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定量分析原油集输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建立原油集输系统的灰色系统模型,确定了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并建立了灰色关联序.经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得出了优化原油集输系统联合站能耗影响因素顺序,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是热能利用率,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产液量、含水率、出油温度、电能利用率及出油压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数据的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能耗时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集输系统组成关系多、系统行为复杂、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联程度高、耦合性强、易产生故障和能耗高等特点,基于油气集输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温度、压力、流量、设备工作制度、能耗等海量数据,建立了集输数据粒度模型,实现了基于热能利用率、单位液量能耗等多目标、多变量时序的集输系统生产能耗预测。针对不同时间粒度(如日、月、年等)、不同空间粒度(如井组、区块、油田等)、不同集输方式粒度(如单相输、油-气-水混输),建立了多变量时序混沌能耗预测模型;构造了粒关联规则模式挖掘算法。以大港油田A集输系统为例,研究了集输生产系统的能耗因素粒之间的关联关系;预测了集输生产参数调整对系统未来能耗变化,获得集输系统效率和能耗的预警。  相似文献   

3.
油气集输过程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整个工艺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和电能。本文针对油气集输系统的耗能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相关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集输流程能耗中,主要是热能消耗。约占总能耗的90%-97%。对油井实施不加热集油是国内外矿场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之一。文中从不加热集输的技术界限、水力热力计算方法、运行管理方法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特高含水不加热集输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集输流程中的能耗主要是热能消耗,约占90%~97%,对油井实施不加热集油是国内外矿场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提出了不加热集输的技术界限、水力热力计算方法、运行管理方法等三个特高含水不加热集输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单管、双管、三管等各种油气集输流程的热能消耗情况,从节能的观点研究讨论了各种流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提出了油气集输系统设计中节约热能和电能的技术措施,论证了这些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集输系统进行效率测试,研究系统能耗规律,进而提出节能降耗方案,对提高稠油生产的经济性和后续区块地面集输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塔河油田稠油集输系统工艺流程及能耗过程,提出了塔河油田稠油集输系统能流模型和能耗分析模型,按流程将集输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测算了塔河二号联稠油集输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能耗和能量利用率;根据测算结果,确定系统的能量损失主要是联合站和输油管道的散热损失。从运行工况分析炉泵等设备的效率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庆油田部分老区块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地面工程效率低下的现状,研究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各个环节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指出不仅要减少油气集输的动力、热力消耗和原油脱水工艺的能耗,而且要采取油气密闭集输、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减少油气集输过程中的油气损耗。针对油气集输长距离、高回压的丛式井组,积极探索降回压工艺和伴生气利用工艺技术,最终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转油站能耗高的问题,通过开展转油站能耗评价及挖潜措施研究,对转油站整体用能情况进行评价,掌握了转油站电能利用率、热能利用率、系统效率,确定转油站能耗水平,解决了转油站能耗评价技术问题,对于降低油田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台子油田开发发展趋势及现有地面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油田要降低改造投资及生产运行成本,简化地面集输工艺,确定了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通过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的实施,减少了地面建设规模,解决了油气集输设施腐蚀老化及用气能耗不足的问题,为今后老区整装油田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结合高台子油田开发发展趋势及现有地面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油田要降低改造投资及生产运行成本,简化地面集输工艺,确定了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通过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的实施,减少了地面建设规模,解决了油气集输设施腐蚀老化及用气能耗不足的问题,为今后老区整装油田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油气集输系统站内离心泵优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赵洪激等 《石油机械》1996,24(A02):104-108
油气集输系统动力利用率主要取决于离心泵及其配置,正确合理地配置离心泵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系统动力利用率由电动机运行效率,泵运行效率和管网运行效率组成。给出了系统动力利用率计算方法,并以系统动力利用率最大为目标,建立了油气集输系统站内离心泵优选数学模型,该问题属非线性离散变量规化问题。还给出了有效求解方法--随机搜索法及计算机求解步骤,计算实例表明,经过优选,集输系统的电动机,泵,管网的平均效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油气集输系统用能效率,减少稠油生产能耗和污染排放,对春风联合站工艺设备进行了能耗测试。并以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能量平衡模型,对联合站总能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了能耗分布规律,找出了用能薄弱环节:原油含水较高,浪费了大量加热能耗;污水大量排放损失了低位热能;机泵在远离额定工况下运行导致用能效率较低。提出了机泵变频调速、预装电脱、药剂优化和污水加热清水工艺优化节能方案,为春风联合站实现集输系统高效用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设节约型企业是油田持续有效发展之需。文中结合胜利油田油气集输工作实际,分析了系统能耗现状,介绍了近几年来五大项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目前油气集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改进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均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5.
脱水转油系统(转油站、联合站)是油田地面工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油田油气集输、脱水转油、污水处理及回注、输变电和外输计量等任务,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是油田的耗能大户。一般说来,油田脱水转油系统的能耗主要是电能、天然气以及各种药剂的消耗,所以,节能降耗工作必须从节电、节气、节约等3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集输工程系统是否运行良好直接决定了油田的经济效益好坏,而目前的油气集输系统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能耗高和损耗高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提高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油气集输工程系统的节能潜力,以期望找出油气集输工程系统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工业汽轮机正在许多工业部门的节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以工业汽轮机在油气集输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研究。一、油气集输系统采用工业汽轮机的条件分析 1.油气集输系统的能耗特点油气集输的工艺流程有不加热集输和加热集输两种方式。我国许多油田的原油集输(包括管输),是采用加热集输方式。油气集输的主要设施集中在联合站和中转站,耗能的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减少工程投资、降低系统能耗是地面集输系统设计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地面集输系统的优化简化:进一步推广电工图量油以及串联管网,简化集输管网;加快研制多相混输设备,优化接转站设置,进行多相流基础理论研究及软件研发;积极采用预分水技术,减少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应用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简化集输流程;进行油气集输系统"三化"建设,优化简化油气集输站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机械采油井井口压力与诸多因素有关,其大小对地面油气集输系统投资、能耗和采油系统功率消耗有较大影响。为使总体效益达到最佳,综合考虑集输系统和采油系统,以集输系统的投资、能耗和采油系统的功率消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以采油井井口压力、集油管线温度、掺水管线的温度和压力、管径取值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整体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属非线性规划问题,可采用直接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求解。所编制的软件用于实际,可减少投资和能耗。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是由井场、集气分离站、增压站、集输管网和气田水回注站等用能环节按照一定拓扑结构衔接而成的复杂用能系统,是气田生产中的主要能耗环节之一。现有过程系统能量模型不完全适用于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对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进行了改进,将集输系统划分为能量转换、传输、利用和回收4个环节,从能量平衡和火用平衡两个角度,结合"三箱"用能分析法,提出具有一般性的集输系统用能过程"组合模块多环节分析法"。对某气田矿场集输系统进行了用能分析,确定集输系统节能降耗切入点,提出了调整改造措施。构建包含各用能子环节的二级指标体系与评价准则,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集输系统用能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