,以怀化市两水两路城市设计为例证展开探讨,为生态城市设计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长沙正处于都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近域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目前规划和在建的"十大新城"大多位于近郊地区,形成"都市近域新城带","十大新城"如何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完善长沙城市功能、健全城市产业体系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望城区滨水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对区位条件、生态优势、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滨水新城如何实现与滨江新城、洋湖、大王山片区的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生军 《规划师》2015,(3):119-126
生态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又是生态与文化的空间载体。构建生态与文化相契合、人与自然和谐的特色新城,不仅能增强城市的识别性和记忆性,提高城市知名度,还能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城市的凝聚力,突出城市的魅力,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阿城区东部山水新城概念城市设计以自然山水为生态本底,以文化为特色,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深入挖掘地方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创新产业发展,优化城市空间,以期把山水新城建设成为一个集商业金融、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和高档居住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型及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现代化新城。  相似文献   

4.
建构山水型城市"起居室"--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以建构山水型城市"起居室"为目标,遵循景观经济一体化、资源利用集约化、要素整合立体化和远近结合持续化等原则,营造滨水区成为城市的山水核心区、市民的公共活动中心和旅游者的留宿、休闲和观光场所.  相似文献   

5.
山地总体城市设计是科学规划山地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山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形态、文化问题,从山地总体城市设计的学术基础、理论内涵、设计方法等方面提出学术思考。科学总结山地总体城市设计"山水—城市融合共生"的核心理念,提出山地总体城市设计思想及其理论内涵:整体观、环境观、生态观和文化观。梳理山地城市边界划定、高度管控、低影响设计、历史保护决策模型等技术创新,并以重庆九龙新城、龙洲湾、铜梁区为例,构建山地总体城市设计与实施管理的操作框架,实现山地城乡规划理论创新的实践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特色的塑造需要基于自身的特点,自然山水对于城市而言可遇不可求,如何因势利导,为城市特色加分是个永恒的课题。重点探讨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特色塑造,以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从江山城市山水格局、特质及现状与问题分析入手,以"尊重生态本底、优化山水格局、优化城市组织"为核心思路,提出生态营城、景观提神、空间点睛、交通维局的规划手法与途径,实现城市特色的塑造以及城市品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钟惠华  王士兰 《华中建筑》2006,24(8):81-83,109
现代城市设计都非常重视对生态理念的贯彻,而一些本身生态基础很好的城市街道更应该将其吸收到设计之中。本文即针对该街道的城市设计,以山、水、城的理念阐述了如何在该街道设计突出其特有的山水空间特性,并总结该街道设计在体现其特有的山水空间设计中的一些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8.
肇庆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如今的端州旧城不堪重负:土地开发饱和,继续开发会对优秀的历史遗迹山水环境造成胁迫,作为“南连东扩”发展战略核心组成的城东新区城市化势在必行。通过城东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的竞赛,三家单位提出了不同的规划理念,本文通过对三家方案的介绍,以及从区域经济、城市景观特色、有机更新、公共中心引导等方面总结了各方案的特色,提出了山水新城城市设计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新北川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唯一一个异地重建的新城。新县城总体规划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与浓郁的民族地域文化底蕴,提出"山水环、生态廊、生长脊、设施链、休闲带、景观轴"的复合城市空间结构,新城的基本设计原则为突出建筑地域特色、优化山水格局、塑造宜人尺度,彰显地域民族城市的整体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10.
牛港山公园是福州市山水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安新城的重要生态绿色核心。通过规划布局优化,调整梳理蓝绿生态空间关系,将水系与绿地融合,"蓝绿空间"交织重组和山水空间形态的重塑,重构了城市的生态景观格局和城市开放空间体系,成为福建省生态建设示范观摩点和福州市一张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1.
福州滨海新城规划是我国首个把城市定位为"森林城市"的新城。在森林新城建设中,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塑造生态格局空间,打造绿色生态廊道,设计生态福利空间等手段,把打造森林城市作为目标和理念,融入滨海新城规划建设全过程,提出"在森林中建城,先造森林再造城"的理念,开启了全国新区建设的先河,为我国高水平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水区更新与复兴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杭州市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城市滨水区的更新设计.规划以"文化休闲、现代活力、生态和谐"为设计理念,着力打造多功能滨水公共空间以及宜居的滨水住区.  相似文献   

13.
蔡滨  查君  姜海纳  赵悦琴 《化学建材》2011,(4):29-31,39
通过对于三个生态城市设计项目(武汉新区四新生态城、铁路南京南站地下空间、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特征分析,总结出生态城市的设计应该尊重当地地域、气候、人文、经济以及资源等多方面要素的理念。该三个生态城市在设计过程中,各有侧重,武汉新区侧重智能性,南京南站侧重采光,而另一个武汉花山生态新城则侧重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塞纳尔(Senart)作为巴黎的第5座新城,长期以来是一个"没有城市中心的新城".从1990年起,得益于对外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塞纳尔着手城市中心的规划建设--一个由各种类型大型公建组成的中心,限定在一个每边长1.4公里、四周以绿化包围的正方形基地内.塞纳尔"正方形"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城市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视角,对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山水城市"理念和西方哲学思想中的"田园城市"理念进行解读,分析"美丽山水城市"的核心内涵。在梳理重庆主城区山水特色、历史文脉及空间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城市的案例,提出重庆主城区建设"美丽山水城市"的实施路径,即通过大山、大水的生态本底保护和小山、小水的生态网络构建,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强化"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格局,构筑山、水、城共融的空间体系,以践行具有重庆山水特色的"美丽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16.
姜海纳  查君  蔡滨  赵悦琴 《绿色建筑》2011,(4):29-31,39
通过对于三个生态城市设计项目(武汉新区四新生态城、铁路南京南站地下空间、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特征分析,总结出生态设计应该尊重当地地域、气候、人文、经济以及资源等多方面要素的理念.该三个生态城市在设计过程中,各有侧重,武汉新区侧重智能性,南京南站侧重采光,而另一个武汉花山生态新城则侧重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理念的重庆双福新城总体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双福新城的规划实践中,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设计价值趋向,引入生态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在设计思维、设计理论和方法上系统体现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在空间格局、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生态社区、开敞空间、产业布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生态化技术对策,将生态的理念贯彻到总体城市设计中,展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  相似文献   

18.
1 生态城市的概念和标志 2 上海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和分阶段目标 3 上海生态城市建设的近期实施对策 3.1 确立生态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见上期) 3.2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土地 在城区布置和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安排好中心城——新城、县城——中心集镇——集镇以及农村中心村的规划建设。中心城严格控制在外环线  相似文献   

19.
韩真  汪伊芬  万敏 《华中建筑》2022,(10):111-116
绿网城市理论是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创新型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其提出后尚未在高铁新城进行过规划设计运用尝试。首先对高铁新城与绿网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回顾,针对信阳高铁新城的立地环境提出“高势探路、低势设绿、纵横组网”的绿网城市构建思路,并探讨了其理论实现途径;阐述了由此生成的“感应自然、水润指掌”“南北天街、顺应东鸡,东西大道、跨越山水”的绿路两网布局特色,总结了实验呈现出的人车分流、人本主义、绿量精明、科学智慧等与绿网城市适宜之特点,同时展示了该高铁新城具有的绿网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杨文敏 《安徽建筑》2006,13(3):30-32
仙居新区重点地段滨水区城市设计以保护生态、发展旅游休闲配套产业为核心和切入点,重点发展与控制滨水岸线空间形态、土地利用、景观物质与空间格局等,形成既保持山水特色,又具有现代景观效果,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山水生态型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