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冶炼厂广泛采用渣缓冷工艺回收炉渣中的铜,该工艺可以提高铜的回收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铜熔炼渣的缓冷工艺和主要设施,讨论了渣缓冷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为铜熔炼渣缓冷工艺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铜火法冶炼炉渣选矿后回炉再炼,是炉渣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提高了全厂铜回收率;炉渣缓冷作为炉渣选矿前的重要工序,其工艺技术方案对缓冷效果和选矿指标影响很大。目前各铜冶炼渣缓冷场采用的技术方案各有利弊,就多种渣缓冷场的渣包排布、设备配置及新技术应用实践进行探讨,为铜冶炼炉渣缓冷场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展望了渣缓冷工艺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铜冶炼炉渣缓冷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铜冶炼厂广泛采用缓冷工艺回收炉渣中铜,该工艺可以提高冶炼厂铜回收率和冶炼炉对原料的适应性。缓冷炉渣经过选矿后,铜精矿返回冶炼系统,尾矿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介绍了铜冶炼炉渣缓冷工艺及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铜冶炼渣选厂的生产情况,跟踪了相同生产条件下的缓冷渣浮选和速冷渣浮选的生产指标。一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缓冷渣浮选在生产指标、钢球单耗、磨矿、脱水、精矿品位、冶炼效率、电单耗、生产成本以及节能效果等方面均优于速冷渣。  相似文献   

5.
云南某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主要生产工艺是铜火法冶炼,每天产生电炉缓冷渣约600 t,年产生缓冷渣18万t,该渣平均含铜品位为0.60%、银品位为5.70 g/t,还含有其他金属;该渣进行渣场集中堆存,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为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对该铜冶炼厂的电炉缓冷渣进行选矿回收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提出渣中铜矿物的回收技术工艺方向,为该公司回收渣中铜金属的可行建设选厂及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铜冶炼过程中,缓冷渣作为中间产品,铜经过浮选方法回收,银作为副产品,浮选时也可收回到渣精矿中,所以,测定银在缓冷渣中的含量,对提高银的回收率至关重要。本文就铜缓冷渣中银含量采用AAS法测定的结果进行评定,对影响测定结果的各个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并对一个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7.
ISP工艺冶炼铅锌,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处理高含杂铅锌精矿、铅锌氧化物料等,在Cu回收过程中,部分Cu损失在最终弃渣——烟化炉渣中,损失率大约为1%。本文对冷却方式及缓冷时间、炉渣矿物学性质、磨矿细度等对铜回收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烟化炉渣自然缓冷48 h以上,控制前期冶炼环节的工艺技术条件尽量降低渣中硫化铜含量,磨矿细度为90%-325目条件下进行了闭路试验,试验中铜精矿品位可达到19.31%,回收率可达到81.13%。该试验结果说明缓冷-浮选法是ISP工艺烟化炉渣回收铜可行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8.
铜冶炼渣是一种重要的可回收铜资源。本文详细分析了白银公司1 370 kt/a铜冶炼渣资源处理工程采取铜冶炼炉渣经一定时间缓冷后送选矿,产出铜精矿再返回铜熔炼配料回收铜的技术处理方案。实践证明,渣选矿工艺的铜金属回收率较高,是铜冶炼渣资源处理回收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某铜冶炼厂采用渣包保温缓冷+浮选法的联合工艺从炉渣中回收金属铜。缓冷渣包的高效利用对该工艺的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采用该冶炼厂的浮选工艺流程,针对渣包不同缓冷时间下的炉渣进行单独浮选试验,研究渣包不同缓冷时间对铜浮选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当渣包缓冷时间为10 h时,炉渣浮选铜回收率为95.71%,尾矿品位为0.28%,获得了较好的浮选指标。通过显微分析和尾矿粒度分析,不同渣包缓冷时间下的炉渣含铜物质嵌布粒度不同,缓冷时间越短,较细颗粒含量越多,细颗粒不能有效的单体解离是影响浮选指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冷却条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铜炉渣冷却过程的相关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保温渣包的优化设计、缓冷过程的在线监控与管理、国产抱罐车的应用等措施,有效保证了铜冶炼炉渣缓冷质量,达到了降本增效、保障生产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