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董岳 《包装工程》2022,43(4):302-313
目的 以近5年(2015—2019年)《Cell》期刊的124幅封面为研究对象,分析设计形象的表现方式,探讨设计规范和模式,总结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国内科技期刊和人文类期刊封面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从设计学的视野,结合几何学、图像学等,对封面设计中图像素材应用与研究主题、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传播、几何比例黄金分割与理性美,以及色彩美、艺术美、科学美的融合等进行阐释和分析,探究近5年期刊封面设计理念与设计审美。结论 《Cell》期刊封面设计将研究主题通过视觉元素反应,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设计素材,形成与生物科学主题相关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遵循4类黄金分割法则的规范下,向读者呈现出具备色彩美、艺术美、科学美的设计封面,给国内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带来启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书籍设计中,封面设计绝大多数是与图像相结合的,通过不同的图形延伸出不同的内涵。书籍封面图像往往影响着读者对书籍整体价值的评价,文章从书籍封面中图像的艺术特征、书籍封面设计中图像的表现形式、图像作为书籍封面视觉语言的意义三方面入手,研究了图案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揭示了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变迁,展望了基于图像学的书籍封面设计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3.
书籍封面设计视觉语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青 《包装工程》2008,29(6):203-205
书籍的封面首先吸引读者的兴趣,是给予受众的第一印象,其视觉语言体现在图形、文字、色彩、印刷及材质等的运用中.从封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表达功能、内容的再现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求视觉语言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雷 《包装工程》2018,39(6):84-88
目的从意境表现方式与特征、意境创意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等方面,系统梳理与分析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意境创意设计情况,指出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意境创意设计策略。方法以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文艺理论、书画理论为基础,以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为案例,利用理论分析与案例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此类书籍封面设计中意境创意设计情况的研究。结论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中意境创意设计体现在图画、色彩、留白、文字等各项元素中,视觉上表现出文化审美的特征,情感上呈现出思想高远的特征,而内容上则彰显出书画一体的特征。有效解决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意境创意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文字与画面风格不协调、封面意境脱离书籍内容、缺乏对现代书籍封面设计原则与设计技法的重视方面的问题,则必须立足于书籍内容与思想,结合现代设计原则和手法,整合设计封面中的各项元素,由此呈现出完美的书籍封面意境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奕文 《包装学报》2017,9(2):85-88
在国外的海报设计中,英文文字是传递信息的图像符号,也是视觉传达的重要元素之一,将英文文字进行图形化处理,有利于表达文字的内涵和情感诉求。在海报中,英文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主要是通过造型、肌理和色彩等表现形式,使文字发生形象变化,以增加海报的趣味性,提高海报的视觉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书籍的封面除具有保护书籍的功能之外,主要是通过其艺术形象来体现书籍的主题,反映其内在精神.它影响着读者对图书的认知和毁誉.色彩作为封面的视觉元素之一,常常先于图文拨动读者思想感情的琴弦.它与书籍的内容、性质、写作风格密切关联.本文通过色彩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作用来探讨合理运用色彩,使其与立意、文字,构图和谐统一,以便充分发挥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视觉效应,引起读者的深刻共鸣.  相似文献   

7.
陈虹杉 《包装工程》2013,34(12):105-107
分析了影视封面的图形图像元素,并结合影视作品封面海报,从图案、文字、色彩搭配进行设计论述,总结了封面设计的内在规律,探讨了影视作品封面的美学原理运用。提出了通过借代手法使封面设计更具有创意性;运用不同图形进行组合使封面设计的表达含义更加丰富;以及对图案进行夸张变形、创意联想等方法对封面设计进行创意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春燕  张铁骊 《硅谷》2008,(13):109-109
平面作品中,人们在视觉感受下对版式的认识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所有的文字的重要意义莫过于它所包含的内容,文字在版式设计里作为视觉元素的作用则被忽视,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传达设计师的意图,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构想意念,文字一般都需要进行设计.就此着重论述文字设计在版式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陈小琴  朱永明 《包装工程》2018,39(18):50-54
目的分析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形意构建的双重性问题。方法以文字设计应用为线索,通过设计实践的符号学分析,从语义与形式两个层面进行文字内在属性、结构与功能的探讨。结论文字在视觉信息构建与媒体传播中具有语言和图形表达的双重身份,这是由文字语言符号形式与语义的双重属性决定的,同时也是语言性文字透过图形化视觉表现的必然结果。这决定了文字在视觉信息传播中形意相生的基本结构,并呈现出语言的文字与艺术的图像之间的共生关系。它既可以是传播本体的语言表述方式,也担负着喻体象征的视觉艺术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创造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10.
孙立平 《包装工程》2020,41(8):297-301
目的对工业经济时代以来现代招贴广告设计中图像运用的突然崛起、消费时代图像生产与图像表达的困境以及大数据时代图像表达的逻辑重构、三次图像发展的重大变革及内在演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社会学、消费政治经济学、消费行为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等为理论基础,探讨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视觉文化由读文时代转向读图时代,图像运用及其图像表达已经开始对人们的思维模式、知识形态产生了重大改变,逻辑性认知逐渐让位于相关性分析这一问题。结论现代广告设计中图像运用历经了现代社会来临之后崛起的必然、消费社会中图像的强大视觉吸引力与图像的逻辑表达力不足之间的困惑以及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思维图像表达的自身逻辑重构,实现了图像在意义表达上的自我革命与飞跃。  相似文献   

11.
