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邢台石榴子石矿床位于邢台市西北25km处,分布在卫鲁、尧子沟、谈话及温暖河。石榴子石矿床赋存于太古界赞皇群,与石墨、蓝晶石等非金属矿产于同一套古老变质岩系中,含矿带长约9km。1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山西中台隆赞皇穹断束,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赞皇群放甲铺组(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上、中、下三段)、石城组及第四系,石榴子石矿即赋存于放甲铺组下段。该段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及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在岩层中不稳定,常呈透镜状,石榴子石主要赋存在石…  相似文献   

2.
主要说明了董家沟砂岩型铜矿、玄武岩型铜矿和含钾伊利石粘土岩矿的地质特征及各类矿床的矿石特征,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云南金平某铜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省金平县某铜矿床位于哀牢山成矿带的南段。文章在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条件。结果表明,该矿床主要受峨眉山玄武岩、玄武岩中的层间构造以及区域地球化学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赤城县龙关一带石墨矿床分布于太古界谷嘴子组第三岩性段的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石墨斜长片麻岩、含石墨变粒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中;矿床是区域变质和二期的混合岩化作用交代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是该地区太古界谷嘴子组地层中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竹山县双台乡关沟一带广泛分布一种灰黑色斜长角闪岩饰面石材矿。该石材因其质地坚硬、光泽度强、性能稳定、可磨性好、出材率高、易切割等特性,近年来受到市场热捧。根据地质勘查及试采工作成果,介绍关沟饰面石材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质量特征,认为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对当地矿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博茨瓦纳东北部地区由北向南分布有津巴布韦克拉通、林波波活动带和卡普瓦尔克拉通等三个重要的成矿构造单元。从成矿地质条件和已发现的矿床看,博茨瓦纳东北部太古代地层是寻找铜矿、铜镍矿的有利地区。在博茨瓦纳东北部分布有塞莱比—皮奎、马齐塔玛、赛尔科克三大铜镍矿化密集区,已发现铜镍矿床(点)多达40余个。该区具有广阔的铜矿、铜镍矿勘探前景。对博茨瓦纳的铜矿、铜镍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该区的铜矿、铜镍矿主要有热液型铜矿和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铜镍矿两种类型,前者往往与构造破碎带关系密切,后者与角闪岩和蛇纹岩相伴生。对本区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与总结,以期为本区勘探工作起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邢台市岳沟一带石榴子石矿床赋存于太古界赞皇群放甲铺组下段石榴斜长角闪岩、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属区域变质型矿床。矿区内共发现10个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长约194~1 282m,矿体厚4.46~23.75m,含矿率较稳定,平均含矿率14.56%。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环境地质条件中等,为Ⅱ-3型。  相似文献   

