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迟占国 《煤矿安全》2014,(8):101-103
火成岩的侵入导致某矿10#煤层赋存不稳定,顶板局部地段过于坚硬,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空顶范围过大,对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威胁,针对以上情况,开展工作面放顶技术研究。研究表明:顶板不能充分垮落时,必须采取"切顶排加强支护+人工强制放顶"措施处理坚硬顶板;放顶线上另增密集支柱的线密度nzmc为5.85根/m,可保证工作面初放阶段安全回采;为保证切断顶板,应在放顶排正常支柱之间加强布置1根支柱,则支柱柱距由0.5 m变为0.25 m。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放顶煤开采煤炭损失的构成以及提高放顶煤开采煤炭回收率的途径和方法。文章认为,提高放顶煤开采的煤炭回收率,应从工作面内外两个方面考虑,重点放在工作面外的那部分损失,即提高放顶煤开采煤炭回收率的关键问题是采用无煤柱沿空掘巷,同时分析了掘巷的位置选择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顶扳事故是煤矿井下"五大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如果一旦发生顶扳事故,立即启动《煤矿井下顶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能有效防止顶扳事故的扩大,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4.
复合顶板是顶板直观形象分类中自然顶板一类。复合顶板的直接顶较薄易冒,易冒直接顶上部老顶岩层坚硬,采时直接顶与上部老顶易离层、抽漏从而引发漏垮型冒顶,软帮老顶有悬顶易引发推垮型冒顶。  相似文献   

5.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基本顶由小三角形悬板→大三角形悬板→斜梯形板转化的薄板力学模型,计算出3种形状基本顶的上、下板面的应力分布,揭示了断裂线发育轨迹与破坏区演化过程,阐明了大倾角煤层基本顶周期破断的"四边形"型断裂模式。研究表明,大倾角煤层基本顶周期断裂的空间顺序为"中下部→中上部→上部→下部"。结合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手段,验证了基本顶周期断裂过程中采场围岩应力场分布及矿压显现具有时序性和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6.
急倾斜较薄特厚煤层巷柱-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我国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和水平分段巷柱式放顶煤两种采煤方法的技术优点,提出在厚度10~20m的急倾斜煤层内使用"巷柱-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介绍了该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通风系统、回采工艺,以及阶段高度确定、煤层弱化、防灭火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大采高综采支架合理工作阻力,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采高综采采场顶板结构特征与支架合理承载。根据直接顶中厚硬岩层对覆岩垮落具有重要影响的特点,提出了直接顶关键层的概念与判别方法,依据是否存在直接顶关键层对直接顶分类并计算支架工作阻力。结果表明:Ⅰ类无直接顶关键层条件下,基本顶破断形成单层的"砌体梁"结构,其采场支架工作阻力可按6~8倍采高的岩柱重量计算;Ⅱ类有直接顶关键层条件下,顶板形成由直接顶关键层与基本顶破断组成的双层"悬臂梁-砌体梁"结构,其采场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需考虑直接顶关键层厚度、强度与层位的影响,直接顶关键层强度越大、厚度越大、层位越低,采场所需支架工作阻力越大。上述研究成果在典型条件大采高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确定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倾斜工作面伪俯斜放顶煤工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工作面放顶煤工艺的两种方式(采煤、放顶、放顶煤,采煤、放顶煤、放顶)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用采煤、放顶煤、放顶工艺,能大大减少工作面冒顶及切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煤》2021,30(7)
以寺河煤矿二号井97214巷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以"切顶卸压+恒阻锚索补强支护"为主体的技术路线,开发了97214巷切顶留巷技术方案,包括巷道支护技术方案、切顶卸压技术方案以及巷旁挡矸技术方案,技术应用后,实现了97214巷的留巷和复用,证明了切顶留巷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寺河煤矿二号井切顶留巷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黑哥"李中杰是打通一矿掘进一队生产七班的安全员.李中杰的脸其实并不怎么黑,只因他看见违章蛮干的人和事心就发急,脸就发黑,就有一股刚直果断,铁面无私劲儿涌上心头,所以员工们都敬重地叫起了他"黑哥".  相似文献   