张春彩 《包装工程》2013,34(8):113-115,119
介绍了汉字异化的含义及汉字异化在标志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并结合汉字异化的标志设计作品,分别从别具匠心的造型结构、鲜明准确的图形语言、情感化的形意相融3 个方面论述了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异化特征。研究表明了标志设计中汉字异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和图形语言所彰显出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同时汉字异化也是丰富现代标志设计中文化内涵的首要的视觉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12.
解读民间图案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延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红伟 《包装工程》2012,33(4):133-135
通过解析民间图案色彩的先声夺人的力量感和寓意深刻的情感表现等魅力,使得读者了解到中国民间图案色彩是最能体现出民族文化内涵的视觉因素之一,也是反映民间图案灵魂最直接的表白。通过对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个性解读,为广大的设计师提供一条探讨民间图案色彩在包装设计应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汉字型标志设计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猛  朱月 《包装工程》2007,28(4):163-164,174
利用汉字作为造型元素设计标志是近年来标志设计领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新颖的视觉表现形式,更是具有深层意味和内涵的符号.汉字造型本身具有很强的符号感和高度的艺术价值,它的图形化特征是汉字型标志设计的基础;以形写意的汉字装饰手法和具象、抽象相结合的书法字变化手法是其典型的设计手段;鲜明的民族化特征是汉字型标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于艳 《包装工程》2022,43(18):410-414
目的 探索澳门初中历史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创新思路与方法。方法 对以往澳门初中历史教科书封面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新的编写理念和受众群体,在继承了内地教科书科学严谨的设计传统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及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设计立意和表现形式上探索设计创新的可行性。结果 澳门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封面设计在传达教学内容的同时,展现历史教科书的气质及意蕴,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得到澳门师生的广泛认同。结论 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创新要立足学科内容和特定的学生群体,设计师既要转变观念、重视创意思维、创新表现形式,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巧妙融入其中,还要适应新时代,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中小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色彩的文化意蕴及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芳芳 《包装工程》2011,32(2):8-10,36
以"中国红"色彩的文化意蕴为启示,分析了"中国红"色彩在华夏历程中的发展脉络,并鉴观"中国红"在古代艺术品中的体现,以此论述了"中国红"色彩的文化价值,为平面设计提供实质性的借鉴及运用。提出"中国红"色彩的文化意蕴是平面设计创作的源泉,及如何将其提升为一种国际化视觉语言,以此增加国家影响力及产品文化附加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徐伶俐  彭雅莉 《包装工程》2017,38(14):54-58
目的立足于中国传统共生图形的特性,提出一种如何将中国传统共生图形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解读传统共生图形的产生、挖掘传统共生图形的视觉特征,提炼出传统共生图形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方法,着重从传统共生图形的依形和依意两种共生方式来论述其具体运用,并以设计实例加以论证。结论传统共生图形给现代标志设计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创新空间,可以丰富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赋予标志深厚的内涵,从而使现代标志更具视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初始概念中高层语义模糊不清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抽象设计问题与具体概念方案间的"鸿沟"。方法将高层语义视觉表征划分为意义获取与意象表达两部分。以意象图片作为视觉化表达的形式,以意象思维作为意义获取的途径,以符号作为视觉表征的研究工具。以场景层、特征层与形态层3个层次序列构建意象版,以案例应用验证其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意象版工具中存在两条交互共生的线索,即意义线索与视觉线索。意象表达与意义获取的过程,体现了高层语义视觉表征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结论高层语义视觉表征的意象版具备一定程度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能够实现"尽意"即意义获取的目的与"立象"即意象表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汉字在传统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瑾 《包装工程》2012,33(2):12-15,26
研究了汉字独特的构字形式、多样的美学价值、深厚的文化意蕴,并结合当下传统包装设计的时代需求,论述了汉字设计在传统包装创意中的重要价值,进而分析了汉字在传统包装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手法,视觉表现形式和创意思维的应用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字作为一种视觉设计元素,是丰富中国传统包装设计中文化内涵的首要视觉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19.
提出汉字是集音、形、意于一体的文字系统,也是一种独特的具有东方特色的视觉传达符号。阐述了汉字与标志设计要素的契合之处,分析了汉字图形创意应用于标志设计的可行性。指出汉字的图形创意应遵循的3个原则,即具有易识别性原则、以意造型原则、与企业经营理念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标志设计,论述了汉字的图形创意在标志设计中的有关应用方法,指出汉字图形创意在标志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一、强调结构,推陈出新 中文字在造型上属于方块字型、在结构上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四;在形意上可以分上下左右中正方圆等。在米字方格里可寻找到字体结构的基本型,在任意形状内也可把握字体本意的结构。中文字体的创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画字。画出来的字与原印刷的字体有很大的区别;一是结构的变化,二是色彩的变化,三是图饰的融合,四是立体的质感.五是物体的替换、六是综合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