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内某非对称深大基坑工程为背景,针对其在同步开挖设计理念下的方案选型、工况流程及数值计算等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支护方案分析确定了"同步开挖,整体顺作"的施工方案及支护结构选型。有限元分析及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的设计方案较好地控制了基坑变形,保护了基坑周边的管线。  相似文献   

2.
《市政技术》2017,(2):151-154
以密涿高速公路现浇框架地道桥下穿京沪高铁高架桥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地道桥相邻基坑同步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实际施工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了相邻基坑先后开挖对高铁高架桥墩变形的影响,证明了合理的基坑开挖顺序对桥墩变形控制的有效性,为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并为类似的工程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虹桥阿里巴巴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介绍软土地区相邻超深超大基坑同步开挖条件下的基坑围护设计关键技术。该项目基坑面积大(22 925 m~2),开挖深(15. 05~18.55 m),紧邻同步开挖的虹桥能源站项目深大基坑(21 300 m~2,15~20 m),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工程地质条件差。通过采用分坑开挖方案,在两个基坑之间形成隔离墙。结合理论计算与现场监测,对基坑围护变形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阐释了分坑开挖方案中隔离墙及坑内加固对控制基坑变形的有利作用。分坑开挖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相邻深大基坑同步施工的影响,控制了基坑围护变形,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本工程的设计方法及监测数据,可为今后软土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紧邻深圳地铁11号线既有隧道上方的深圳机场卫星厅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Plaxis 3D软件对基坑的实际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基坑开挖引起的下卧隧道变形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分层分段"基坑开挖方案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分析了转换梁和转换板结构对地铁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计算结果显示,在基坑施工中,合理利用空间效应的跳仓法开挖和施做转换板结构可有效控制隧道隆起。  相似文献   

5.
对于地铁隧道上方开挖的基坑工程,如何控制下卧地铁隧道变形是保证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的关键问题。以重庆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基坑工程为例,考虑原方案在开挖组织中施工进度缓慢对基坑、隧道结构的不利影响,从优化开挖程序、机械配合方案、缩短基底暴露时间的角度进行安全保护方案的局部优化,采用分层分区不分段同步开挖和机械设备配套施工开挖基坑土石方,进一步优先保障轨道安全。  相似文献   

6.
《市政技术》2016,(6):141-145
基坑邻近建筑物位移控制是基坑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1]。以密涿高速现浇框架地道桥下穿京沪高铁高架桥工程为背景,通过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地道桥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模拟施工过程中预采用的基坑围护及支护形式、基坑开挖顺序等对桥墩的影响,为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通过对桥墩上测点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合理的基坑围护及支护形式、基坑开挖顺序等对位移控制的有效性。该工程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7.
结合上海前滩30-01地块工程实际,对其邻近地铁隧道的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通过施工技术创新以控制基坑变形,并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性建议,即对各分区开挖方案进行优化,与此同时,对施工方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监测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合理的分区开挖和支护措施,能在保证基坑变形不超标的情况下尽快完成基坑施工,从而为地上工程争取时间。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土方工程是基坑工程的组成部分,对基坑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深基坑工程。为探讨深基坑土方开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案例从土方开挖对支护结构施工、对工程桩及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结果证明深基坑土方开挖对基坑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要科学有序地进行土方开挖。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实践证明所提方案合理有效。此外,也给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工程提了几点建议,以期给同类基坑工程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某顺逆结合、同步交叉施工的超深超大基坑工程为背景,从围护方案选型、支护体系设计施工、土方开挖、降水、地下结构回筑施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对软土地区复杂深大基坑工程的施工风险控制进行了总结。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地区某紧邻地铁枢纽的超深基坑作为分析对象,着重讨论不同开挖方案对紧邻地铁的超深基坑施工风险的影响,以土体和支护墙体的位移以及基坑稳定性等作为考察的主要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基坑工程进行施工风险分析,并将基坑自身风险和周边的环境风险作为整体来考虑,从风险定量的方面来比较不同开挖方案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基坑工程,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案非常重要,可以明显地降低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深大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江波 《山西建筑》2012,38(11):70-72
通过对苏州火车站地铁2号线基坑工程的分析,围绕时空效应理论,介绍了采用"分区、分层、分段、对称、平衡"的开挖方法,并且具体阐述了基坑开挖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同时介绍了相关的技术措施,通过合理确定支撑体系、综合控制基坑变形等措施,以保证深基坑的顺利开挖,确保了基坑稳定及周围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地铁隧道上方基坑支护与挖土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选择合理方案控制已建地铁隧道之上或两侧近距离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变形 ,确保地铁安全运营日趋重要。本文结合近期施工的某基坑工程实例 ,对地铁隧道上方基坑支护与挖土施工等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为未来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满足周边建筑物的要求。基坑设计的关键从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结合广州某基坑工程,对深基坑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基坑设计的变形控制核心是变形的动态控制,变形控制的重点不应仅放在对最终变形值的控制上,更应进行全施工过程的变形动态控制;2)需严格控制紧邻建筑物侧深基坑的施工,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周围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基坑开挖周边沉降控制方法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斌  刘润  谭儒蛟 《建筑技术》2009,40(11):1032-1034
基坑开挖会造成周边沉降变形,为减少沉降对周边环境的损害,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围护结构的变形。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通过模拟计算调整支撑刚度、围护墙体刚度和坑周土体强度等3种不同加固措施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损失变化,并对不同加固措施进行施工成本分析,选择最经济合理的基坑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某工程为工程背景,对相邻深基坑同时开挖施工技术方案、措施、方法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基坑方案总体较为成功,保证基坑安全,表明在管理施工环节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对于邻近基坑的地铁结构保护问题,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加强基坑自身支护体系、优化开挖方案等被动控制措施,此类方法缺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控制隧道变形的适时性和主动性,且会造成基坑造价提高、工期延长。以某邻近地铁结构的大面积基坑工程为例,分析了基坑施工中地铁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了注浆对土体及隧道水平变形主动控制的试验及应用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对几种隧道变形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并进行了注浆方案的优化研究。工程案例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基坑分区分期开挖、分仓开挖、加强支护体系等被动控制措施具有较大局限性,而适时注浆主动控制隧道变形技术较为经济有效。在注浆策略上,多排孔注浆时"近距离、多孔位、小方量、由远及近"的注浆方案优于"远距离、少孔位、大方量、由近及远"的方案。主动注浆控制技术具有成本低、工期短、适时控制隧道变形等优点,条件适当时明显优于分区分期开挖等被动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宁波轨交甬江北站是2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站。分析了换乘站的工程地质及复杂基坑施工中围护结构、基坑降水、开挖、支撑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在对周边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施工风险控制对策,采用合理的围护结构及地基加固,运用时空效应原理进行基坑开挖;信息化施工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围护结构位移在安全合理范围内,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安全完成。  相似文献   

18.
郭德欢 《建筑施工》2023,(11):2187-2190
以宁波中心大厦工程深大基坑开挖为背景,对复杂条件下基坑地下水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推导与计算分析,实现了减压井的选型与布置,确定了地下水控制方案。施工结果证实,该控制方法合理,有效规避了基坑突涌风险,保障了项目安全顺利施工,积累的经验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以昆明市某基坑支护工程方案为案例,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地质概况,依次从设计标准、降排水方案、锚索试验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开挖过程中,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整改,并合理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和土方开挖方案.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需对支护结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求及土方开挖方案进行仔细研究,预先做好抢险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内环路黄埔大道放射线隧道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所采用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并对全站仪变形监测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开挖长度达1km的隧道工程基坑施工,使用全站仪进行监测,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监测技术,达到了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