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稀土镧对氧化钼氢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采用SEM、X射线衍射、化学元素分析、物理分析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稀土镧对氧化钼氢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镧在氧化钼的还原钼粉中以氧化物及钼酸盐形式存在,还原后所得的钼粉颗粒大多为规则形状的多面体,稀土镧和铝相似,强烈地抑制钼氧化物氢还原钼粉颗粒的长大。添加的镧元素分布越不均匀,还原钼粉的粒度分布就越分散。  相似文献   

2.
钼压坯的挠曲强度是衡量钼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钼粉的粒度分布、费氏粒度、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以及颗粒形貌等对钼压坯挠曲强度的影响研究,探讨其相互关系,有利于产品质量管理前置。研究结果表明,钼压坯的挠曲强度值的大小取决于钼粉的颗粒团聚状况和粒度分布;钼粉的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越大,钼粉中小颗粒聚集和颗粒熔融形成的"硬"团聚越少,粒度分布越接近标准正态分布,所得压坯的挠曲强度值则高。  相似文献   

3.
周伟  卢静  陈双柏  蒋兵 《中国钼业》2010,34(4):35-38
钼粉中普遍存在的粗大、聚集颗粒降低了钼粉的松装密度、摇实密度,使钼粉在松装时形成拱桥效应,影响钼粉的压制性能;进而在制备TZC钼合金顶头过程中直接形成粗大晶粒或因烧结长大而形成异常粗晶,造成顶头使用性能差。利用物理破碎机对钼粉进行机械粉碎试验后,消除了钼粉中的粗大、聚集颗粒,提高钼粉的松装密度、摇实密度,对改善钼粉的粒度组成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进而也使钼合金顶头的密度相应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掺杂含量Si-Al-K钼粉的还原、烧结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钼粉粒度及掺杂元素残留量对钼棒烧结的影响。通过密度测定、断口SEM检测表明:Si-Al-K钼粉的粒度、掺杂元素残留量是影响Si-Al-K钼粉烧结密度的两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锦  卜春阳 《中国钼业》2006,30(3):43-46
采用特殊制备前驱粉和液一固掺杂方式制备出弥散强化稀土钼镧合金,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掺杂方式对钼镧合金烧结体中第二相的粒度分布和形貌,证实了钼基体中La2O3颗粒的存在,分析了第二相粒子在钼基体中的分布规律,测定了钼丝的拉伸性能,根据奥洛万机制,引入位错可滑移宽度的概念,分析了粒子尺度对材料硬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小尺度第二相粒子强化钼合金加工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稀土镧在La-Mo合金粉中的存在形式及对钼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茹 《中国钨业》2010,25(3):35-37
通过对添加硝酸镧的二氧化钼在不同温度还原后钼粉的X射线衍射检测分析,研究了稀土镧在La-Mo合金粉中的存在形式;对La-Mo合金粉的粒度、氧含量、SEM照片等结果与纯钼粉对比分析,研究了稀土镧对La-Mo合金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还原的进行,稀土镧由以La2O3和钼酸镧的形式存在,逐渐转化为以唯一的La2O3形式存在;稀土镧强烈地抑制了钼粉颗粒的长大;由于稀土镧的加入,钼粉氧含量增加;La-Mo合金粉形貌为规则的多面体,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7.
罗锋  王迪  马会 《中国钼业》2012,36(6):55-59
初步研究了原料种类、原料指标、还原工艺(温度,氢气流量,装舟量,推舟速度)、氢气露点、氢气压力、设备类型等各种因素对La2O3掺杂钼粉粒度的影响规律,并指导工艺调节实现La2O3掺杂钼粉粒度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掺杂La2O3、Y2O3、CeO2稀土氧化物颗粒对钼合金的粉末物性、烧结进程、制品的烧结致密度及压力加工丝材的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掺杂稀土氧化物粒子细化了钼粉的粒度,降低了松装密度和粒度分布范围,同时导致粉末团聚现象增多;稀土氧化物粒子延迟了钼合金的烧结进程,降低了烧结制品的致密度,同时细化了烧结体晶粒尺寸。稀土氧化物粒子以弥散强化和细晶强化的形式,提高了钼合金丝的室温强度。CeO2显著提高了钼合金丝的室温韧性,La2O3、Y2O3则降低了钼合金丝的室温韧性。  相似文献   

