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线路斜穿地形等高线、隧道与山体呈斜交进洞及洞口段存在浅埋和偏压等情况是高速公路选线不可避免地常见问题,为此洞门位置的选定对边坡稳定和施工难度有较大影响。文章以三淅高速公路西安岭隧道为背景,针对施工时洞口段产生初期支护变形侵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斜交进洞洞口的地质、设计和施工情况,研究了隧道洞口施工异常段支护设计形式及变形情况,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异常变形和开裂的综合原因,结合既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的处治对策,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1工程概况 由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云南大保高速公路第十二标段山王庙隧道进口位于滇西地区一处山脚下.由于地形限制,隧道下行线进洞段位于与山坡走向小角度斜交方向上,原设计考虑到偏压以及进洞覆盖层厚度,设计了一段15米长的有抗偏压拦墙的明洞。  相似文献   

3.
浅埋偏压会对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结构产生很大影响,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垮塌。利用FLAC3D 程序对烟海高速公路解家河隧道穿越浅埋偏压洞段采用的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解家河隧道在采用不同开挖工序时各阶段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结合现场监测断面的量测成果,经过数据整理和计算得到解家河隧道浅埋偏压洞段围岩及支护的受力特征,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所得结论为解家河隧道顺利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为具有类似地质、地形情况的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合地质预报在某隧道明洞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隧道出洞口附近易出现塌方、冒顶等地质灾害,为防止这类灾害的发生,施工前必须对隧道前方地质情况做出准确判断.文章分别介绍了隧道地震波法(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TSP)和地质雷达法(ground pener rating radar, GPR)两种常用的地质预报方法,并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对某隧道明洞段进行了探测.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探测结果,确定地面冲沟所在位置及掌子面前方岩体含水情况,并做出该区域不会揭露明洞的判断;同时结合地质雷达对拱顶进行连续跟踪探测,得到了顶板的厚度.最后,探测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综合地质预报的手段,能够较准确的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指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5.
依托西安地铁3号线近接地裂缝区域的某暗挖隧道施工塌方案例,对引起坍塌的水文地质、施工行为诱因进行了分析。通过离散元软件进一步模拟隧道坍塌过程,发现隧道上部初支结构加速了“力链”的形成。在塌方案例中,通过一系列处治措施保证了土层结构安全,未引发次生灾害。现场监测数据有效地验证了险情处治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表降水为塌方重要诱因,软弱地层隧道暗挖时应保证隧道结构尽快成环,并确保底部土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隧道浅埋偏压段超前预测与围岩稳定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浅埋偏压段的围岩稳定性,以烟海高速解家河隧道为例,采用地质雷达进行了地质超前预测,并针对探测结果,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确定了超前注浆、超前小导管的施工方法。最后采用现场监控量测的方法对浅埋偏压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数据稳定,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可行;浅埋偏压段洞室稳定,确保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晓峰 《商品与质量》2022,(27):109-111
浅埋段是公路隧道项目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结构,其直接关系到隧道项目施工安全与质量,所以应结合隧道项目实际合理采用浅埋段处治技术,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施工.文章以公路工程隧道项目为例,首先分析了隧道浅埋段的围岩加固与支护方案,然后从钻孔施工、注浆施工方面重点研究了洞身浅埋段地表注浆加固处治技术.实践表明,此项目采用地表注浆...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对隧道围岩的扰动规律,以义东高速防军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隧道进口小净距段三维模型并分析其空间效应,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模拟隧道洞口段动态施工过程,研究了隧道围岩位移场和应力场演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现象且先行洞和后行洞开挖前期对地表沉降位移影响较大;隧道开挖面空间约束的作用范围为开挖面前后1~1.5倍洞径;开挖面前后0.5倍洞径范围为强影响区,0.5~1倍洞径范围为弱影响区;后行洞开挖对围岩主应力偏压比影响较小,后行洞开挖后拱脚位置受偏压影响较大,隧道施工时应及时封闭支护结构,还应对应力集中位置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9.
