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2~#高炉第二代大修时,将容积由1436m~3扩大到1536m~3。1982年6月15日大修后投产,至1985年3月16日停炉中修,共生产2年零9个月,生产生铁204.5万t,扣除待料休风80天,平均利用系数为1.35t/m~3·d。  相似文献   

2.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 4 #75 0m3高炉于2 0 0 3年10月4日建成投产,其高径比为2 785 ,设18个风口,1个铁口,紧凑型串罐无料钟炉顶,顶燃式热风炉3座,图拉法渣处理系统。4 #高炉开炉3天达产,利用系数2 .4 4t/ (m3.d) ,达产后炉况稳定顺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逐步改善。1 开炉方案4 #75 0m3采用木柴填充炉缸的开炉方法。炉料结构:净焦、空焦、正常料。全炉焦比3.0t/t,正常料焦比0 .90t/t。空焦、正常料炉渣碱度为1.0 ,全炉碱度0 .6 5。根据炉体不同部位确定合适的布料角度,以避免炉料碰击炉墙。正常料矿批10t。送风面积0 .113m2 ,开炉…  相似文献   

3.
对新钢7号高炉第6次空料线喷涂造衬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此次喷涂平均喷涂厚度227 mm,休风44 h后顺利开炉,第二天炉况转顺,风口全开,达到了安全停炉、按时喷涂、快速开炉、改善指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蒲德忠 《炼铁》1989,8(6):58-59
我厂2号高炉(185m)于1989年2月3日休风。原计划休风15天,由于焦炭供应紧张,被迫超计划休风19天,定于3月8日复风开炉。当时炉腰、炉腹表面温度已接近环境温度(约20℃)。各风口区部分焦炭已燃烧成灰。铁口平面上有300~600mm 的渣铁冷凝层。炉顶料面比休风时下降500mm。依据《炼铁》1988年第6期报道的“爆  相似文献   

5.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第二炼铁厂现有两座高炉分别为 1#炉 12 0m3、2 #炉 16 0m3,为了强化冶炼 ,提高高炉的生铁产量 ,不断深挖潜力 ,注重科技创新 ,进入 2 0 0 3年 ,推出科技创新举措 ,将风机能力扩大 ,2 #炉改用D90 0风机 ,1#炉沿用原 2 #炉D6 0 0风机。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风机的潜力 ,经过调试运行 ,针对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炉况波动 ,采取了调整风口配置、扩大风口直径、调整料制、扩大矿批、优化槽下程序、提高拉料速度等一系列措施 ,炉况现已基本正常 ,高炉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6月份高炉有效容积系数达 3 888t/m3.d ,创历史最好水平。 2 …  相似文献   

6.
京浜钢铁厂,有二座容积各为4052m~3的大型高炉。1号高炉于1976年11月12日点火投产,2号高炉于1979年7月14日点火投产。1号高炉工作了12年9个月,于1989年7月14日停炉大修,一代炉役期总产量33,978,630吨(单位炉容产量8394t/m~3)。大修期间进行重大的技术改造,扩容与改为无钟炉顶等,总工期(从停炉最后一次铁到开炉出第一次铁)为137天,1989年11月28  相似文献   

7.
马全强  高胜  赵高峰 《山西冶金》2023,(11):136-138
通才2号1 860 m3高炉于2022年11月15日停炉中修,停炉后进行热风炉检修、矿槽衬板改造、风口浇筑、铁口修复、炉体喷涂等工作。中修结束后,开炉采用炉缸全木柴开炉,通过科学配料计算、开炉装料校核、料流轨迹测量、合理选择操作制度、快速富氧喷煤、加强炉前渣铁排放等措施,实现了送风1 h快速引煤气、7 h出铁、40 h全风操作和4 d达产,高炉利用系数、煤比、燃料比等指标稳步优化,实现了高炉安全开炉和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8.
王徐波 《山西冶金》2024,(1):124-126
根据公司生产计划要求,莱钢1号1 880 m3高炉于2023年9月7日12:00开始降料线停炉。9月8日2:08,料线降至预定位置(22.7 m),安全休风停炉。停炉过程安全、顺利、快速,各项参数控制到位。本次降料线总计耗时14 h 8 min、耗风198.4万m3、打水1 834 m3,出铁3炉。20:56,开始放残铁。9日00:36,残铁放完,共计放残铁386.25 t。通过精心组织,1 880 m3高炉安全顺利停炉,并创造了停炉降料线用时最短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包头钢铁公司3号高炉(1800m~3)于1988年7月6日停炉进行大修改造,经过半年紧张施工于1989年1月6日点火送风,1月7日顺利出铁。该高炉设有2个铁口(其夹角为30°)、1个渣口、24个风口。出铁场设有30t 推力的液压泥炮、折叠式液压堵渣机和液压摇动流咀,铁水主沟采用水冷方式。高炉为岛式布置,炉体为钢结构大框架。风、渣、铁口区采用异型大块炭砖砌筑,其中有3个风口试用氮化硅结合的炭化硅砖。炉底为炭砖综合水冷炉底结构。炉顶为并罐无料钟装置,通过受料漏斗下方翻板向左、右料罐装料。料罐有效容积  相似文献   

