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勃  刘伟喃  马芸 《山西建筑》2012,38(19):33-34
从功能角度入手对城市广场下的地下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将广场地下空间开发类型划分为"功能调和型""功能增强型"和"功能补充型"三种,并分别加以论述,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城市广场是城市重要的交流、休闲与陶冶情操的公共活动空间.从城市广场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空间分布特点、继承与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指出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原则,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主旨体现于空间环境的创造中;根据每个广场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实地表达其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脉的延续,并注重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公众积极投入"活动参与"和"决策参与",让公众真正成为广场的主人.分析和探讨了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该重点把握的原则及设计趋向,并由此指导城市广场设计,以便为人们营造更好的城市休闲与娱乐空间.  相似文献   

3.
宋赟  刘琼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2):110-113
城市广场经过近年来的改进和发展,在功能上越来越趋向综合型、多元化。文章以重庆市城市广场为例,通过分析综合型城市广场建立的必要性和现有广场的不足,提出综合型城市广场设计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也显示了城市广场地域特色的缺失,如何挖掘城市地域特色是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方面,文章就体现材料、历史文脉、自然条件和民俗活动四个方面对城市广场设计的地域特色营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项目创新性地引入国际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先进理念,并将公交化交通枢纽和商业开发紧密结合,带动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文化复兴,提高城市吸引力与土地价值。项目的设计难点之一在于如何高效组织大型客流,"交通核"的植入设计为打通交通组织脉络提供了实际可操作性,本文旨在探讨"交通核"在TOD项目中的实际运用,以期为TOD项目的交通流线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丽萍 《山西建筑》2003,29(7):10-11
通过对晋中市天湖广场总体构思和布局的分析 ,阐述了城市广场功能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指出城市广场的主体是广场中的各种场所 ,广场的细部设计应以广场内容为核心 ,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于湘宾 《四川建材》2008,34(2):62-63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旧城改造的快速发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城市广场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本文针对城市广场构成特点以及我国城市广场的现状,提出了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以提高广场的生态性和创造性,进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四个广场案例来对比研究城市广场设计中广场与其周围建筑的关系,重点讨论广场空间的"围合感"与广场边界的"完整性"问题;进而以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理论依托,提出"建筑以为‘利’,广场以为‘用’"的设计概念,为当下中国城市广场设计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旧城改造的快速发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城市广场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本文针对城市广场构成特点以及我国城市广场的现状,提出了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以提高广场的生态性和创造性,进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常城市规划设计更多地基于功能目标,通过规划功能布局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经由人为干预重新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便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整合自然与人为的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先空间而后生态""园在城中";而公园城市则主张"先生态而后空间""城在园中",从"园林城市"到"公园城市"其核心转变在于由"重形态"到"重生态",公园城市设计突出尊重自然本底,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与重组,生成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城市生态与形态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5,(10)
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一个定位精确、特色鲜明、景观丰富以及与周边建筑、环境和谐共生的广场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和形象窗口。文章结合岳西县天仙河路市民广场设计,用一种"大处入手"的研究方法,从分析地域特色、城市空间架构和场地特征入手,在明确广场定位与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小中见大"的表达手法,从主题立意以及重要节点、景观、活动空间和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复合型空间的设计方法,希望对同类规划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广场景观存在着"千城一面"的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就应该在广场设计中注重地域性景观文化的表达。分析了城市广场设计中展示地域文化的必要性,探讨了城市广场设计中地域性景观的表达方法与策略,并结合景德镇人民广场设计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从"5·12"汶川大地震入手,结合地震灾害对公共场所的防灾救灾、应急避难功能的拓展要求,重点探讨了城市广场在选址、规划及设计中,如何注重防灾救灾和生态效益,对我国城市广场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弱势空间为切入点,提出城市"微"修补理念,选取郑州唐子巷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弱势空间的更新设计。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从弱势空间、弱势人群、弱势文化三个层面提出对应的"植入功能""重塑空间""织补网络","微"更新设计,促进空间功能的复合和布局结构的优化,构建符合现实发展需求的、具有活力的街区环境,实现城市修补。通过文章探讨"微"修补对于城市弱势空间更新的适应性,以期为此类空间的更新与保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今的城市广场已经超出原有的意义,成为服务混合功能、构筑城市骨架、表达城市性格和提升公共生活品质的集中体现,城市中心广场在区位上的特殊性更加强了这个特点。以上海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三个广场为例,分析城市中心广场的设计要素与手法,进一步确定功能定位,塑造场所感和提升空间品质等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某些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结构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并导致滨水环境"国际式"模式的出现。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滨水区建成环境为例,针对"隔""断""割"等问题,提出绿色设计理念和"连通性"设计方法。在改造设计过程中,尝试重构自然生态和水文的连通性、城市设计的连通性、历史文化的连通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将人、河流与城市紧密联结起来,达到人、社会同自然生态的和谐,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绿色生态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城市意象的升华——徐州行政中心广场绿化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行政中心广场作为城市的名片,诠释着城市的意象.本文从探讨城市广场功能、精神及内容入手,以徐州行政中心广场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其设计理念、景观布局及节点等的介绍,提炼出行政中心广场设计的元素及手法,从而使之提升城市的意象,成为烙在人们心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赵明鹏 《山西建筑》2006,32(9):22-23
回溯了城市广场历史发展,针对城市广场构成特点以及我国城市广场的现状,提出了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以提高广场的生态性和创造性,进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复合功能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城市空间节点,日本站前广场的设计思想和手法进入了成熟的模式化发展和适度创新阶段。该文以近几年完成改造更新并投入使用的日本车站和站前广场为例,站在城市再开发的视角,从城市空间序列、功能构成、路径等空间要素入手,探求站前广场在城市区域再开发中的角色、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20.
白雪 《城市住宅》2021,28(4):96-99
滨河区域占据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滨河空间在保证水利工程发挥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被寄予修复滨河生态、带动土地升值、提升人居环境的期望.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良性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城市滨河空间的诉求,提出"安全、生态夯基础""特色、合作创价值""风貌、功能塑情怀"3个方面的设计思路.比较开封护城河与新乡凤泉湖项目中景观主导滨河建设的实践情况,通过强调景观专业"后来居上"意识的重要性,推动多专业合作模式优化,为城市滨河空间探寻更健康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