隧道的偏压是影响隧道洞口段边坡安全稳定性和洞口顺利施工的主要因素.在偏压洞口处设置挡墙已成为保障偏压隧道进出洞施工安全以及边坡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结合宜巴高速公路庙湾1号隧道偏压洞口高边坡的挡墙施工方案进行计算与优化.首先采用改进条分法进行分析,提出隧道开挖削弱坡体抗滑力的力学模型,进行了洞口开挖前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计算;其次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隧道洞口坡体滑移带进行计算,对不同挡墙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先施作挡墙再进行隧道洞口施工较为安全经济.分析结果为偏压隧道的挡墙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布陇箐隧道上行线的塌方,通过对塌方原因的分析,针对隧道的地形地质特点,提出了处理坍塌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用该方案顺利通过偏压、塌方段隧道,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以期对今后偏压、塌方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隧道洞口大都会面临围岩破碎、浅埋和偏压等不良地质地形情况,现行规范只给出了偏压隧道衬砌荷载的计算方法。对于破碎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根据现场情况及实测的衬砌受力和变形特征表明其与规范假定不同,不宜直接利用规范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及隧道三维数值分析结果提出了浅埋偏压隧道破碎围岩的破坏模式,即隧道开挖后深埋侧岩体滑塌下落挤压支护结构使其向外侧变形,从而外侧支护受到被动土压力。根据提出的破坏模式,将隧道开挖后围岩主要分为滑塌区和被动区,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推导出了衬砌荷载的计算公式。将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对比发现,对于围岩极其破碎且存在较严重偏压的浅埋隧道工程,提出的计算方法比采用规范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石红高速大中山1#双连拱浅埋偏压隧道,选择典型断面,埋设监控量测设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进行适时的监测,对监控量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监控量测的信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围岩变形和支护受力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浅埋偏压隧道在偏压作用下和施工扰动下的受力特征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隧道在偏压作用下有向浅埋侧偏移的趋势,在进行隧道开挖过程中,减少偏压侧不平衡推力对于保证隧道的安全稳定有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破碎岩体浅埋偏压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和进洞工法的取选,选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广西岭顶隧道分别采用三层台阶法、中隔墙法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施工方法下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及塑性区分布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隧道存在明显的浅埋和偏压作用,进洞适宜采用中隔墙法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作业,能较好地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在该工程条件下,中隔墙法对拱顶和地表的沉降变形控制较好,而双侧壁导坑法对拱腰处的变形控制更佳。中隔墙法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弯矩主要集中在拱顶左侧。双侧壁导坑法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弯矩左右两侧对称分布,隧道拱顶正上方锚杆受力较小。进洞开挖步距不宜过大,确定每次开挖在2 m以内即可。  相似文献   

14.
隧道信息化施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岩溶强发育地区隧道信息化施工过程中,存在涌水涌泥、塌方等地质灾害的高风险,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重大灾难和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本文在高风险岩溶隧道地质灾害综合预警预报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三结合”原则,利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隧道开挖前的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预报,利用监控量测技术对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因大变形而导致的地质灾害事故进行预警,以高风险特长岩溶隧道为例,将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相结合对高风险岩溶隧道地质灾害,如大型塌方、涌水涌泥等地质灾害进行了成功的预报预警,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所采用的灾害预报技术手段和所提出的预警机制及方法及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mesoscopic damage mechanics, numerical code RFPA2D (dynamic edition)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unnel reinforcing on failure process of surrounding rock under explosive stress wav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agation phenomenon of stress wave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and the failure process of surrounding rock under explosive stress waves are reproduced realistically by using numerical code RFPA2O; from the failure process of surrounding rock, the place at which surrounding rock fractures is transferred because of tunnel reinforcing, and the rockfall and collapse caused by failure of surrounding rock are restrained by tunnel reinforcing; furthermore, the absolute values of peak values of major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minimal principal stress and shear stress at center point of tunnel roof are reduced because of tunnel reinforcing, and the displacement at center point of runnel roof is reduced as well, consequently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大理—丽江线Ⅶ标段隧道施工组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归纳,其中北衙隧道为全线及本标段重点、难点工程,通过对洞身开挖方案的选择与衬砌施工技术的设计分析,进一步加强对隧道施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