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2011年,来自日本的桢综合计画事务所(Maki and Associates)接受了中国招商地产公司的邀请,设计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这也是该事务所在中国的首个项目。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有着天然的地块优势——这里有着遥望香港水路全景最好的视角,是蛇口半岛上景观资源最为优秀的区域,也是项目设计灵感来源,表达了建筑与城市、公园和海洋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正斯蒂芬-平博里,林雯慧,艾侠自从2008年确立了"设计之都"的城市愿景,深圳这座城市的新建筑几乎没有让人失望过。当福田和罗湖这两个繁茂的区域趋近饱和之时,深圳将新的开发引擎设在了南山区——不论是科技城还是蛇口港,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正在告诉世界:这里不会放过每一个有可能在建筑和城市文化上创新的机会。正是这样的愿景,把远在英国和新加坡的SPARK建筑事务所吸引到了深圳蛇口,完成了他们在中国第一个"设计  相似文献   

3.
正"M+展亭"于2016年峻工,由彭耀辉建筑师事务所+JET建筑事务所+张励绣设计,是西九文化区小型独立展览及活动的展览场地。建筑骤眼看来犹如一个漂浮的艺术舞台。主体建于护堤之上,镜面外墙反映文化区的景致,与周边园林融为一体;建筑不但披上了掩护色,更随时应和着、见证着周遭及城巿的变迁。升高了的展览空间,犹如置于悬浮在树叶丛中,而白色的外墙则过滤了环境的噪音。M+展亭是分享、推广、展出和享受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2008年确立了"设计之都"的城市愿景,深圳这座城市的新建筑几乎没有让人失望过。当福田和罗湖这两个繁茂的区域趋近饱和之时,深圳将新的开发引擎设在了南山区——不论是科技城还是陀口港,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正在告诉世界:这里不会放过每一个有可能在建筑和城市文化上创新的机会。正是这样的愿景,把远在英国和新加坡的SPARK思邦建筑事务所吸引到了深圳蛇口,完成了他们在中国"设计之都"的第一个作品。2014年,也就是蛇口刚刚落幕"深港双年展"的前后,招商地产启动了这里一处体量不算巨大、但格局至关重要的项目:太子大厦商业综合开发(建成后命名为"汇港中心")。SPARK思邦建筑通过国际竞赛赢得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深圳一系列优秀建筑诞生背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推动作用,并以具体案例说明深圳如何通过具有独特性的公开竞标制度,使"深圳竞赛"成为业界的知名品牌。此外,笔者还分别阐述了建筑管理中的城市设计方法论和建筑的公共教育平台对输出建筑文化价值观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钢结构》2008,23(3):104-105
深圳湾体育中心设计方案——个贝壳形状的巨大建筑将于2010年镶嵌在深圳湾。深圳湾体育中心设计方案评选结果已经揭晓,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海之贝”方案脱颖而出。“海之贝”如潮后沙滩上留下的海洋生命体,表达出深圳湾滨海地区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7.
设计动态     
正伦敦蛇形画廊展亭BIG事务所设计的这座并包多种"对立"元素的蛇型画廊展亭,其经过严谨计算的自由曲线形态由模块搭建而成,立面在透明与不透明间变换,营造出独特的雕塑感和趣味性。设计师以最基本的建筑学元素—砖墙为灵感展开设计,通过将玻璃纤维制作  相似文献   

