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AM/AE/AA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合成了丙烯酸酯活性大单体(AE),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AM/AE/AA(丙烯酸酯/活性单体/丙烯酸)的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并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AM/AE/AA共聚物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纸张增强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分子纸张增强剂P(AM/DDAC/DMC/AA)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单体质量浓度、聚合体系pH值、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解剂用量,对P(AM/DDAC/DMC/AA)共聚物特性粘度([η])的影响,从中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研究了P(AM/DDAC/DMC/AA)性能,并进行了造纸应用实验,使纸张干强度明显增加和滤水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主要原料,引入疏水缔合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AMC14S)和辅助共聚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选择氧化还原/水溶性偶氮化合物复合引发体系,采用胶束聚合技术和前加碱共水解法,制备了耐温抗盐驱油聚合物AM/AA(丙烯酸)/AMPS/AMC14S产品。考察了偶氮化合物W-58、单体AMC14S用量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偶氮化合物W-58用量为3.0×10-4g.g单体-1、AMC14S质量分数为0.2%~0.5%时,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高,耐温抗盐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烯烃,烯烃基脂肪酸酯和烯属不饱和酰胺或烯属烃磺酸盐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含蜡原油流动性改进剂H89-2(三元共聚物).综合评定了H89-2改善青海原油流动性能的效果.探讨了它的降凝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合成条件对AMPS共聚物耐温抗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MPS,AM,AA三元共聚反应中,考察了补加活性单体和改变体系的pH值对共聚物的抗温性、抗盐性的影响,并利用热失重分析和表观粘度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MPS单体能显著提高共聚物的抗温、抗盐、抗剪切性能。当体系pH值为3~4,活性单体AM逐渐加入时,共聚物的失重率最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共聚物溶液的粘度损失率最低,复合盐溶液的粘度保持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以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为共聚单体,丙烯酰胺(AM)为交联单体,环氧单体(GMA)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KH-570)为偶联剂,制备了水性耐盐雾改性苯丙乳液,考察了AM、GMA、KH-570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用量为1.0%,GMA、KH-570用量均为3.0%,涂膜交联度98.2%、吸水率7.8%、附着力1级、耐盐雾时间600h.  相似文献   

7.
含蜡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烯烃,烯烃基脂肪酸酯和烯属不饱和酰胺或烯属烃磺酸盐和主要原料,合成了含蜡原油流动性改进剂H89-2(三元共聚物),综合评定了H89-2改善青海原油流动性能的效果,探讨了它的降凝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为介质,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为原料合成了丙烯酸(AA)/丙烯酸羟丙酯(HPA)共聚物阻垢分散剂,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并采用静态阻垢法评价了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该共聚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而且对氧化铁有很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连续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P(AM/DMDAAC/AA,即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共聚物.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单体浓度、聚合体系pH值、引发剂用量、防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P(AM/DMDAAC/AA)共聚物特性粘度的影响,从中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了应用实验.采用FTIR对P(AM/DMDAAC/AA)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水溶液聚合方法可以合成预期的P(AM/DMDAAC/AA)共聚物产品,所得产品分子量高、溶解速度快,共聚物作为纸张增强剂对纸张的增强和助滤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耐电解质性能比较好的增稠剂,以丙烯酸和自制丙烯类单体ZXDW为原料,Span-80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共聚合成制备了耐电解质增稠剂,并对其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实验表明:单体中和度对产品的增稠能力影响较大,其次为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水相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对产品的耐电解质性能影响较大,其次为单体中和度,水相单体浓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成增稠剂较佳工艺条件:单体中和度75%(对单体总物质的量),水相单体浓度40%,单体配比(n(ZXDW)∶n(AA))2∶8,交联剂用量0.1%(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用量0.1%(对单体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溶液中实施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的共聚合,制备了含有阴离子性基团(—COO?),以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多元共聚物;测定了共聚物的特性黏数、共聚物纯水溶液、盐水溶液以及不同温度下的表观黏度,考察了交联剂对共聚物水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AA的摩尔分数35%时,共聚物表观`黏度最大;MBAA(质量分数=0.06%)的加入使共聚物的表观黏度提高了1倍,耐温及耐盐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阳离子共聚物的性能,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合成高固含量、高级分子量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引发剂种类单体浓度,共聚单体配比以及油水体积比对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后水解法制备AM/AA/AMPS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主要原料,引入辅助共聚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磺酸(AMPS),采用胶束聚合技术和后加碱水解法,制备了AM/丙烯酸(AA)/AMPS耐温抗盐驱油聚合物。考察了水解剂、水解温度、水解时间、水解剂用量等因素在后水解过程中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证明最佳合成条件为:水解剂为质量分数8%的NaOH,水解温度85℃,水解时间3 h。  相似文献   

14.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温型降滤失剂。通过正交试验和条件试验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引发温度40℃,引发剂质量分数0.010%,pH=4.0,m(AMPS)∶m(AM)∶m(AA)=10∶26∶4,在此条件下得到产物特性黏数为7.52 dL.g-1。对其结构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在淡水基浆中对产品的降滤失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耐温和降滤失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辽河油田高凝原油含蜡、沥清质、胶质高的特点,研制出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醇质共聚物和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醇质共聚物两种降凝剂,并将其以3:1比例复配,使得原油凝固点降低6~8℃,粘度降低率为66.7%.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降凝剂处理前后原油的凝点和表观粘度 ,研究了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考察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原油———辽河油和一种混合油对几种降凝剂的感受性 ,选择出合适的降凝剂。对于一定的原油 ,当降凝剂选定后 ,降凝效果主要取决于处理条件。通过降凝剂不同加入温度、降凝剂不同注入量对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 ,得到降凝剂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 ,在现有的几种降凝剂中 ,丙烯酸C18醇酯 -马来酸酐共聚物对辽河油降凝效果最为显著 ,苯乙烯 -马来酸C2 2 -2 4 混醇酯共聚物对混合油降凝效果最为显著 ;现有降凝剂合理复配对原油降凝效果会有显著改善 ;降凝剂加入温度有一个最佳值 ;当降凝剂加入量达到一定值后 ,原油流变参数的变化将非常平缓并逐渐趋近于一个极限  相似文献   

17.
AMPS/AM的合成及其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盐性较好的阴离子单体AMPS与丙烯酰胺聚合,制备了一种阴离子型二元共聚物.一定浓度的共聚物溶液在NaCl、CaCl2存在下的粘度保留值与PAM同比增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成分相对简单的轻质油(V(石油醚):V(苯)=9:1)作为模拟油取代成分复杂的原油配制模拟采出水,详细探究了驱油剂影响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机理。采用超低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分析仪和界面流变仪对油水界面张力、油滴表面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流变进行测定,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聚合物)、石油磺酸盐(WPS,表面活性剂)和矿化度对模拟采出水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PS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模拟采出水更加稳定。HPAM能够增加模拟采出水体相黏度,但对其最终乳化稳定性影响较小。矿化度增加显著增强了模拟采出水乳化稳定性,从而为进一步加深对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