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不可移动文物是文化和历史信息的物质载体,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强调原址保护。但在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矛盾突出的当下,也存在文物建筑需要进行原状迁移、异地保护的特殊情况。本文以广州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保护工程为切入点,对其原址保护与异地保护办法进行分析,探讨异地与原址保护两者的利弊,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概念及其保护工作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概念一般而言,文物是否可移动,是将其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主要依据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好不可移动文物与现代基本建设之间的关系,对既存建筑进行适应性再利用,不仅可以起到文物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能将当地城市建设的特色充分展现出来。以弥勒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为例,对弥勒市重点文物"魁星阁"的适应性再利用及保护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土遗址类不可移动文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相较于其他类别的文化遗产,本身抗灾能力较弱,保护难度较大。河南土遗址作为土遗址类不可移动文物的代表,受季节性暴雨的侵袭,土遗址本体或其所处的环境受到灾害的威胁较大。本研究以河南露天土遗址为研究对象,探讨土遗址与灾害的相关性。笔者通过对河南土遗址受灾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后,对河南省土遗址类不可移动文物受损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并对损伤机理进行研究,从灾前预防、工程实施、防灾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土遗址防灾减灾的相关建议,以期为遭受暴雨灾害的土遗址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古建筑作为不可移动的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近代文物建筑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保护文物建筑,是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的法定义务,其中,政府的责任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5)
古建筑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与传承民族瑰宝,是我们文物工作者责任所在。古建筑的保护修复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本文针对郑义门古建筑群古民居修复过程中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鹏  曾鹏程 《建筑遗产》2021,(4):106-114
在中国的不可移动文物体系中,国有文物建筑占到很大比例.而国家所有权的复杂属性,致使其各项权能关系的调整直接影响到相应国有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从文物建筑国家所有权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内容与行使方式的梳理人手,通过研究其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项权能关系的调整对于近现代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影响,基于6座城市310处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五种典型的开放利用模式,并对各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文物本体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后,文章就国有近现代文物建筑开放利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从法规制度和监督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杜薇 《城市开发》2023,(8):107-109
<正>在诸多类型的文化遗产中,古建筑是最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之一。根据国务院自2007年4月到2011年12月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约为76.7万处,其中古建筑数量约为26.4万处,占总量的34.4%。已登记的古建筑中,保存状况令人堪忧的占到了多数,其中保存状况较差的占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国登记在册的古建筑的数量山西居首位,有古建筑28640处,占全国古建筑数量的10.85%,其中绝大多数是低级别古建筑,这些低级别古建筑亟待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在古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中,存在资金短缺、人才短缺、资源活化利用模式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可移动文物的移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新形势下被迫移动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评论,分析了解体移动和整体移动的利弊,总结了广州锦纶会馆整体平移保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文章以延安枣园为例,从保护力度、利用方式和专业人员等方面,分析了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并从树立文化自信、提高责任意识、健全管理体系、制定科学规划和加强整合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关于如何做好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建议,希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住建部下发通知,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通知指出,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是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利于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程霏  肖东 《华中建筑》2005,23(Z1):76-79
一些分布于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革命纪念建筑物的保护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对其历史文化场景进行积极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该文以甘肃省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保护为例,对该问题加以初步探讨,指出革命纪念建筑物的保护应以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现实为基础,适当修缮文物本体,重点整治文物环境,全力营造文物特定的历史文化场景.  相似文献   

13.
程霏  肖东 《华中建筑》2005,23(B07):76-79
一些分布于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革命纪念建筑物的保护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对其历史文化场景进行积极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该文以甘肃省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保护为例,对该问题加以初步探讨,指出革命纪念建筑物的保护应以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现实为基础,适当修缮文物本体,重点整治文物环境,全力营造文物特定的历史文化场景。  相似文献   

14.
文物建筑的价值表现为其本体价值和延伸价值,其价值认知是动态变化的。当今城乡建设背景下,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应积极发掘文物建筑的价值内涵,使其得以延续与"复活"。本文阐述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概念及特征,按文物建筑所处位置、功能性质、再利用取向等进行了归纳分类。归纳出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中,价值延续与复活的原则。结合司赵火车站案例,从整体性、主导性、多样性层面,探讨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宁波地区几处较为典型的农村宗教建筑调研、分析,提出了其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如正确处理农村宗教建筑与新农村建设间关系、多方面争取修缮和保护经费、部分优秀宗教建筑可申请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从而使宗教建筑与新农村建设共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6.
《石材》2021,(9)
不可移动石质文物的保护需要特殊专业技术,一直是文物保护中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之一。本文以弘一法师舍利塔的保护修缮工程为例,探讨了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保护修缮项目的组织、设计与实施中的一些关键要素。本次工程从立项、设计到施工中始终贯彻文物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原则,以详实的现状调研和分析检测作为方案设计基础,施工过程经过前期小试验和全过程精心施工,使弘一法师舍利塔的各种主要病害威胁基本解除,达到了预期的文物保护目标。该工程涉及的相关组织管理、设计理念、特殊专业技术,以及施工经验等可为类似石质文物保护修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一个实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设计出发,研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方式及文物的恢复和重塑。文章认为文物的修复不仅仅在于本身的修复,同时还应重塑文物的历史环境和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6,(12)
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与传统街区保护的不断重视与意识提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也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遗产普查为例,通过总结摸清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体系的过程与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视点     
《广西土木建筑》2012,(2):111-113
谢辰生:“维修性拆除”的说法十分可笑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指出,“梁林故居”被拆事件中出现的“维修性拆除”的说法十分可笑,是毫无文物常识的托词。“梁林故居”是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属于受国家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故居承载的特殊历史文化记忆,决定了其价值不可低估,如果为其评级的话,起码应该是省级以上重点保护单位。拆除行为显然是知法犯法,明显是出于“故意”,其性质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北京市东城区有着光辉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2021年最新公布的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中,东城区的革命文物共17处,较为集中地分布在长安街南北两侧的纵深区域,形成了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这些革命旧址记载着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传播马克思主义、孕育建党的光辉历史和不朽华章,镌刻着"五四"运动、"三·一八"运动等一系列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做出的伟大斗争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