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地下土壤渗滤这一自然净化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工作中的运用情况。研究了处理系统上种植的美人蕉、黑麦草、苍兰及麦冬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种植不同植物的处理系统污染物处理能力不同。因此对于土壤渗滤系统要选择种植合适的植物,有利于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改善土壤渗滤系统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是一种有效、经济、可靠、稳定的工艺,十分适合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传统干/湿交替运行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存在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制约了它的应用.提出一种新型地下土壤渗滤系统,该系统通过缩短布水管间距,在同一渗滤沟内不同区域实现干/湿交替运行,保证了处理效率,减少了占地.通过小试装置,就布水均匀性、污染物去除效果、水力负荷、土壤堵塞等方面,对新型干/湿交替运行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干/湿交替运行地下土壤渗滤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可达到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海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市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将是改善水环境质量重要环节之一,为研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土壤渗滤+地表湿地"处理结合的组合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工程研究,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渗滤+地表湿地"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除磷脱氮效率较高,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同时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必须根据当地排放特征和生态环境,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海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市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将是改善水环境质量重要环节之一,为研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土壤渗滤+地表湿地”处理结合的组合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工程研究,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渗滤+地表湿地”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除磷脱氮效率较高,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同时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必须根据当地排放特征和生态环境,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多介质土壤渗滤(multi-soil-layering,MSL)系统作为低成本、易维护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成为新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MSL系统的常见类型与运行原理,阐述了MSL系统去除农村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角度对MSL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其处理农村污水的优劣势与限制因子。指出应进一步优化MSL系统工艺,深入探究该系统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加大其对抗生素耐药基因等新兴污染物的去除研究,为农村污水的高效处理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改进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去污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的污水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水力负荷较小的缺点,介绍了改进的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过程。分析了该系统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相似文献   

7.
快速渗滤在小堡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北京通州区小堡村生活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的应用,提出了一个在我国华北农村地区开展生活污水土地处理的工艺及其相关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第三污水处理厂(ICEAS)工艺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规模为10~20万m~3/d的昆明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是为综合治理滇池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兴建的主要工程之一,重点要去除污水中的BOD、N、P和SS.在工艺上采用了连续进水、间歇出水的ICEAS工艺.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去除BOD和脱氮除磷机理及优、缺点,并简要给出了昆明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污水处理厂和人工湿地的不足之处,结合丘陵地带山坡较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土壤植被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BOD、COD)、氮和磷有明显去除作用的特点,以及坡面生态系统对坡面土壤的保护功能,提出了将坡面、土壤、植被和污水相融合,构成一个坡面生态系统,利用此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处理的想法,并对系统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捷  罗凡  隋军  徐浩 《给水排水》2020,46(4):82-85,91
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和污水自身能源的开发利用两方面入手,开发了一套能源自给型自养脱氮污水处理新工艺,即厌氧消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并对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碳的回收利用和氮的去除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在回收利用污水中碳源、自养脱氮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优势。试验过程中以城市生活污水为原水,可实现COD和TN的去除率达89.9%和90.1%,甲烷产率达0.122 L/g COD,系统出水COD和TN低至31.4mg/L和2.5mg/L。原污水中85.1%的COD在厌氧消化段被甲烷化,89.6%的氮被自养去除。研究过程中跟踪监测了系统中碳素和氮素的全程变化及转化,并对各处理单元的影响及关键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荷兰鹿特丹DOKHAVEN污水处理厂介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郝晓地 《给水排水》2003,29(10):19-25
荷兰鹿特丹DOKHAVEN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 ,当时因地形限制而建于全封闭的地下 ,采用AB法 ,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的 1/ 4。运行伊始 ,氮、磷等排放标准便不断提高 ,处理工艺不得不逐渐升级。为此 ,因地制宜的化学除磷与SHARON +ANAMMOX处理污泥消化液中高浓度氨氮成了对营养物质的去除的最佳工艺选择。此外 ,在尾气处理、自动控制、防振消音、安全运行等方面也具有独具匠心的工程设计。详细介绍DOKHAVEN污水处理厂的这些内容 ,并总结了工艺运行效果以及各工艺环节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介绍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温度对厌氧处理的影响和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技术的特点,综述了国内常温厌氧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技术的研究成果.为了解决常温厌氧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率低、出水N、P浓度高的问题,提出常温厌氧生物滤池组合人工湿地或人工土地渗滤处理工艺的设想,在不曝气的条件下,满足高标准的出水需求,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众多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对主要污染元素氮、磷、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和去除过程,以及净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此外,还分别介绍了CRI系统的主要运行参数,总结了不同滤料、温度、配水方式对系统净化效率的影响和目前国内对CRI系统的强化和改良进展。针对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CRI系统应进行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攻关重点为硝态氮的强化去除,并对其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污水水质特性是决定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效能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尤其是进水中可快速降解有机物(rbCOD)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与N、P浓度比值的高低,直接制约了N、P的去除效率,补加外部碳源往往成为污水处理厂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外部商业碳源会导致高昂的运行费用及其他运行问题。近十年来,充分挖掘优先利用污水处理厂内碳源技术在国外得到发展和应用。介绍了回流活性污泥(RAS)进行水解补充碳源的技术优势及工艺选择,就采用RAS侧流水解发酵在国内某厂实施技术示范项目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国内在开发活性污泥可持续性利用技术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德国某居住区生态卫生系统污水分流处理示范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冲水厕所为代表的污水排水系统在防止疾病传播和污染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排水系统需要用大量自来水进行冲洗后与其他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使得粪便中所含有的有用物质如氮、磷、钾等无法回收利用.介绍了德国吕贝克市采用的新型污水分流处理系统的示范工程,该系统特别适合于城市居住区的污水处理,使得水的使用、污水的排放和处理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冯暨伟 《水资源保护》2017,33(S1):99-102
介绍了采用超滤(MBR)膜技术应用在新农村区域污水处理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农村生活污水采用超滤膜技术进行了处理,讨论并验证了“A/O+MBR+化学除磷”新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一体化高集成的污水处理装置能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现高标准排放。  相似文献   

17.
丹麦人工湿地技术治污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范围广泛,包括氮、磷、悬浮物、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其对污水的处理有十分复杂的净化机理.湿地中填料、微生物、植物3者协同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及生化反应等过程实现污水的净化.通过丹麦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实践应用与研究,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温榆河流域污水治理的适用性及功能性,以求为温榆河流域污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黄土地区地下渗滤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北黄土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4 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系统熟化后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1、30、0.3 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9.7%.在试验中,硝化效果良好但反硝化效果不够理想,表明在黄土地区,改善渗滤场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种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分析了该工艺处理过程中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时空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去除季节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土壤过滤系统对CODCr、BOD5、NH3-N、TN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7.3%、88.2%、75.9%、59.3%和74.1%;在土壤过滤系统内,沿着水流的水平方向,各物质去除率逐渐增大。采用该技术处理后,排水中TN、TP的浓度较高,用于灌溉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和节省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实用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村污水排放分散、污染物浓度低的特点,介绍了人工湿地技术、土地渗滤技术、地下渗滤土地处理技术和厌氧滤池-自然曝气好氧处理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工程应用实例,为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