11.
"双抗"塑料网布具有抗静电、阻燃、耐腐蚀、拉断强度高等特性。与竹笆网相比,重量轻、成本低、护顶密度大。华丰煤矿在高地压破碎顶板工作面采用"双抗"塑料网布护顶,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顶水注浆堵水"技术治理矿山井下滴、淋、涌水的工艺特点,以及该技术在望儿山金矿的应用,总结了"顶水注浆堵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深部无预掘通道停采回撤空间冒顶及撤架事故,分析了停采空间直接顶与基本顶最危险的破裂形态。研究表明:扩帮与撤架对停采空间顶板产生持续扰动影响;强荷载下,直接顶呈现分区渐进破裂形态;中心区颈缩段贯穿后,直接顶极易形成块体滑冒结构;随支架不断回撤,基本顶易形成侧向回转结构而引发支架失稳;利用"小通道+掩护支架+间替抽撤"的撤架方式,可以限制顶板破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深部无预掘通道停采回撤空间冒顶及撤架事故,分析了停采空间直接顶与基本顶最危险的破裂形态。研究表明:扩帮与撤架对停采空间顶板产生持续扰动影响;强荷载下,直接顶呈现分区渐进破裂形态;中心区颈缩段贯穿后,直接顶极易形成块体滑冒结构;随支架不断回撤,基本顶易形成侧向回转结构而引发支架失稳;利用"小通道+掩护支架+间替抽撤"的撤架方式,可以限制顶板破裂。  相似文献   

15.
"黑哥"李中杰是打通一矿掘进一队生产七班的安全员.李中杰的脸其实并不怎么黑,只因他看见违章蛮干的人和事心就发急,脸就发黑,就有一股刚直果断,铁面无私劲儿涌上心头,所以员工们都敬重地叫起了他"黑哥".  相似文献   

16.
王金华  黄志增  于雷 《煤炭学报》2017,42(4):809-816
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体破坏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对中、下位顶煤体内裂隙的扩展和顶煤体的破坏起着关键性作用;控顶区内支架的反复支撑进一步加剧了下位顶煤体的破坏;控顶区后的冒落阶段,充分破碎的下位顶煤体能够随采随冒,中位顶煤体随着下位顶煤体的放出而成块状冒落,而上位顶煤体呈周期性滞后垮落。基于特厚顶煤体上、中、下位明显的不同破坏、冒落特征,提出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体"三带"结构模型,即自下而上分别为"散体带"、"块体带"、"裂隙梁带"。通过分析各带的破坏动力机制及其冒落特征,提出了分带厚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对同煤塔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体垮落形态实测,进一步验证并完善了"三带"结构模型。即: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体一般存在"三带"结构,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只呈现"一带"或"两带",其形成过程主要与顶煤体厚度、煤体强度、煤体裂隙发育程度、地应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火工品控制越来越严、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浅埋爆破控顶易对地面构成一定威胁等原因,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寺河矿东五盘区东翼四条盘区大巷矿区特点,研究设计水力压裂切顶方案,以期望在采空区达到"增透、卸压、防突"的作用,从而实现真正的快速达标、经济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五牧场煤矿的煤层条件、煤层倾角、层间岩性等方面,对综采放顶煤上行开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采用比值分析、"三带"分析、围岩平衡和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综采放顶煤上行开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分析认为,五牧场煤矿综采放顶煤上行开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近距离下煤层损伤基本顶的破断、失稳规律,首先对下煤层基本顶的损伤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基本顶损伤量化的方法,之后采用理论分析对损伤基本顶的断裂长度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砌体梁"的"S-R"理论研究了损伤基本顶的失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损伤造成基本顶提前断裂,断裂长度随损伤量的增大而减小,达到极限损伤量时基本顶随采随垮;2损伤基本顶更易发生"砌体梁"滑落失稳,损伤量越大滑落失稳的几率越大,铰接岩块挤压力的减小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3"砌体梁"铰接岩块挤压力的递减速度大于铰接面抗压强度递减速度,损伤基本顶反而不易发生"砌体梁"的回转失稳;4通过对晋华宫矿307盘区11号煤层8707工作面的矿压观测,验证了损伤基本顶断裂及失稳规律。  相似文献   

20.
吴英 《煤矿安全》1995,(5):36-39
本文根据矿山压力理论,对预采顶分层放顶煤开采工作面释放瓦斯、减缓矿山压力显现、提高回采率及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等方面作了分析,认为采用预采顶分层放顶煤开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