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对单自由度结构的随机风振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运动方程,并用线性滤波过程生成脉动风谱,用复模态理论和扩阶法进行解耦,获得了等效风谱对应的结构风振响应的解析解,从而建立了结构风振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该方法可用于带TMD和TLD结构的风振分析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随机结构地震响应的TM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随机结构地震响应的TMD控制及其优化问题。借Gegenbauer多项式逼近法,首先把随机结构-TMD系统转化为等效的确定性扩阶系统,然后用演变随机响应统一解法求其随机响应。引进响应面法来建立结构随机响应与TMD参数之间的近似关系式,通过优化得到随机结构响应的最优TMD控制系统。算例证实,最优TMD可最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总体响应,且对随机结构的每一个样本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所以说,最优TMD控制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ANSYS的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荷载是一种随机荷载.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的频域分析方法,是按照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输入风荷载谱的特性与输出结构响应之间的直接关系来分析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应用ANSYS软件谱分析中的PSD功能对一大跨平屋盖结构的风振响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对带TLD的高层建筑风振响应问题系统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运动方程,用第一振型将主体结构展开,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和非对称结构以及脉动风谱为非有理分式风谱的情况,用线性滤波过程生成脉动风谱,用复模态理论和扩阶法进行解福,获得了等效风谱对应的以第一振型表示的结构风振响应解析解.该方法可用于带TLD结构的风振与抗风可靠度分析以及基于可靠度约束的抗风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陀螺抗振阻尼器来有效地抑制塔式高耸结构在随机风荷载激励下的振动.方法根据陀螺力学和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对陀螺抗振阻尼器的抗振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陀螺抗振阻尼器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模型实验.结果陀螺抗振阻尼器抑振在原理上是可行的,在模型实验中也是有效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该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塔式高耸结构的振动.结论风荷载强度愈大,陀螺抗振阻尼器抗振效果愈明显.并能够抑制塔式高耸结构驰振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并推导了全方位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相应的简化计算公式。文中用一定保证率的结构风振随机响应取代了Davenport抗风可靠性分析方法中的结构风振确定性响应,并由此给出动力可靠度计算公式及其简化形式,提高了可靠性分析的准确性。该方法不但可以分析高层建筑的安全度,也可以分析高层建筑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基础平动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自由度基础平动结构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结构运动方程为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非对称刚度的情况,用复模态法解耦,获得了结构地震响应的解析解。该方法可推广到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也可用于基础隔震、带TMD减震和加层减震等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与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建筑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振动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研究了高层建筑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与平移振动的耦联反应及其近似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扭转振动效应的动力增大因素。结构顶部对扭转响应主要与相对偏心距以及抗扭周期与侧振周期的比值有关,且都随着二者的增大而增大,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反应是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1.2至1.6倍,提出了两 效的单向组合方式,建议有效控制顶部相对扭转响应并提出了考虑扭转振动效应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耸烟囱的风致响应可分为顺风向响应和横风向响应,其中顺风向响应以大气脉动风引起的抖振响应为主,横风向响应以Karman旋涡脱落引起的涡激振动为主,准确地预测和评估这两种风致响应对其抗风设计和结构安全性至关重要。在Tamura提出的二维平面尾流振子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将该模型成功运用在三维结构上,提出可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的有限元迭代计算方法,为高耸烟囱类结构横风向涡振响应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此外,基于结构的固有模态坐标,建立了适用于高耸烟囱耦合抖振响应分析的有限元CQC频域计算方法,并将频域计算结果与时域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迭代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计算三维烟囱的涡振响应,烟囱抖振响应频域计算和时域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后新型M SCS结构在随机风载激励下的半主动控制,推导并建立了其控制方程,讨论了在半主动控制下主子结构相对刚度比和附加阻尼比参数的变化对结构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并与相应的传统结构风振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结构采用半主动控制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其半主动控制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了橡胶隔振支座与设置隔振支座的网壳结构的力学模型,研究了隔震支座控制下,大跨度空间单层柱面网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振动响应,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对结构的振动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但地震强度对隔震支座耗能能力影响较大,在最大水平行程内,地震强度越大,耗能能力越强;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隔振网壳结构体系的振动控制效果有所不同,其中:EL Centro波作用的结构被动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针对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下隔震层位移响应过大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动控制算法优化被动粘滞阻尼器的策略。