9.
稀土掺杂钼制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掺杂稀土制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列举了几种常用的稀土化合物掺杂方法,并对掺杂稀土钼粉、钼丝、钼板等的生产方法和采取的工艺措施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稀土钼制品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产中大尺寸掺镧钼棒烧结后出现的组织均匀性问题,对原料钼粉的粒度组成、烧结方式及工艺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钼粉粒度组成和烧结工艺均对大规格钼棒坯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在利用中频炉进行烧结时降低升温速率、延长烧结时间,容易得到组织均匀的大规格掺镧钼棒坯制品。而钼粉粒度分布范围越窄,粒度组成中细和粗颗粒粉含量相对较少时,合金钼棒烧结后容易得到均匀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稀土Y对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LM)用PH13 8Mo钢粉末特性的影响,并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霍尔流速计、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不同Y含量的PH13-8Mo钢粉末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粉末中Y含量的增加,金属粉末的松装密度从3.73提高到3.93g/cm3,50g粉末的自由流动时间从25.44减小到25.11s,粉末的流动性变好。同时,PH13 8Mo钢粉末的平均粒径从37.29减小到30.99μm,粉末的粒度分布区间变窄。研究还发现,不含Y的PH13-8Mo钢粉末的组织由树枝晶和等轴晶组成,而Y质量分数为0.080%的PH13 8Mo钢粉末的组织均由等轴晶组成。综上,在PH13.8Mo钢粉末中加入稀土Y,粉末的特性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液掺杂工艺制得稀土掺杂钼粉及钼(合金)坯,通过调整掺杂稀土的种类及含量考察了其对钼粉及钼(合金)坯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稀土的种类和掺杂含量的变化对Mo - La -Y复合粉体的形貌及尺寸的影响不明显;钼(合金)坯基体颗粒总体上随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变细,而在相同掺杂含量下,双元掺杂比单元掺杂的细化作用更...  相似文献   

13.
以偏钨酸铵(AMT)、柠檬酸和硝酸铈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稀土CeO2掺杂纳米钨粉。通过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法(BET)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粉体的合成工艺、物相、颗粒形貌和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pH值为1时,还原后的粉体颗粒呈准球形,无团聚,稀土元素以CeO2形式存在且均匀地分布在钨粉中,平均颗粒粒径为80nm左右,满足制备高性能掺杂稀土氧化物亚微米结构浸渍阴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多种稀土粉体粒度测量中分散剂、分散时间、样品种类、样品浓度、折射率及测定误差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在测量过程中影响稀土粉体粒度的因素,确定了激光法测定稀土粉体粒度的测量条件。并可由测定结果来推断粉体的球形状况。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止还原的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对掺杂钨粉还原过程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还原工艺条件下,稀土元素能使掺杂钨粉的还原速率减小,分裂时间更晚,但最终的钨粉粒度更细小,可获得几百纳米的超细钨粉。还原后,粉末的形貌由准球形转变为规则的立方体形。稀土元素还促进钨粉中钾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玮  古宏晨  胡英 《稀土》2001,22(5):45-48
稀土粉体(氢氧化稀土、稀土碳酸盐、稀土草酸盐、稀土氧化物和氟化物等)的颗粒性能方面的指标对稀土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晶粒特性、表面特性、颗粒特性、颗粒群特性和应用特性等五方面构成了稀土粉体性能的评价体系.本文对颗粒特性的评价进行了讨论,颗粒大小分布、颗粒形状、颗粒团聚参数、团聚强度、团聚体结构、孔隙率是描述颗粒特性的六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钼中添加稀土氧化物对几种钼丝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能够获得细小均匀的还原钼粉,烧结后的钼坯条的晶粒细小均匀,掺杂提高了钼丝材的室温强度和再结晶温度,这种稀土钼丝材经1700℃高温退火后具有良好的延伸率,有利于热阴极用的定型加工。  相似文献   

18.
高速钢磨屑再生合金基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硅热法回收高速钢磨屑中的W,Mo,Cr,V并冶炼再生合金基料的原理及工艺过程,对原料粒度,还原剂,石灰及单位热效应对回收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硅热法回收工艺是可行的,W,Mo回收率在95%以上,Cr回收率大于55%,V回收率不低于20%,冶炼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可满足炼钢使用要求,充分做到了废物利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