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农垦59S、安农S-1、衡农S-1、5460S、赣IS、赣ⅡS及赣ⅢS及其衍生不育系为核不育基因供体,分别与灿、粳稻品种杂交转育、经分离选择,花药培养以及结合长日低(高)温、短日低(高)温的“加压”筛选鉴定,提出了一条以基因供体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为手段,以加压筛选为条件的快速、简便、准确,有效的选育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2.
3.
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9451S的选育和光温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用8902S与金红231-8配组,后经高海拔长日低温、低海拔短日高温和人工气候室长光低温的交叉选择和鉴定,于1995年育成了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9451S。在武汉自然条件下,7月中旬至8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大群体的遗传性稳定,花粉和自交不育度达99.5%以上。经4个实验室的人工气候箱鉴定,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24℃,育性具明显的光敏感特性,光敏温度范围为23—29℃。9月上、中旬转为可育,自然结实率为20.38—44.68%。3月25日至7月14日分期播种表明,播始历期100—67天,主茎叶片数为15.6—13.4片,生长发育弱感光、属长江流域的早熟中籼稻。开花顺畅,柱头外露率为54.54%。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远安县苟家垭镇窑河村(北纬31°13′,东经111°2′,海拔525~540米)作为长日低温环境,进行了实用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择和鉴定研究。参试材料有光敏型不育系NK58S,低温敏型核不育系培矮645、HN5S和高温敏型不育系W6154S5、W8013S。试验方法是进行分期播种、连续观测小穗自交不育度,并同步观测气温。早稻类型的品种4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可以齐穗,中、晚稻品种4月下旬播种,8月中、下旬可以齐穗。高温敏型的不育系在该点无明显的不育期,自交不育度在80%左右,低温敏型的不育系基本保持稳定的不育。光敏型的NK58S,敏感期处在24℃以上时表现不育,24℃以下时表现基本可育。当温度在24℃上下波动时,育性也随之出现波动。研究结果初步认为,该点作为长日低温选择环境是可行的。早稻类型的材料可在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选择和鉴定,中、晚稻类型的材料可在8月中、下旬选择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我市种棉地区利用细胞核不育两系进行杂交棉制种繁殖,探索其合适的栽培技术措施,从而提高其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本文就杂交棉制种繁殖过程中的各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高海拔长日低温、低海拔日高温、低海拔长日高温和人工气候室长光低温条件下,进行了光温敏不育水稻分离世代的不育株出现频率以及选择实用型不育系的效果和选择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和两系杂交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分离、研究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经典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认为在定位、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时,应尽可能选择受1对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及其分离群体。对标记基因法、同工酶标记法和DNA标记法进行光(温)核不育基因染色体定位的优缺点及其定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各种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在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上的优缺点,认为图谱分离法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要在距不育基因1cM范围内找到分子标记并克隆出此基  相似文献   

9.
分别取光敏核不育籼稻Hs-1在可育(10h/17℃)和不育(14h/27℃)条件下育性转换敏感期1—3cm幼穗为材料,以λTriplEx为载体,经离体包装构建成一对可育和不育cDNA文库,该文库具有构建快速、重组率高以及便于插入片段的亚克隆及其表达分析等特点。讨论了文库的应用前景,认为构建的两个文库用于筛选高丰度表达的光敏核不育基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大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主食,富硒功能米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富硒功能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This work describes a procedure for acquiring a spectrum of an analyte over an extended range of wavelengths and validating the wavelength and intensity assignments. To acquire a spectrum over an extended range of wavelengths with a spectrometer with a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array detector, it is necessary to acquire many partial spectra, each at a different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grating, and splice the partial spectra into a single extended spectrum. The splicing procedure exposes instrument dependent artifact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by taking a spectrum of a reference irradiance source and making spectral correction, the artifacts exposed by the splicing are removed from the analyte spectrum. This is because the irradiance reference spectrum contains the same artifacts as the analyte spectrum. The artifacts exposed by the splicing depend on the wavelength of the splic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measure the irradiance reference spectrum for the same range of wavelengths used to measure the spectrum of the analyte solution. In other words, there is no general spectral correction factor which is applicable to spectra taken for different range of wavelengths. The wavelength calibration is also carried out by splicing many partial spectra from a source like a krypton lamp. However the wavelength assignments are not sensitive to the splicing procedure and the same wavelength calibration can be used for spectra acquired over different extended wavelength ranges. The wavelength calibration checks the validity of the setting of the grating angular position, and the assignment of wavelengths to individual pixels on the CCD array detector. The procedure is illustrated by measuring the spectrum of an orange glass and the spectrum of a suspension of microalgae.  相似文献   

12.
