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现状,以空间变革为切入点,从空间公共性的延伸、空间尺度的变革、邀约形式的转变以及地方化建设4个角度,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空间变革进行了探讨.具体探讨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公共性向泛私人性的过渡,不同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尺度带来不同身体感受、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与人之间双向的邀约模式的变迁以及城市公共...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是城市公共空间最重要的属性之一.通过比较分析欧洲和中国城市空间中“公共性”的发展,认为城市空间中的“公共性”在经历了现代化时期的没落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时期.欧洲在城市空间建设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将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最后总结了中国当代城市空间发展中四组主要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使用者在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连续性原则,提出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以空间公共性和步行行为为切入点,明确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在分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耦合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提供一种获得城市公共空间动态增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陈实  肖铭 《山西建筑》2005,31(20):26-27
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角度探讨了购物中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在城市中的购物中心并没有改善民众对公共空间的向往和需求,指出在设计中要加强这种特定空间的公共性研究,从根本上实现自由化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成功举办两届后,于2019年来到杨浦滨江。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艺术季从室内走到了室外,以整个杨浦滨江南段5.5 km的公共空间为展场。作为总建筑师团队,作者早在2014年就投入到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城市更新设计工作中,在部分区段建成开放后,杨浦滨江南段终于在2019年9月实现了全线贯通,并与2019城市空间艺术季同步开放。文章以触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为切入点,分别从身体的公共性、认知的公共性和精神的公共性三个层面探讨在本次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公共艺术和公共活动的触发下,以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导向的工业遗存再生改造所呈现出的令人欣喜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是一个集政治目的、经济方式以及所有权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城市问题,在中西方不同社会进程的语境中,只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讨论城市空间的公共性才能使这一主题对当代中国城市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这一角度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是具有生产力却又不参与生产关系的城市构成,公共空间的存在离不开各种交织在一起的外围社会关系,而公共空间的生产力是通过激发或诱发不等生产关系此消彼长产生效果。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公共空间在中国的几个表现特征:公共空间无形态、公共空间即时性及公共空间的“非法”特征。  相似文献   

7.
公共性是影响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与活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人民城市理念的提出,公共开放空间的价值内涵从注重物质功能向普惠公共群体转变。以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概念的理论内涵。参考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基于历史维度分析中西方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性的历史演变进程,总结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性演变的特征,透过比较视角得出中西方规划实践中公共开放空间所体现的公共性呈现“殊途同归”的趋势。既丰富了对公共开放空间理论层面的研究,同时对有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公共性如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生活水平,并且指出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的合理表达和实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是应该给与足够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角选取南京老城三组性质相异的城市公共空间开展了形态学和环境行为学的研究,通过对空间公共性问题的探究,提出单纯靠扩大公共空间的数量规模并不能再现和重塑多样性的城市生活,还需要增加公共空间的类型,强调多元性、公共性和适度异质性(功能混合),提倡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在物质空间形塑、开发时序和手段上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从而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业模式和社交习惯的剧烈变化,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关键节点,正面临着公共性的衰退和公共生活的持续消亡。绿色针灸作为城市针灸的重要设计手段之一,利用植物元素塑造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绿色针灸意图通过适当的干涉来引发周边或后续一系列跟城市整体改善相关的效果。通过对不同类型绿色针灸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绿色针灸的相关策略,这些策略既符合城市针灸的普遍性原则,又遵循绿色植物持续生长的这一特殊因素;最后指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探索适宜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改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复兴中的公共空间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晶 《山西建筑》2009,35(5):19-20
介绍了城市复兴产生的背景、目标和途径,对目前城市复兴中公共空间的改造与建设的实践方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几点城市复兴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从而使城市复兴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谢凌姝 《四川建筑》2006,26(Z1):36-38
今天的中国城市,正处于城市公共性初期发育与城市空间快速发展的矛盾阶段。笔者试图通过对成都城市公共空间历史的回朔,现实的分析,找到城市公共空间聚合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国城市复兴运动的大背景之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再开发与复兴对于地方经济、地域文化及城市景观的贡献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实践为案例,探讨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意义、价值、开发策略和设计理念,及其对于当前中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建设实践的启示。——栏目主持人英国经历了工业化时代的极度繁荣,作为产业空间而存在的城市滨水区成为城市生产和交通的核心。英国境内拥有发达的水域,城市滨水区对国家及城市的发展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私有公共空间作为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存量、提升空间品质、激发城市活力的策略已日渐普遍。然而,私有公共空间被质疑是迎合了当下绅士化审美趋势的产物,是商业资本用以实现社会控制的排他性空间,引发了业界对空间不公的讨论。本研究通过梳理空间正义的相关理论,以香港商业公共空间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私有公共空间中空间正义的表达。从活动多样性、安全性与管理、邻近与可步行性、公共性和公众参与五个方面剖析其中公私权力的界限,理解私人所有权与空间正义间的冲突性生产关系和微妙的阈限性。挖掘私有公共空间在空间正义语境下作为缓解城市不公的中介效益,有助于实现公共空间的优化配置,缓解社会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虽然在近年来的城市空间环境及城市建设中占据了较重要的位置,但作为专门术语,它有别于其他城市空间概念的本质涵义,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方学术领域中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的产生及主要相关理论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价值判定的主要因素。希望借此充实对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和本质属性的理解,并指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将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内更全面地探讨建成环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意义提供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6.
曹海婴 《新建筑》2010,(2):61-65
从分析社区和居住区概念的关联性着手,通过考察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结构的转变,探讨了居住区公共空间不同的运行方式和作用。指出:与传统社区单向的公共性不同,当代住区公共空间具有双重的公共性,因此模拟传统社区生活的规划思路无助于弥合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的裂痕。最后本着建立和谐城市社会的原则,对住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空间虽然在近年来的城市空间环境及城市建设中占据了较重要的位置,但作为专门术语,它有别于其他城市空间概念的本质涵义,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方学术领域中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的产生及主要相关理论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价值判定的主要因素.希望借此充实对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和本质属性的理解,并指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将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内更全面地探讨建成环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意义提供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改革不断深入,城市建设领域打破传统界限,私人经济介入公共领域,厦门城市滨水空间也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文中选取厦门大学周边4处不同典型形态的滨水公共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建构公共性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运用公共性观察法分析空间可获得性与空间活动可支持性程度,定性描述公共性程度;采用公共性模型评价法,定量分析不同维度的公共性评价。分析总结公共性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政府管理,提出以公共性为导向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西方国家私人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开发和日常管理维护中.这一趋势导致了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私有化和商品化.为探讨私有化和商品化现象所带来的影响,西方学者在近20年间展开了一系列对城市空间公共性程度进行测度和评价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归纳了国外相关研究的当前进展和总体特征,介绍了四类国外城市空间公共性评价方法,并讨论了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外评价方法对我国研究的借鉴意义,并对我国城市空间公共性评价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经过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扩张时期,上海已逐步进入存量更新的城市建设阶段。在全球城市竞争深化、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切实改善人民日常生活体验等本质问题。聚焦公共性与日常性的公共空间建设也成为上海城市空间转型的路径之一。近几年上海以“全球卓越城市”为愿景,在城市发展思维、空间转型、治理模式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一批典型项目体现了上海城市在公共性、日常性公共空间建设方面思考与实践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