10.
<正>涟钢6#高炉于2003年12月4日投产,设计炉容为2200 m3,已生产11年零4个月,至2015年2月8日,共产铁2200万t,单位炉容产铁10000t/m3,进入炉役后期。2014年6月1日起,1#、3#铁口之间圆周方向1、2段冷却壁交接区域炉皮温度偏高,最高甚至达到100℃;热电偶"×8"(埋入深度25mm)出现创新高温度,达565℃。为此,对6#高炉炉缸进行了压力罐浆等护炉措施。1 6#高炉炉底结构炉底结构见图1。炉缸底部配置了二层大块碳砖,第一层碳砖高为1200mm,第二层碳砖高为  相似文献   

11.
包钢4号高炉于1995年11月14日建成投产,有效容积为2 200m3.2003年2月22日停炉中修,2003年3月31日22:58点火送风,经过精心操作,合理调剂,第8天利用系数即达到2.023 t/(m3·d).  相似文献   

12.
4号高炉容积为2516m~3,于1970年9月30日投产,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采用全炭砖水冷薄炉底的大型高炉。该高炉于1984年7月11日停炉大修,同年10月31日送风进入第二炉役。大修后的炉型较第一代合理,炉形趋于矮胖,风口增加至28个;炉缸高度从3.7m增加到4.0m;加深死铁层至1050mm;使用贯流式风口并配高压水;使用新型长寿热风阀;上料系统用PC-584计算机控制;炉前采用液压矮硷、大布袋除尘等技术。实践证明,这些技术措施对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均有一定的效果。从炉龄和设备完整状况来看,4号高炉  相似文献   

13.
马钢1#2 500m3高炉于1994年投产,设计寿命8年,到2005年4月2#铁口区域炉缸冷却壁水温差出现异常升高现象,高炉已经到了炉役末期。通过有效地使用操作技术和护炉技术来调整高炉,强化高炉操作管理和基础管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在炉役末期延续了原有的高水平,高炉利用系数基本达到2.4t/m^3.d,保证了高炉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达到了护炉保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由于塌料形成管道,因处理不及时,最终导致炉凉事故;顶温高达850~900℃,悬料;高顶温造成炉喉钢砖结厚、粘料,炉料顶住溜槽,造成溜槽不能正常旋转和倾动。休风处理上部及炉喉钢砖结厚后,开风,堵风口,小矿批、轻负荷逐步恢复炉况。第3天利用系数达3.167(t/m^3·d),第4天达3.769(t/m^3·d),炉况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针对攀钢4^#高炉炉龄已近12年,冷却壁、冷却板破损严重的情况,于2001年7月进行休风全喷涂,采用先变全块矿与均渣洗炉,炉顶打水控制炉顶温度,炉缸预留残铁深空料线至风口线的停炉操作方法,做到了安全经济停炉。  相似文献   

16.
涟钢四号高炉(320m2)于2007年2月5日6时50分开始顽固悬料,历时36个小时,经过多次人工坐料(包括休风坐料)才坐料成功。恢复期间的风口灌渣,风口烧穿,主沟堆积,反复休风等诸多因素影响了炉况的正常恢复。期间采用了萤石洗炉,堵风口,改变布料矩阵,改善原燃料质量,缩小矿批,调整负荷,降低炉渣碱度及高压氧枪轮番烧铁口等措施,历时3天多,才恢复正常炉况。  相似文献   

17.
邓新民 《炼铁》2002,21(4):41-42
1 引言 2001年12月31日,因马钢2500 m~3高炉4号热风炉助燃空气支管波纹管断裂,造成高炉紧急休风,引起风口灌渣。休风约8 h处理灌渣的风口,复风后炉况失常,历时7天,炉况才恢复正常。在这次炉况失常中,共损失产量约2万t,多加焦炭约3800 t。本文  相似文献   

18.
何其斌 《炼铁》1995,14(5):55-56
1 前言 湘钢1号高炉(740m~3)第二代于1977年10月9日点火开炉至1994年7月31日停炉大修(1988年12月底中修一次),炉役为16年零9个月22天,共产合格生铁4437903.8t。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产铁5997t,成为长寿高炉之一。  相似文献   

19.
炉况顺行焦炭负荷软熔带渣比上部犤炉料犦调节下部犤鼓风犦调节高炉作业率休风率高炉寿命悬料崩料沟流结瘤炉缸冻结开炉停炉积铁炉型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炉底炉腹角炉身角有效容积工作容积铁口渣口风口窥视孔风口水套渣口水套风口弯头热风围管堵渣机泥炮开铁口机铁水铁[水]罐鱼雷车主铁沟出铁场铁沟渣沟渣罐撇渣器冷却水箱冷却壁汽化冷却热风炉燃烧室燃烧器热风阀furnaceconditionsmoothrunningcokeload,oretocokeratiocohesivezone,softeningzoneslagtoironratio,slagratioburdenconditioningblastconditioningoperatingrateofblastfurnac…  相似文献   

20.
高炉煤气流的合理分布是是高炉生产最重要环节,日常生产过程中煤气流变化与操作参数匹配是高炉操作的重点,5#高炉通过煤气流的合理控制实现了11年零6个月炉役情况下保持2.65 t/m3·d利用系数、燃料比505 kg/t铁的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