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广西大瑶山地区金秀县大进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57.7±1.2 Ma(n=14,MSWD=1.8),属华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通过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分析,该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w_B):Si O_2为76.36%~77.35%,K_2O为5.01%~7.47%,K_2O+Na_2O平均含量为7.96%,K_2O/Na_2O1.31,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A/CNK为0.98~1.76,整体属于偏铝质-强过铝质岩石;全岩锆饱和温度为(758~791℃),富集Rb、Th、U、Pb;强烈亏损Ba、Sr、Eu等微量元素,具有M型稀土四分组效应。综合判断:大进岩体为I型花岗岩,且可能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大进岩体的构造背景为板内环境,形成于华南加里东运动同碰撞时期。  相似文献   

2.
对中天山东段具有代表性的7个花岗岩体作了Rb-Sr年代学研究,其等时线年龄和~(87)Sr/~(86)Sr初始值分别为:平顶山岩体,913.8±4.5 Ma,0.7189;天湖东岩体,696.9±5.7Ma,0.7124;选矿场后山岩体,724.0±8.1Ma,0.7151;砂垄东岩体,470.0±3.0Ma,0.7058;尾亚岩体内带,379.1±1.4Ma,0.7027;尾亚岩体中带,379.7Ma;白石头泉岩体,209.6±9.6Ma,0.9873。它们分别归属雪峰、期澄江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元古代花岗岩主要是同造山的原地-半原地片麻状花岗岩;加里东花岗岩为一些弧立分布的等轴-短轴状侵入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则以高度演化的二云母-天河石花岗岩为特征。塔里木古陆北缘除了中、晚元古代大陆增生外,还发育一条加里东期优地槽褶皱带,而中天山则是该代地槽带中的一个中、晚元古代中间地块(地层地体)。至上古生代,中天山东段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因而明显缺乏海西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3.
月田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的西南段, 对该岩体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样品进行了 LA- ICP-MS 锆石 U-Pb 测年, 获得206Pb / 238U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 433. 6±4. 8 Ma(MSWD= 2. 9), 说明该岩体形成 于加里东期。 该花岗闪长岩体 SiO2 含量在 61. 31% ~ 69. 42%, K2O+Na2O 为 3. 48% ~ 5. 91%, 且 K2O/ Na2O 为 0. 88~5. 57, 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 强过铝质特征的 S 型花岗岩, 兼具有 I 型花岗岩特征; 明显亏损 Ba、Sr、Ta、Nb、P、Ti 等元素, 相对富集 Rb、Th、U、Ce、Zr、Hf、Y、La、Nd 等元素, 总体属于低 Ba-Sr 花岗岩范畴; 稀土总量((199. 52~252. 15)×10-6 )较高, LREE/ HREE 为 5.38 ~ 11. 29, 轻稀土富集, 轻稀土分馏程度中 等, δEu 为 0. 40~0. 64, δCe 为 0. 90~1. 04。 锆石的 εHf(t)值在-10. 01~ -3. 22, 二阶段模式年龄 T2DM 在 1. 62 ~2. 06 Ga, 暗示物源来自元古代地壳物质。 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 月田花岗岩是由元古代基底物质发生 深熔作用形成, 是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陆内造山作用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大田重稀土花岗岩是由燕山中期三次花岗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其中γ_5~(2-2)花岗岩风化壳构成风化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γ_5~(2-2)花岗岩中,SiO_2、MnO、∑REE和Rb含量高,而Sr、Ba和δEu值均低。岩浆成分呈“弧形”演化。一系列特征表明重稀土花岗岩的岩浆来源较深,源岩物质系经受多次熔融作用后于晚期形成。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50年代江西龙回和陡水岩体被发现,至今华南地区已经有160多个花岗质岩体被确认形成于加里东期(主要包含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其中只有14个岩体与金属矿(以钨矿为主,含少量钼、铜、锡和金矿)有成因关系,11个岩体与稀土矿有成因关系。前人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特征的归纳主要集中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动力学等方面,而极少对该期成矿作用进行系统总结。通过搜集和整理已公开发表的280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800个成岩和成矿年龄,1 248个样品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数据,428个样品的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和2 352个测试点的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从以下4个方面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含矿性特征进行了梳理:①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年龄峰值均集中在440~420 Ma; ②成金属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和桂北—桂东北地区,虽然都是以钨矿为主的岩石,但是这两个地区花岗岩的源区物质和分异程度均具有差异性; ③成稀土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武夷和南岭地区,前者大多数发生了变质作用,而后者以块状构造为主; ④与奥陶纪和泥盆纪花岗岩相比,志留纪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最广,岩性最宽泛,物质来源也最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广西六陈花岗岩体属S型花岗岩,是华南海西期钾长花岗岩的典型代表。该岩体是岩浆结晶的产物,其形成温度为650~720℃;形成压力为100~200MPa;氧逸度、氢逸度和水逸度分别为10~(-17.7)MPa,0.77MPa,67.18MPa;形成深度3~5km,属中深成相。该重熔花岗岩浆的源岩为深部泥质沉积变质岩。  相似文献   