8.
普朗铜矿是位于"三江"成矿带上的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矿区外围东部发育大脉状铜矿,与斑岩型铜矿特征有所区别。矿体赋矿围岩为石英二长斑岩及石英闪长玢岩,矿化多产自NW向断裂、裂隙带及次生节理裂隙中,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硅化、黑云母化及绢英岩化与矿化富集关系密切。大脉状矿体赋存于矿区主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内,呈脉状产出,走向变化较大但厚度较稳定,成矿物质源自侧向主岩体中心相的石英二长斑岩,属中—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矿区东矿段深部及构造交汇部位找矿前景较好,是矿区东部大脉状铜矿床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滇西香格里拉地区普朗铜矿床为全球范围内少有的具有还原性特征的斑岩矿床,其规模远大于区内氧化性矿床。该矿床成因究竟是属于氧化性矿床还是还原性矿床,当前学术界仍存在不同的认识。为进一步厘定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香格里拉地区的找矿勘查成果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普朗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和矿物组合特征,并对控矿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1)普朗矿床中的成矿岩体(石英二长斑岩)为氧化性岩体,成矿流体中发育有含CH4的流体包裹体,矿区磁黄铁矿广泛发育;(2)普朗铜矿为具有还原性特征的氧化性斑岩矿床,其形成是因后期有天水携带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以NW向黑水塘断裂为主的构造裂隙加入岩浆流体,使得成矿物质得以有效还原、沉淀;(3)高氧逸度岩体(石英二长斑岩)及有利的构造条件严格控制了矿床的成矿作用,石英二长斑岩及断裂构造可作为矿区找矿勘查的重要标志,香格里拉地区浪都、亚杂、卓玛、欠虽以及烂泥塘等地均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普朗铜矿为三江地区超大型的斑岩型铜矿床,矿(化)体在空间及成因上与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地表覆盖复杂,地质找矿标志不明显.为进一步查明成矿规律,填补矿区首采区—东部结合部找矿工作的空缺,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厘定矿床地质特征,利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对首采区—东矿段结合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获各琦铜多金属矿基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属于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Sedex)矿床,后期经热液改造。矿床铜矿石品位变化较均匀,但受到断层构造的影响使得矿体发生错断和品位富集的现象。通过分析矿石品位空间分布特征、断层构造特征、褶皱构造特征,推测了矿床找矿方向,对获各琦铜多金属矿深部及边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马尔争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床的铜矿化体明显受中变基性火山岩控制,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明显受控于NW向大型剪切带,属于与印支期造山活动有关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因此,马尔争铜(金)矿床以火山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化为主,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化的矿床。利用分形含量面积法对1〖DK(〗∶〖DK)〗1万化探土壤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圈定出的化探异常总面积大,各元素特征形态基本一致,高度叠加、分带性好,并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和地质概况分析,认为其找铜(金)前景良好,并提出了找矿标志。该矿床具有中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13.
白银地区金矿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银厂矿田及其外围,由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成矿带。独立金矿床以冲洪积、坡残积砂金矿及砾岩型金矿为主;伴生金矿床主配热液型铜及多金属矿床有关。矿床受北西西向区域性大断裂及其次级派生断裂控制,矿床与玄武岩、安山岩、石英角斑凝灰岩及某些酸性-中酸性入岩体有关。苏家湾-石青硐大断裂及其两侧、酸性-中酸性浅成侵入体分布区及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区是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位于格陵兰东部铜铅锌成矿带。结合野外调查,利用光薄片显微鉴定,对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矿石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矿石特征可分为砂岩型,构造破碎带型和硅质岩重晶石型三类矿石。综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铜多金属矿是复合叠加型矿床,早期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层状硅质岩重晶石型铜铅锌矿,之后在陆源碎屑沉积时形成砂岩型铜铅锌矿,后期含矿热液沿构造及砂岩层位充填交代、并对早期砂岩矿化层进一步热液叠加富集成矿。对该矿床的矿石特征及成因的总结,有助于推动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羊拉铜矿为金沙江构造带上发现的大型铜矿床,因为其经济价值巨大和产出背景的特殊,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上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发现羊拉铜矿明显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羊拉铜矿地质主要经历海西期海底火山喷发喷流沉积成矿,印支期至燕山期岩浆热液交代叠加富化形成接触交代型矿体,喜山期构造热液交代充填使矿体进一步富集,为典型的复合成因矿床。根据以上研究提出了找矿方向,为区域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陆庆  赵炎 《现代矿业》2016,32(9):135-140
沙滩角矿田是安徽铜陵矿集区最东部的大型铜金矿田,也是铜陵矿集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矿田。该矿田内早期主要发现沙滩角中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姚家岭特大型铜金铅锌矿床、桂花冲中型铜金多金属矿床和龙池井小型铜铁矿床。龙池井铜铁矿床位于戴公山背斜北西翼近轴部,沙滩脚岩体南接触带中部及沙滩角铜矿田东缘。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供区内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易门铜厂铜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处于昆阳裂谷武定—易门—元江裂陷槽中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以铜厂矿区铅箐厂、栗粟、大尖山、新庄、铜厂等五个矿段为研究对象,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以及铜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指导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云南元江大明槽铜矿地处元江铜矿区,主要赋存于昆阳群落雪组白云岩及断裂构造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根据前人的地质信息,在大明槽铜矿床详细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大明槽铜矿区地质特征,认为矿床的形成及空间分布受地层、岩性、构造及蚀变等多重因素控制,岩体提供主要成矿物质来源,断裂构造为矿化、富集提供通道和场所,并与地层控制着矿体产出的形态、产状及规模。  相似文献   

19.
西藏多不杂—波龙矿集区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和怒江缝合带之间,缝合带内已发现了多个成带状分布的金、铜、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详细分析多不杂—波龙矿集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物化遥特征的基础上,以该矿集区内的多不杂铜矿为例,详细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构建了包含岩浆岩特征、控矿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地层岩石类型、物化遥异常特征以及表生矿物组构的找矿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经工程验证发现在多不杂—波龙集矿区的尕尔勤铜矿区内存在一个长10 km、宽3 km的巨型蚀变体,经ZK1901钻孔深部验证,当钻孔穿越300~400m厚的黄铁矿+硅化带后,逐渐出现了铜矿化体,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铜矿化更趋明显;在该集矿区NW侧存在规模较小的铜矿床,SE侧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黄铁矿,前者形成于距晓坑火山2.5 km处,沿NW走向的断裂破碎带区域内,晓坑火山机构SE侧2.5 km范围内的主含矿断裂为该矿集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区域。上述分析对于在该矿集区进一步开展铜矿及其他多金属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包尕斯达坂铜矿床位于阿吾拉勒山西段,是尼勒克铜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为裂谷环境中火山热液充填形成的脉状矿床,不排除沉积过程中铜的初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