以稻壳为原料,经磷酸浸渍,在400-600℃干馏炭化,行星式球磨机球磨后用KH570表面处理得到C/SiO2微粉,其进行了XRD衍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红外、扫描电镜和差热等分析表征。C/SiO2微粉样品的比表面积为308m2/g,孔径分布主要集中于80nm-140nm,中位径3.34μm。以C/SiO2微粉为改性剂增强环氧树脂,使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较纯环氧体系的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分形是一门正处于迅速发展中的新学科 ,其影响范围和应用领域也在日益扩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形的基本概念 ,以及分形应用于材料力学行为研究中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毛细管内缠结-卷曲分子统计力学的高分子口模胀大理论(适合长毛细管),考虑入口效应和出口胀大演变过程建立了适合长、短毛细管的聚合物挤出胀大统一模型;能分析胀大比受粘弹参数、材料结构、流场特征、入口效应、操作条件和出口介质条件等的影响。模型很好分析了几种塑料、溶液、填充复合材料及橡胶的挤出胀大比数据;首次定量表达了胀大演化的过程,说明模型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将SPAC模型理论变相宏观应用于三江平原井灌水稻节水灌溉系统中,将地下水、农用机井、晒水池、渠道、本田池、环境因子等纳入整体系统,在各个子系统中综合运用现代建模与优化技术,通过有关机理与理论研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对地下水、晒水池、渠道及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水稻需水量、有效降雨等6个子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制定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优化灌溉制度,最后通过典型示范小区的优化设计,将节水技术组装,实现了增温5-15℃,节水17.1%,增产700-1000kg/hm^2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石墨烯的出现为设计和构建新型功能复合材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中详细综述了石墨烯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石墨烯是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负极材料,储锂性能受到结构特征、含氧官能团和杂质原子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储锂行为和机理较为复杂。将具有储锂活性的聚合物与石墨烯复合作为正极材料,储锂性能受到聚合物氧化还原的可逆性和复合结构等因素影响。聚合物还作为晶格匹配剂和交联剂,有利于提高石墨烯与氧化物复合的结构稳定性。最后指出,聚合物种类和制备方法的选择是以改善储锂性能为原则,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地设计和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7.
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贝壳珍珠层结构及其文石晶体的结晶学取向特征,并概述了珍珠层中参与调控生物矿化的有机基质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裂纹偏转、纤维拔出、有机基质桥连及矿物桥的作用等方面对珍珠层的高韧性机制进行了讨论。同时介绍了珍珠层的微结构特征及其特殊的组装方式在仿生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两种解振动反问题算法的同一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矩阵最佳逼近与加权残值理论,把求解振动反问题时所使用的矩阵逼近法和极值化算法统一为不同范数定义下的最小二乘问题,这对部分振频和/或振型给定情况下振动反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结合某大型飞机机翼颤振吹风模型的动力设计,本文给出了工程应用的具体数值例子。大量的算例结果表明:与矩阵逼近法具有同一性的极值化方法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很高,可直接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9.
In2O3纳米孔材料的制备及其甲醛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n(NO3)3·4.5H2O为主要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出In2O3纳米孔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系统研究了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的六方相In2O3纳米孔材料,其孔径小于17nm,孔道形状复杂且相互连通,以该材料制成的气敏元件对甲醛有很好的气敏性能,对50×10-6甲醛的灵敏度高达2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