7.
河南内乡牧虎顶花岗岩特征及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造山带的二郎坪-夏馆地区,发育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并有大量花岗岩侵入体分布。重点研究了牧虎顶花岗岩的特征及与金矿的关系。该岩体副矿物含量高,组合复杂;SiO2含量高,变化大;Au、Ag等成矿元素和Sr、Ba等微量元素含量高而Rb、Co、Ni等含量低;富轻稀土,具中等负铕异常。据上述特征并结合其他许多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牧虎顶花岗岩属加里东期陆壳改造重熔型花岗岩。本区花岗岩与金矿有密切成因联系。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床的部分成矿金属物质和成矿流体及全部硫源来自花岗岩或岩浆热液,岩浆活动并为地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和聚集提供了热动力,因而花岗岩是本区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今后应主要在含矿花岗岩体及其附近开展金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赣中南城地区出露一套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通过对该套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为413. 8±2. 3 Ma,属加里东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富碱(Na_2O+K_2O在6. 46%~6. 62%)、贫硅(SiO_2在67. 81%~68. 42%)、贫钙(CaO在3. 94%~4. 07%)、贫镁(MgO在0. 63%~0. 65%),具有强过铝质性质和低钾(拉斑)系列特征。稀土总量较低(∑REE=47. 39×10-6~68. 11×10-6),轻稀土富集明显((La/Yb)N=12. 97~27. 24),REE配分曲线具有明显的右倾特征,Eu正异常明显(δEu=2. 15~3. 66),亏损Ba、Nb、Ta等元素,富集Rb、Sr、Th、U、Pb,具有高Sr低Yb型花岗岩特征。岩浆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特点,与加里东晚期赣中南古陆大部分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差异性较大,可能与赣中南古陆该时期大地构造属性不均一有关。  相似文献   

9.
姑婆山岩体西部花岗岩是在中深至中浅成条件下分三个亚期形成的。其中,二、三亚期的花岗岩属同一演化系列,各亚期(尤其是二、三亚期)花岗岩均属改造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广东某稀土矿床的花岗岩体地质特征、矿床地质地貌条件、矿体特征及稀土元素存在形式、稀土矿床形成过程的研究和分析,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属“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指出控制本矿床的主要因素是:①富含稀土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②湿热的气候条件;③有利的地形地貌。  相似文献   

11.
滇西腾梁地区花岗岩与锡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 通过对来利山花岗岩、 大竹棚花岗岩及老厂坡花岗岩进行岩相学观察与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探讨黑云母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 三处岩体中黑云母均具有富铁贫镁的特征; 来利山岩体和大竹棚岩体中黑云母为铁叶云母, 结晶温度分别为629~691 ℃和603~635 ℃, 氧逸度分别为-15. 9~ -18. 0 和-17. 6~ -18. 7, 指示岩体为S 型花岗岩; 老厂坡岩体中的黑云母属铁质黑云母, 结晶温度为718~749 ℃, 氧逸度-13. 7~ -14. 8, 指示岩体为具有部分幔源物质混染的S 型花岗岩, 表明本区接近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S 型花岗岩在低温低氧逸度条件下有利于锡矿形成。相较于老厂坡岩体, 来利山岩体及大竹棚岩体成矿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华南与元古代古岛弧超镁铁质岩、基性火山岩在时、空上紧密伴生的本洞英云闪长岩和西裘石英闪长岩。通过岩体地质、矿物(化学)成分和过渡元素、副矿物、稀土配分、氧同位素诸特征的查明,证实了其与细碧-角班岩系的同源联系,属于上地幔基性岩浆分离结晶作用晚期阶段的幔源型花岗岩类。井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作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张士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岩体成因及地质意义。主量元素研究表明,花岗斑岩、角闪石英正长岩及暗色包体均表现出碱性岩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张士英岩体内的角闪石英正长岩和暗色包体具有相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轻稀土富集,曲线总体右倾;两者都有着较高的稀土总量,前者稀土总量平均值319.28×10~(-6),δEu=0.24~0.25;后者稀土总量略高,平均值357.00×10~(-6),δEu=0.24~0.31;张士英岩体内的花岗斑岩稀土总量平均值156.63×10~(-6),δEu=0.12~0.19。3类岩石都表现出Eu的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角闪石英正长岩与暗色包体的微量元素蛛网图相似,均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暗示成岩以幔源物质为主。花岗斑岩有着较低的w(Nb)/w(Ta),其形成过程中可能有壳源物质加入。综合认为,张士英岩体形成于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折以及之后的岩石圈大规模的伸展、减薄期间,是一种具有壳源特征的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14.
大板地区属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岩浆活动强烈频繁.主要岩石流纹岩经历过典型的钙碱性系列演化过程,主量元素具S型花岗岩的组成特征,指示其岩浆源区可能为沉积岩;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浆经历了充分的分异演化.喷出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强烈至中等亏损,Ce无明显富集或亏损,REE为112.4×10-6~216.5×10-6,LREE/HREE为2.65~4.24,w(La)/w(Yb)N为7.3~13.9,w(La)/w(Sm)N为3.114~5.204,δEu为0.24~0.74,δCe为0.9~1.1.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构造环境属火山弧花岗岩及同碰撞花岗岩.综合认为,大板地区的岩浆岩具火山弧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其源区可能是岛弧火山岩,流纹岩是岛弧内部物质调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台马岩体是广西大容山花岗岩带北西边缘的一个主要岩体,属中国东南部钦州海西地槽褶皱带中,由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石榴石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紫苏辉石花岗斑岩构成的S-型花岗岩组合中的一个超浅成岩代表。具有特征的组构、成份和丰富的包体类型。 成因上台马岩体主要受断裂控制,岩浆自西南向东北沿断裂上侵定位。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T>800℃,f_(O_2)<10~(-14.6)巴,f_(H_2)=6.31-12.60巴,f_(H_2O)为500巴左右。推测形成深度为1.5公里。  相似文献   