并将被动粘滞阻尼器安装于基础隔震结构形成被动混合控制结构,采用此被动混合控制能够基本实现主动混合控制的控制效果,实现以更加经济简便的方式解决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下隔震层位移响应过大问题。首先将主动控制装置设置于隔震层形成主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采用主动控制算法获取隔震层主动控制力与速度特性,其次,利用主动控制力与速度关系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被动粘滞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与速度指数,最后将设计出的被动粘滞阻尼器安装于隔震层,形成被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以一栋七层基础隔震结构为受控模型,通过对主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与被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仿真分析可知:主动混合隔震控制对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分别为39.41%,45.04%及55.54%;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分别为36.40%,44.30%及52.51%;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于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能够达到主动混合隔震控制效果的90%以上,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于隔震层加速度响应的减震率能够达到主动混合隔震控制的60%以上,被动混合控制也同样实现了减小隔震层地震响应的同时不增加上部结构的响应,依据主动控制算法设计的被动粘滞阻尼器形成的被动混合控制结构能够基本实现主动控制的效果。说明依据主动控制设计被动粘滞阻尼器实现主动控制效果的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受控柔性转子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线性二次型高斯控制和Kalman-Bucy滤波器理论,提出了在不完全状态信息条件下,转子系统在白噪声和有色噪声激励下振动主动控制的随机最优策略.以一个双盘悬臂柔性转子 轴承系统为例,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在El.Centro地震激励作用下采用随机最优策略对转子 轴承系统进行振动主动控制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在性能指标中不同权函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随机最优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转子系统的振动,控制效果随着与位移和速度相关的权矩阵Q中对应元素的增大而变好,随着与控制相关的权矩阵R中对应元素的增大而变差.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主动隔振液压执行器线性化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线性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相应的非线性系统理论,对实际柴油机台架液压执行器的非线性系统进行线性化控制,以达到减小乃至消除整个系统非线性成分的目的.从实际台架出发进行理论分析,为柴油机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的次级通道建立确切的非线性系统模型,进而采用预补偿模型参考自适应逆控制策略(PCMRAIC),在Matlab平台下实现对整个非线性系统线性化控制的数字仿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柴油机主动隔振系统次级通道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非线性特性,采用预补偿模型参考自适应逆控制策略能够较理想地解决次级通道非线性特性.数字仿真对柴油机试验台架的实际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减震和隔震在结构抗震中的一般原理与传统的消极抗震方法相比之下的优点以及隔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对平面不规则大底盘单塔楼进行隔震分析,分别将层间隔震支座及基础隔震支座应用于此类结构,分别建立层间隔震及基础隔震以及传统的抗震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某单塔楼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楼层剪力,层间位移以及楼层加速度对比,表明采用隔震装置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同时表明由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所导致的扭转效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随机输入条件下的楼层反应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及叠加原理推导出概率反应的楼层反应谱,避免了时程分析与解大型特征值问题。由随机地面反应谱作为输入条件直接求解楼层反应谱,并考虑主次结构系统间的调谐、干扰及模态间的相互影响,使反应谱的精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运用随机振动的时域复模态分析方法,对砌体结构房屋基础隔震体系在平稳随机地震激励情形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隔震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19.
首先推导出层间隔震结构的结构动力模型,采用将地震学中低频模拟方法和工程学中高频模拟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功率谱模型,来模拟地震地面运动功率谱。其次用虚拟激励法进行层间隔震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文末对一个20层的层间隔震框架作数值模拟,探讨了隔震层设置在不同层时,对结构层间位移随机响应的影响,通过各种综合因素的比较,而获得隔震层设置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