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进入了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金属材料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金属材料焊接工艺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对金属材料内部结构的稳定以及金属材料焊接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在金属材料焊接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金属材料焊接中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对金属材料中微纳米级裂纹的超声检测,建立了非线性超声检测系统,研究了超声波与金属材料中裂纹的相互作用以及超声波的畸变效应.介绍了固体中普遍存在的超声非线性现象;以金属材料中的微纳米级裂纹为例研究了裂纹与超声波相互作用产生的畸变效应;在分析超声波产生畸变的基础上,描述了超声高次谐波振幅的测量方法.最后,以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硬度计焊接钢质药筒热处理后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金属材料分选仪对焊接钢质药筒热处理后的硬度进行检测。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使用金属材料分选仪在检测中的可靠性,并通过靶场退壳试验表明,应用金属材料分选仪进行检测,能有效地保证焊接钢质药筒的退壳性,并可实现大批量、高效率的锻件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4.
金属材料的发现和运用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大大提高了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金属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航空业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与国家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人们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也从未停止,如何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已经成为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金属材料研究中的主要项目是金属材料性能及影响因素与规律的研究,理化检测手段是一种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确定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与其物理化学性能之间内在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理化检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理化检测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邱花 《分析仪器》2021,(5):85-89
以超声信号特征为依据,结合小波频段变更降噪法和经验分解降噪法对比分析,根据超声无损检测模型,将不同带宽的噪声加入到需要采集的噪声,运用MATLAB对目标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并对金属材料存在缺陷深度为1英寸和3英寸的试件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经验分解降噪法相对于小波频段变更降噪法在金属材料回波降噪处理的优势更明显,经过降噪处理的超声信号对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更显著,该研究对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金属材料的检验检测中,标准物质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必不可少的。本文阐述了在金属材料检测领域如何开展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期间核查等工作,探讨了如何进行标准物质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表面缺陷检测是产品质量检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金属材料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大幅提升。对近几年基于深度学习的金属材料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从监督方法、无监督方法以及弱监督方法 3个方面对比论述了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效果。最后系统总结了金属材料表面缺陷检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结合工业需求,对表面缺陷检测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金属材料单向拉伸试验中,利用直线拟合技术,摒弃了亚像素检测方法,建立了基于刻线的非接触实时应变检测系统,实现了金属材料在加载过程中长度方向相对应变的实时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能够取代目前使用引伸计的方法,其测量精度已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无损技术指的是在非损害的情况下对各类工件以及材料所进行的检测,并且评估产品性能的综合性技术,激光超声因为具备了传统检测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从而被各界广泛关注。在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金属材料表面缺陷以及残余应力检测展开了系统阐述,从光学检测法、电学检测法两个方面研究了激光超声无损检测的方法,旨在提升金属材料表面缺陷以及残余应力检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扫描电镜对金属材料失效及表面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特点,阐述了这种检测仪器在金属材料失效分析、表面缺陷分析以及能谱分析(EDS)在微区成分分析中的用途,说明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金属材料科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在当今生物医学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根据其利用材料自身的阻抗特性来表征其内部结构的基本原理,同时研究发现金属材料的疲劳损伤模型与生物组织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为解决金属材料损伤检测的相关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金属材料疲劳损伤的阻抗法检测技术。根据电阻抗成像、金属材料电特性等相关理论基础,建立了金属材料疲劳损伤的数学物理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针对阻抗法成像的正问题、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边界电位信息进行了提取分析。介绍了基于反投影算法的动态成像技术的实现方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对45#钢材料的长方体试样进行了高周疲劳实验,并采用四端法进行微电阻测量,通过多电极模型的测量结果分析,实现了疲劳损伤位置的一维定位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物理学撞击法中能量守恒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检测金属材料内部缺陷的简易方法,并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方法与结论详细论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实际金属检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磁场以及电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细化金属材料晶粒,对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磁场可以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传导与传热性能,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冷却均匀性与时效强度。而电场能够大大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以及渗透性。因此,对磁场、电场对金属材料热加工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利用有利影响提高金属材料的组织以及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属材料性能对整台机器的影响很大,待别是金属裂纹的存在对机器的危害更大.因此对材料裂纹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就金属材料特别是非铁磁性材料裂纹情况的探伤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帮助使用该类材料的厂家合理的选择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从含噪声金属材料超声检测信号中有效识别出微小缺陷回波,建立了金属材料超声反射信号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相关系数的微小缺陷回波识别方法。对含微小缺陷金属材料超声脉冲反射信号的成分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散射声场与高斯回波理论的优化超声回波模型。设计了超声缺陷回波位置识别方法。该方法对超声脉冲反射信号去噪后,取探头发射脉冲信号为参考信号;然后与去噪后的信号逐段求解相关系数;最后对该相关系数序列进行阈值化处理,获得缺陷回波在超声回波信号中的位置。将利用上述优化超声回波模型生成的超声反射信号及其频谱与实验获得的金属材料超声反射信号及其频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的时频域特征具有一致性。当将阈值设定为相关系数序列最大值的60%时,能够有效从超声背散射信号中识别出金属材料微小缺陷回波。  相似文献   

16.
起重机械金属材料常见的气孔缺陷识别是脉冲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的研究新方向。介绍了脉冲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原理,利用ANSYS Workbench对高能脉冲闪光灯热激励下金属板材试件内部热流传递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搭建了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对采集的图像在OpenCV环境下实现了缺陷轮廓特征提取,分别对图像进行灰度转化、高斯滤波、图像二值化得到黑白位图,最终提取出热图像中的缺陷特征。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证明,该方法可应用在起重机械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17.
金属材料是现代社会生产非常关键的材料之一,但是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影响金属材料的正常使用。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金属材料在强度、刚度等方面表现良好,但由于腐蚀现象非常普遍,对整个系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对金属腐蚀现象进行相应的防护较为重要,同时金属材料的防腐蚀工作也是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途径。就此,本文笔者在本文将对金属腐蚀与防护进行详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 这种金属材料鉴别器,通过测头与被检测材料的接触,很容易鉴别材质,是一种轻便的手提式材料鉴别装置(国内通常采用钢材化验来检定钢材材质—译者)。一、特点1、利用钢材材质热电动势,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出检测结果; 2、鉴定各种不同金属材料非常方便; 3、操作简单,不需要熟练的技术; 4、对被检测材料无损伤; 5、无论大小尺寸、复杂形状均可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19.
试论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技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德祥 《机电信息》2010,(12):57-57,70
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热处理技术对于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性能潜力,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节约材料,减少能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是当前材料质量检测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热加工技术是现代常用金属材料处理技术,技术应用价值较高,可实现对金属材料的科学处理。为达到理想化金属材料加工效果,本文将通过对金属材料性能和热加工技术间关系的分析,对常用金属材料热加工技术展开探讨,进而通过对热加工裂纹产生机理的解析,对金属材料热加工裂纹及其控制技术展开全面论述,旨在提升热加工裂纹控制水平,保证金属材料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