8.
对于其所在的城市而言,文化建筑本身是一件展品、一处平台、一个文化标识。通过对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的回顾,探讨了在中小型城市文化建筑设计中如何以地域特色为出发点、以基于"人本为先"理念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为目标的平衡建筑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9.
海上世界综合体承载了深圳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厚重历史和深切期望。其核心项目"未来建筑"运用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整合高科技材料与科学性结构,将艺术和建筑、思维和宇宙、人类和自然完美融合,寓意着招商局集团腾飞的未来。未来建筑外墙不规则曲面材料的合理选取是实现设计意图的关键,通过综合比较各领域不规则表皮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对国际上典型建筑案例的调研分析,在综合评价表达效果、经济性、耐候性、耐火性等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总结出性价比排序,择优选取了杜邦可丽耐板材作为未来建筑的幕墙材料。该材料的运用将未来建筑成功打造成深圳港湾上一件耀眼夺目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1 写在前面的"文化事件"联想 如何使文字对生活、对现实、对阅读乃至历史留下有感知的东西,随笔或散文也许是令记忆显影的好方式.望着书案上已策划编辑了近三载、又反复阅读了近两个月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主编,《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承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2021 年 6 月第一版)]很是感慨.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中电技术公司")顺利中标中国泸州·佳乐世纪城购物中心项目,提供了整套EEMsys建筑能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中国泸州·佳乐世纪城总建筑面积达400万平方米,是西博会重大招商签约项目。深圳中电技术公司提供的EEMsys建筑能效管理系统集建筑能耗监测和能效管理于一体,为该购物中心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透明、节能、高效的能效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对BIM技术在建筑产业化方面的应用和全过程的BIM建筑设计做了大胆的探索一主要包括"BIM在产业化设计、制造、施工全过程系统研究"、"Vault信息化管理平台和BIM建筑设计在五矿南方金融大厦项目中的实践",其根本宗旨是在建筑领域的源头领域优化顶层设计、整合技术、整合管理、整合服务,助力价值最大化、财富再创造的目标实现,在世界经济下行,中国经济"放慢速度、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快递     
<正>国内部分(Chinese)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在广州开放广州电视观光塔是由IBA事务所设计的,超过了原先的世界最高电视塔——多伦多的CN塔。新开放的电视塔高610m,在为期3天的庆典上,广州市市长宣布其正式名称为"广州塔"(Canton Tower)。这座建筑将在11月份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大放光彩,不过其餐厅和顶部观景平台尚未完工。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6月28日,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市注册建筑师协会、世界建筑导报社、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四家单位共同提议并联合举办了首届深圳建筑论坛——"创建深圳建筑学派"。论坛于当日上午9点在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205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的开幕式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钟中主持。深圳大学副校长徐晨教授发表了开幕致辞。他表示,深圳大学作为深圳唯一的高等学府,有义务为建筑界提供一个学术平台,供大家聚会交流。现在深圳建筑学派或  相似文献   

15.
上海西岸人工智能峰会B馆是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会馆之一,在有限的建造时间里,打破了常规会展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方式,通过建筑与展亭的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在100天内实现了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的具体实践。项目是一次对建筑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的最新探索,展现了新技术对未来建筑产业的观念与实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建筑时空     
正编者按深圳建市40年,建设了大量优秀建筑,许多建筑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探索高建筑,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2007年竣工的深圳文化中心是由普利兹性,如:深圳大学建筑群、深圳体育馆、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南海酒店、地王大厦、克奖得主矶崎新,其设计方案将整个文化中心看作一个城市大舞台,其中寓意着"文深圳文化中心、平安金融大厦、华润大厦(春笋)等地标性建筑代表了深圳与时俱进化森林"的4组"黄金树"构成了音乐厅和中心图书馆的入口大厅,极为耀眼。"黄的创新精神。深圳大学建筑群于1984年2月开始动工建设,同年9月完工,梁鸿文金树’是一项结构难度极大的钢结构工程,曾荣获国家建设部钢结构工程最高奖"金  相似文献   

17.
宋代以后,华南沿海一直是中国"海洋史"的主要舞台[1],海洋文化博大精深。本文从海洋文化中的海洋贸易、海洋防护和移民问题出发,探寻问题背后带来的文化交流,具体探究这些文化在建筑上的主要体现方式。文章以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萧厝村泉成为例,将其与东南亚建筑在建筑形制上进行对比,探究海洋文化对泉州市传统民居建筑形制所带来的影响,为闽南传统民居的发展研究提供浅见。  相似文献   

18.
<正>主要栏目先锋论坛/建筑技术/城乡规划·园林景观/建筑文化/建筑教育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论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版本图书馆报刊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世界期刊博览中心(深圳)入选期刊  相似文献   

19.
张早  张颀 《建筑师》2012,(6):72-75
2011年蛇形画廊临时展亭——"封闭花园"由著名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设计。在这个展亭中,建筑师关心的是如何使建筑成为呈现他者的舞台,而建筑本身则退为环境的背景。因此,在这个建筑中,游人的建筑体验更多的来自鲜花、芳草以及伦敦的雨水。最终,建筑本身与2011的伦敦记忆交织在一起,消融在人们的体验与感知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ACS"演讲是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联合网易设计搭建、借助网易公开课进行网络视频直播的主题分享平台,主题为:"建筑·文化·社会"。"ACS"为英文Architecture(建筑),Culture(文化),Society(社会)三个单词首字母缩写。演讲嘉宾来自建筑、文化及社会等领域的名人大家,从建筑、文化、社会三个视角(维度)分享对过去的反思,对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