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张赐容  黄易云  宁平 《广州化工》2013,(15):106-108,181
使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即使在低剂量时也具有很高的减水性能。实验证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土的粘度,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使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缓凝作用,对比实验发现,使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比使用磺化萘系减水剂凝固时间要长。使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28天后的混凝土强度比使用磺化萘系减水剂要提高10%以上。实验还证明使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时,同时添加消泡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含气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减水剂的种类和掺量对水泥胶砂扩展度、凝结时间以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羧酸系和奈系减水剂掺量的增加,水泥胶砂的扩展度逐渐增大。聚羧酸系和奈系减水剂均对水泥有缓凝作用。适量聚羧酸系和奈系减水剂的加入均可提高水泥胶砂的抗折和抗压强度。综合考虑,掺入适量聚羧酸系系减水剂的水泥胶砂比掺入奈系减水剂的水泥胶砂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外加剂在现代混凝土工程技术中已是必不可少的组份。而新型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也早已成功应用于高铁、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中。但是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介绍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商品混凝土使用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为扩大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葛欣  于连林  刘晓杰 《上海化工》2014,39(10):15-19
目前,混凝土减水剂主要以聚羧酸和萘系两种为主。聚羧酸减水剂(PCEs)在应用过程中对泥土过于敏感,性能急剧下降,而萘系具有很好的抗泥性,这也是萘系减水剂在砂石含泥量较高的商砼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要在商砼领域大规模推广聚羧酸减水剂,增强其抗泥性是关键所在。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手段,研究泥土对不同结构的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规律,并且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对不同含泥量砂浆的分散性能,实验发现水泥浆显著提升了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饱和吸附量,并初步发现短主链、短侧链的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散作用及其引气性能(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减水剂官能团种类及比例,引发剂、链转移剂对其在水泥浆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官能团比例及调整分子量合成了一种引气惟低且分散性高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分析了官能团比例和分子量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引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分子量及其分布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散性能及其饱和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合适的官能团比例是降低聚羧酸系减水剂引气性的前提.官能团比例合适时,分子量过高将导致其引气性增强,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水泥净浆中的分散性低,且在水泥砂浆中的饱和掺量高.  相似文献   

6.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作用机理、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的影响因素.简要概述了国内外聚羧酸系混凝上减水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内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介绍了其作用机理、合成方法;综述了国内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直链的超支化聚酯对聚羧酸系减水剂进行改性制备超支化聚酯接枝聚羧酸系减水剂。首先以乙酸乙酯为溶剂,以顺丁烯二酸酐和乙二醇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直链超支化聚酯;再将直链超支化聚酯接枝到聚羧酸减水剂上合成超支化聚酯接枝聚羧酸系减水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引发剂的用量对减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国军 《粉煤灰》2014,(2):29-30
通过在机制砂泵送混凝土中测试聚羧酸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的"适宜掺量范围",对比两种外加剂的掺量-混凝土用水量变化趋势,确认了目前已经有一些聚羧酸减水剂产品在机制砂泵送混凝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敏感性"已经远远低于萘系减水剂。  相似文献   

10.
聚羧酸系减水剂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减水剂,是国内外减水剂研究的热点。介绍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大单体的种类及特点,围绕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可通过引入功能化的聚醚单体,开发具有减缩性、低引气性和早强的功能化产品,以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环保型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了多种交联单体参与乳液聚合,确定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为硬单体,软、硬比为5:1,选用环氧丙烯酸酯为活性单体,用量为5%~6%,阴、非离子乳化剂用量比例1:2~3,乳化剂为2.5%~3%,引发剂用量0.3%,温度控制在80~85℃,合成的粘合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释放游离甲醛,产品性能如摩擦牢度、手感、成膜性能及乳液稳定性优良,属新一代的环保型粘合剂。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各种清管器的结构及其不同的功能,对球型清管器的设计和选用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皮碗型清管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提出了当前清管器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清管器遇到的挑战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陈欣  余国核  王茜 《清洗世界》2011,27(3):19-23
详细介绍了各种清管器的结构及其不同的功能,对球型清管器的设计和选用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皮碗型清管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提出了当前清管器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清管器遇到的挑战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从高分子化学角度提出下一世纪漆酶与生漆化学发展研究方向的建议,如下: 1.新漆酶的制备与重建。2.新型化学活性与生物活性聚合物的制备。3.用新的支持物制备漆酶。4.新的漆酶的合成。5.漆酚的新的光敏聚合。6。漆酚的光化学与新型半导体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王涛  李敏  陈虹  李超毅 《广东化工》2011,38(6):45-47
研究了弱酸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对钼(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酸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3时吸附性能最好,离子交换纤维对钼(Ⅵ)的吸附以液膜扩散为主,交换速度很快,30 min即可达到吸附饱和,吸附速率常数为0.231 s-1,离子交换过程服从Freundlish等温式,温度和流速影响动态吸附性能,使得穿透曲线和穿透时间发生改变,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的优点,且解吸性能良好,可以进行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16.
马路遥  吕效平  韩萍芳 《现代化工》2012,32(5):71-74,76
用烷基苯磺酸钠、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和MOA多元复配乳化剂制备了微乳化柴油。此柴油微乳液粒径在60 nm左右,乳液颗粒分布均匀,且实验重复性好。在温度为45℃,搅拌时间为60 min,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水质量分数为15%条件下,对制得的微乳化柴油的十六烷值、闪点、黏度等理化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均满足0#普通柴油国标标准。通过柴油发电机组台架试验,微乳化柴油最高节油率约为7.5%,比纯柴油烟度降低83.1%,NOx排放量比纯柴油降低86.5%。研究了该微乳化柴油的热稳定性,通过微乳化柴油高温稳定时间(80℃)与常温稳定时间之间的近似关系推得其常温稳定时间。此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测定常温稳定时间的方法而言,可节省大量检测时间。经实验证明,高温稳定时间在30 min以上的柴油微乳液,可以储存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宇平  章于川 《塑料助剂》2013,(4):31-34,43
制备了聚氯乙烯/粉煤灰复合材料,研究了粉煤灰的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处理粉煤灰的效果最好,不做处理的效果最差;粉煤灰会降低PVC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添加5份处理过的粉煤灰可以提高PVC材料的拉伸强度;添加粉煤灰可以提高PVC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同时,耐温性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翊  关薇薇 《应用化工》2002,31(1):47-48
以自然放置法和线性变温法研究了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的稳定性 ,二者结论一致。其反应活化能 :138 15 15kJ/mol,2 5℃反应速度常数为 1 0 6 73× 10 -4/d。建立了反应速度常数K与温度T间关系的方程。可准确计算其有效期 ,正确预测贮存后其真实浓度。并分析了其分解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19.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利用α或β-葡萄糖五乙酸酯合成过程的副产物混合型葡萄糖五乙酸酯在溶剂中构型转化合成α-葡萄糖五乙酸酯,研究了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溶剂选用w (乙酸酐)=80%的乙酸酐/乙酸混合溶剂,催化剂的用量为副产物质量的10%,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90℃,合成总收率可达75.4%。最后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磁化水、煤对鸡西烟煤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确定了影响粘度的主次因素和各自的最佳配比条件,结果表明:磁化水配制水煤浆时影响其粘度的主次因素为水质、磁感应强度、磁化时间;磁化水的最佳制浆条件为蒸馏水、磁感应强度547Gs、磁化时间10min。磁化煤对水煤浆各因素的影响主次因素为磁感应强度、水质、磁化时间,最佳的制浆条件为自来水,磁感应强度576Gs,磁化时间30min。并对水煤浆的磁化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