16.
坪道岩体由早期到晚期可分出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二长花 岗岩→正长花岗岩共5期岩浆活动。岩体碱值为0.49~0.62,ANKC大于1,多见白云母,CIPW计算 中多见刚玉,属钙碱性铝过饱和型。随SiO2增加,TiO2,TeO,MgO,CaO,Na2O均逐渐缓慢减少,而 Fe2O3,K2O剧增。岩石化学显示其源岩为上地壳杂砂岩类、碎屑岩类。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值 为0.35~0.7,铕亏损强烈。岩体贫Ba,Rb,Sr,Y,Cu,Zr,Ga,Ni,富Nb,Ta,Bi,Th,Cr,Sn,Mo,Hf,Sc, 异常富Hf,Sn,Sc。构造地球化学信息显示岩体是大陆裂谷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华北式铝土矿REE总量为441.43~1085.34(10~(-6)),LREE/HREE为2.67~6.64;山西式铁矿REE为300.08×10~(-?),LREE/HREE为1.4~4.6。两者具有不甚明显的Eu亏损,LREE略富集,且分馏程度不大。组成模式极为相似。但矿层底板中奥陶统石灰岩REE为14.735×10~(-?),LREE/HREE为2.326,Eu,Ce均无异常,这与华北式铝土矿稀土元素组成模式迥然不同,而与五台山隆起之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和变质岩系稀土元素组成模式极为相似。这表明,华北式铝土矿(含山西式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古风化壳的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及变质岩系。成矿模式为古风化壳经红土化阶段—迁移就位沉积成矿阶段—表生富集阶段。  相似文献   

18.
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与钨多金属及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密切,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印支期早阶段花岗岩形成于232~228 Ma,晚阶段形成于224~208 Ma。两阶段花岗岩均高SiO_2(70. 82%~76. 12%)、富Al_2O_3(12. 87%~14. 78%)。早阶段属强过铝花岗岩(A/CNK=1. 40~1. 67),晚阶段为弱铝—强过铝花岗岩(A/CNK=1. 01~1. 28);两阶段花岗岩均富集Rb、Th、U、Zr、Hf等,强烈亏损Ba、Sr、P、Ti等微量元素;稀土总量ΣREE=33. 95×10-6~323. 88×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2. 60~11. 76),Eu强烈亏损(δEu=0. 11~0. 40),具弱的稀土四分组效应(TE1,3=1. 00~1. 16)。晚阶段花岗岩具有较高的εHf(t)值(-4. 88~-8. 91),且含有少量镁铁质微粒包体,暗示其形成过程中发生轻度的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判断: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与印支造山运动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源区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晚阶段花岗岩中混入了少量地幔物质。  相似文献   

19.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 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 以前两者为主; 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 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 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 Ma) 、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 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 约130 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 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 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 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 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黄羊山岩体取得了新的认识:萨北岩体和苏吉泉岩体只是黄羊山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单独岩体。黄羊山岩体寄主岩石划分为中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粒角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细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细粒混合花岗岩(含石墨)6个单元。岩石学及矿物特征表明,岩体有从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向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演化的趋势,可能是幔源重熔分异的碱性花岗岩(A型花岗岩),而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及大量发育的闪长(玢)岩脉和辉绿(玢)岩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初步研究认为黄羊山岩体形成于后碰撞张性环境,其就位与卡拉麦里断裂有关,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显生宙幔源岩浆活动及其分异产物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