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城市历史景观"价值关联"与"历史层积"的视角对拉萨地区城市历史景观的构成要素与层积载体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以高原物候、政教体制、宗教信仰、茶马文化等内因价值为导向,通过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标风貌等载体对象的形态考证,对拉萨地区城市历史景观的地域特征与层积过程进行了识别与解译,为藏区历史建成环境与城乡遗产的适应性保护与价值传承提供线索与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整体关联"与"历史层积"的视角对我国历史城镇的景观构成要素与载体对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产业、商贸、军事、政教、民族文化的影响为线索,从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标风貌等不同载体对象对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特征与层积过程进行了识别与解译,从价值传承的角度提出城乡遗产保护地域针对性与发展适应性的行动定位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整体关联”与“历史层积”的视角对我国历史城镇的景观构成要素与载体对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产业、商贸、军事、政教、民族文化的影响为线索,从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标风貌等不同载体对象对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特征与层积过程进行了识别与解译,从价值传承的角度提出城乡遗产保护地域针对性与发展适应性的行动定位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文化视角出发,将城市地标作为社会与时代公共价值记录、呈显的符号文本,以其社会属性为研究向度,以地标在不同时期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中的语义演变为研究内容,梳理、建构出以区位、类别、权属、风貌、称谓为符号语义要素和以发展观念、话语主体、价值导向、审美准则为价值解析要素的城市地标公共文化符号语义解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国际化营销、后城市化转型四个时期为解析时段,对1949~2019年广州城市地标符号语义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系统解析,以拓展既有城市公共文化与建成环境研究的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5.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保护要素的细致识别和保护方式的合理选择就成为了街区历史文化价值能否真正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从时空的四维角度梳理出街区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并以渐进式地调整人地关系、营造公共空间和整治街巷建筑为主要空间发展策略,各有侧重地传承历史性的生活方式、集体记忆和城市肌理,从而建立一种基于传承性视角的既有利于街区整体格局完整保护,又对当代城市文脉的重建和延续有所裨益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季松  段进  薛松  李亮  宫作成 《城市规划》2023,(12):4-12+48
城乡转型发展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日益受到重视。基于空间基因视角的城市设计,从生态与农业、建成环境等空间要素的地域性组合模式及其机制入手,通过形态组织与场所营造,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环境与风貌。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为实践案例,从生态本底、聚落格局、聚落肌理、建筑风貌等方面对江南水乡的空间基因进行了识别提取与传承设计,对新时期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地标景观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标景观建筑不能脱离城市文脉而独立存在。文章从城市文脉传承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城市地标景观建筑的现状,列举了其设计的依据,并以相关的地标景观建筑加以说明,最后提出了共时性和历时性城市文脉传承的设计方法,以为地标景观建筑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是一个新的课题,该课题具有丰富内涵。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及城市文脉传承现状经历过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分析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多重价值属性进行了解析,见证民族及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价值,体现科学进步的技术价值,承载文明进步的社会价值,蕴含现代审美的艺术价值,并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根据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机遇,提出了做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推进城市文脉传承的3个举措,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肖竞  吴国玉  吕妍  曹珂 《风景园林》2023,30(8):111-118
[目的]探索城市历史公园遗产价值的构成要素与识别、保护尺度,能为公共园林遗产的价值识别与保护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公共文化和城园统筹视角梳理城市历史公园的4项遗产价值(公共历史见证、公共关系建构、公共生活容载、公共审美育化)及遗产价值识别、保护的四重空间尺度(城区、地段、园区、园景);建构出以营城脉络梳理、单元协同分析、场所层积解译、风貌特征考据为识别手段和以关联遗产串联、公共空间组构、记忆场景活化、审美逻辑呈显为保护措施的城市历史公园遗产价值识别、保护方法。[结果]以重庆市北碚公园为证例,识别出:1)城区尺度公园不同时期见证的公共历史事件与关联遗产对象;2)地段尺度公园与周边邻近空间单元社会组织关系和空间结构特征的变化过程;3)园区尺度公园自身场所空间结构与历史场景记忆的演变过程;4)园景尺度公园不同时期的标志性景观要素及其风貌特征与审美逻辑。[结论]城市历史公园具有场所公域性和价值公共性,基于公共文化视角的历史公园遗产价值多尺度识别与统筹保护,有助于突破针对公园空间本体与园艺艺术价值研究的视野局限,从公园与城市整体关联的角度拓展其遗产价值认知与保护活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大量的为美化城市环境而进行的景观设计是一次重释城市空间内容及形式的历史机遇.文章通过8个“都市实践URBANUS”的都市造园案例来论述如何将零星的项目机会总结为系统化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生产理念下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子张 《规划师》2004,20(3):78-80
树立城市空间生产的理念,有助于实施城市设计,构建决策者与专业工作者的合作平台。城市空间生产理念下的城市设计要求规划有相当的弹性,采用小而密的街区路网,控制公共用地比例,构造均好的环境,实施积极灵活的奖惩措施,注重开发次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城市经济学原理的认识,结合相关的案例建立对城市交通空间廊道经济现象的理解,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城市交通空间廊道的经济意义和对城市空间开发的作用机制和特征,指出城市交通空间廊道对城市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创新与城市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中国城市文化延续与创新的策略,探讨了城市营销与城市特色文化意象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田莉 《规划师》1999,15(1):63-68
城市总体轮廓作为城市意象的主要组成要素,对城市形象的体现起着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其价值、保护原则及设计内容的阐述, 揭示了它对创造和谐优美的城市景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建桑  韩延星  李振 《规划师》2006,22(Z1):83-85
城市首位度是分析首位城市(中心城区)的相对重要性的指标之一,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1994年~2003年,中山城市首位度保持在2左右,说明中山城市首位度目前处于较为合理的状态,市域城镇体系规模分布相对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17.
试析城市规划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中的误区,本文在界定了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的主要因素,并着重对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旅游发展中8个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建国 《建筑学报》2003,66(5):24-27
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要素。论文探讨了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的概念,分析了历史上部分中外城市空间轴线的缘起、发展,构成方式、空间特色及其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对城市传统空间轴线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城市规划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顾朝林 《规划师》2003,19(9):31-33
全球化和新经济使传统的单一竞争演化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新竞争格局,这类竞争越来越集中于能够体现国家竞争力、具有国家影响力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规划师进行城市竞争力研究,主要在于通过规划提升城市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以期在新世纪全球战略资源争夺中取得最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魏羽力 《规划师》2007,23(6):87-89
目前,我国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思路可供选择:根据一体化理念,城市设计可作为各层次规划的必要构成,系统地纳入城市规划体系;根据专项化理念,城市设计参照专项规划的运行方式和审批办法,单独开展编制工作;根据双重化理念,城市设计可参与基础性研究,并将其成果纳入城市规划进行编制和审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