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国情和世界艺术发展的影响.本文以水彩画的观念创新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年来水彩画家在水彩观念上的大胆尝试与创新.主张关注水彩画文化与精神内涵,用艺术为现代人构建一个心灵的花园.  相似文献   

2.
水彩画中水墨笔彩的运动所形成的张力状态是艺术家意象审美中的感觉效应,水彩画中有内部、外部、以及个性张力之说。本文从水彩画的内部张力、外部张力、个性张力三个方面对水彩画中张力的艺术表现进行探讨,借以论述张力在水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水彩画在中小学教材中的位置较为重要,也是中小学生掌握色彩知识和表现技法的主要途径。教好水彩画,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有很大作用。水彩画具有清新、简洁、流畅、明快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使用的工具简便,学起来容易出效果。但是水彩画的技术性较强,又必须要有一定素描基础。要在短期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随着东学西渐,西方水彩画传入我国并得到发展。它与中国画虽然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用水、用笔等表现技法方面却有着很多相融之处。中国画与水彩画分别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不同的绘画艺术形式,对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抽象艺术的深入研究,很多学水彩的同仁开始对抽象水彩画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篇在浅谈抽象画背景状况、本质内容的同时,也着重对其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进行了自我的概括和归纳.主要从抽象水彩的原创性、审美性和其自然特点的发挥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更严谨、准确的价值标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纤维艺术的肌理表现或称外观表现,是一种具有新颖而独特效果美的形式,也是构成纤维艺术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特殊标志.纤维艺术的肌理美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材质,一是织造工艺,由于具有极大随意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一向为现代纤维艺术家的出奇创新的突破点.不同的肌理表现给人的心理感觉也不是相同的,在人们在津津乐道高楼大厦的雄伟壮观之后,又渐渐地感到了这些高楼大厦的冷漠.从而导致现代都市文明给人们带来的一种失重感.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渐渐会形成一种潜在的烦闷和压抑,纤维艺术以它特有的温暖肌理表现在人们生活里悄然展现它独有的魅力.从而治愈了现代建筑冷漠机械的弊病,重新感受到自然给予人们的温情.  相似文献   

7.
萨金特的水彩画带有浓厚的即兴式速写情致,不仅体现了其娴熟高超的技艺,更是彰显了其艺术修养。本文通过简析萨金特所处时代的水彩发展概况及他的绘画理念等因素去概括他水彩的艺术特征,以提升对水彩画艺术语言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浅品水彩画     
本文论述了水彩画的独特语言特点及审美价值、水彩画写生过程中的感悟以及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态势.近几十年来,在我们多元环境中,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相当成熟,优秀作品更不鲜见,更加具有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水彩画和其它画种一样.传入以后一定要与我国的人文、风俗相结合,这样才能在神州地上成长壮大.画水彩画不应拘泥于传统成法.也不能盲目随从.一定要发挥出水彩自身的特点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和代表个性的水彩画风格.  相似文献   

10.
水彩画在现今美术界,是极为普及的一个画种.世界上水彩画的始祖是德国画家丢勒,水彩画发展至今,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各种绘画受其工具材料和技法等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油画注重其色彩要很浑厚、多变和厚涂、画面和谐的美感.版画注重"刀刻味"、"木刻味"等和木板印制的美感.而水彩画则注重水、色彩和笔法形成的清晰、透明、水分丰盈的艺术美.其中,水彩画的美感,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品味.  相似文献   

11.
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完成的绘画作品,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因其工具材料的特性,其表现方法与其他画种不同,形成了自己透明、润泽及诗情画意般的艺术特色。目前在国内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的色彩教学中,水彩画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事实上在高职院校园林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水彩画有透明轻快、浓淡相宜、潇洒风雅的美学格调,具有令人陶醉的特殊风韵,注重水乳交融,使用工具方便,与国画水墨天然相似,非常适合园林设计语言表述与传达,具有十分迷人的艺术魅力。针对高职院校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运用水彩画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水彩  相似文献   

12.
水彩作为西洋画的一种.一向被誉为高雅艺术.水彩画因工具材料的特性、技法与其他画种不同,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在这种独特中表现出一种绘画作品中的一种风度、气质和精神境界,显现出他的独特语言,水彩的独特语言所最终目的是创造一种意象之美,这种意象即与中西方传统绘画即人文精神相契合,又掺入一种时代的特有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此诗内容上寓意深刻,层次上意象交织,且有着如梦如画般的自然感觉,是徐志摩诗中的佳作.全诗充满张力,因此它给人的感觉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不是死板的而是生动活泼的,不是苍白的,而是饱满深刻的.充分体现了新月派诗人提倡的"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政治波普"和东欧的有些像,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其艺术特征都表现出了与1970前后在苏联出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很大的雷同,但同时,中国的政治波普又表现出来中国独有的特色,以王广义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用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把一些看似严肃认真的话题用一种略带调侃的方式给表达出来,成为那个时代中国艺术的一大现象。  相似文献   

15.
塞尚说过:"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谐体。"这也就是说:艺术家既观察提练自然本质,又组织构架艺术形式。中国的绘画中,画家们正是将自然的本质提练,而后形成"胸中丘壑"这样的逼真艺术形象,亦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本文试图结合西方塞尚的这种艺术观,从寻求逼真的艺术形象着手,去分析中国绘画中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实主义绘画描绘中国的历史事件、社会人文、文学名著,反映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以及科学真理。坚持中国艺术的主体价值创作,树立中国艺术在国际艺术中的独立价值性,中国现实主义绘画不仅对中国美术发展史,而且对西方各国重新认识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翻开崭新的篇章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它具有潜在的永恒的创作生命力。运用"洋为中用"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借用他国的艺术手法为了更好地创作出本国艺术和人类艺术的主体价值创作油画艺术作品。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对人的价值问题上的探索和创作主题——《拯救》的简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早就提出了“创造与人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这一命题,即使人对语言现象的感觉成为人的感觉,实际上也就是在“创造着具有深刻感受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把人格的构建塑造当作语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界定,其创意就在于发掘“人的本质力量在语言客体上对象化的实现”,其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中西艺术交融给中国的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艺术的形态,亦或是艺术的理念,均植入了西方文化的概念,给中国艺术带来了很多的新鲜元素,融合下的中国艺术由单一走向了多面化;由写意趋于写实、写意相结合;由纸上谈艺到现在出现的行为艺术……艺术的不同形式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本文着重谈谈中国艺术的目的性发生的变化,以及在中国艺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艺术中没有发生改变的书画同元理念。  相似文献   

19.
物质世界是立体的,立体即是有空间的,空间即是立体存在的形式。中国山水画描绘的是自然生活,是山川美景,自然不能没有立体,更不能少了空间感。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感存在于各种风格形式的作品之中。空间感的营造是中国山水画构成的诸多要素之一,是人们审美和视觉习惯的基本要求,也是艺术描绘自然、表现自然存在规律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表现空间感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可以多个一起使用。我们这些中青年画家不仅要传承这些优秀的技法,还要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去创造发展新技法,让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永远充满生命活力,永不止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彩画的表现力与题材的选择是相互促进的,水彩画表现力的提升,得益于画家对水彩画传统观念的认识与突破.文章针对水彩画认识的三个误区,概述了水彩画在表现力和题材选择上的进步,表现力的提升,使画家更有兴趣去拓展题材,寻找好的、更有深度的题材去表现,画家对题材的深入研究和选择,也促使画家去寻找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也必然促进画家对表现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