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技术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将水质评价点从"出厂水"改为"龙头水",同时也对城市供水有关部门的水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严格控制原水、净水厂、输配水设施各个环节,以保障用户端的水质。这就需要在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同时建设备用水源;在对原水水质特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工艺,通过加强工艺管理和改造,提高出厂水水质;并改进和提高供水管网建设与维护水平,及时维护二次供水设施,提高二次供水管理水平,避免水质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6)
目的了解西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辖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保障水质的卫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2011年抽样检测西城区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855家,采集二次供水水样1 188份,管网水水样135份。按照标准检验方法,对样品进行采集与保存,根据标准检验方法对19项指标进行检验分析,依据卫生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西城区2009—2011年生活饮用水总体合格率93.4%,且各年水质合格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同一供水类型3年中水质合格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其中各指标合格率均高于95%。浑浊度、色度、铁、锌、细菌总数5项指标,二次供水合格率均高于管网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二次供水夏季水质合格率低于冬季和春秋季,其中浑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低于其它季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 2009—2011年西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良好,且水质状况稳定。变频调速式和无负压无吸程式供水系统的广泛应用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保障了水质安全。夏季应加强对水质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目的掌握有关接待宾馆等单位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第七届全国农运会饮用水卫生安全做好保障。方法对市政供水单位和比赛相关自建集中式供水单位进厂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监测,对比赛相关的二次供水水质进行卫生监测,水质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监测737份水样,水质总合格率为85.89%,市政供水水质好于二次供水和自建集中式供水水质。单项指标检测以游离余氯、菌落总数、耗氧量、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7.51%、94.03%、96.07%、97.01%、98.51%。结论南阳市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高,整个南阳农运会期间未发生因饮水引起的水质污染事件,确保了南阳农运会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微生物超标和消毒剂余量不足是影响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关单位应加强建设和管理,以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4)
水质监测是保证安全用水的前提,生活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在生活用水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必须要严格把关,做好水质的取样与检测。只有达标的水才能输送到供水管网中,我国也生活饮用水标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对饮用水的严格检测,才能确保人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目的了解南平市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居民安全饮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水样采集、检测和评价,对2009—2013年城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城乡各类水质平均合格率分别为:城市出厂水79.78%、城市管网末梢水65.82%、农村出厂水32.70%、农村管网末梢水28.47%;城市集中式供水水质明显优于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细菌学和消毒指标是影响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的主要因素。结论南平市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应加强对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
目的了解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该市15家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单位基本情况、水源情况及水处理工艺,同时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共180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微生物和消毒指标。结果该市供水单位以水库水为主要水源,水质处理工艺根据水源情况合理配置,消毒方式以二氧化氯消毒为主。180份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98.3%,消毒指标合格率为93.3%。结论该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高,城乡供水一体化是解决农村地区饮用水微生物卫生安全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
目的为农村改水摸底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对改水工程做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全自治区按分层抽样方法选38个县作为监测对象,约78%的农村人口饮用集中式水厂的供水。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水样的17项指标进行检验。结果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细菌污染及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超标。结论农村水厂管网末梢水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较低,主要是水厂处理工艺不够完善,消毒不够规范等所致。加强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卫生学评价与全过程的质量验收,依设计要求完善水处理设施并加强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答: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是近日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5月1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11年受有关部门委托,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国家认可的专业水质检测机构对占全国城市公共供水能力80%的自来水厂出厂水进行了抽样检测。按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他说:“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近年来水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6)
为了完成2013年全运会安全供水任务,参照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对城市集中式供水企业水质检测采样点的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频率的要求,并结合浑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市政供水范围制定严格的水质监测方案,为大城市在大型会议期间保障供水水质安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李巍  魏欣 《辽宁建材》2007,(12):55-5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生活饮用水指南》 (1992)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酚》 (2001)对生活饮用水的定义,以沈阳为例指出小区当前供水水质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大规模推广全面提高小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分质供水系统建议.通过对小区供水全部采用深度处理工艺的工程实践进行了经济分析,说明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推广应用的有关建议.与以往普遍实行的小区管道分质供水比较,不仅节水、大幅降低供水成本,而且全面提高小区生活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1.
张孝洪 《城镇供水》2004,(3):49-51,35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一需求,建设部发布实施了《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其中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国家站所在城市的供水水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2.
生活饮用水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公众对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及品质日益关注。饮用水的感官性状作为公众判定水质安全性的最直观指标,直接影响人们的使用意愿。以北方某城市生活饮用水为例,应用感官指数和健康指数评价其水质。结果表明,该市供水水质能够达到安全饮用标准,但感官品质和健康水平有待提升。适当的硬度和较低的硫酸盐含量是健康、美味饮用水的有益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城镇供水》2005,(3):2-2
中国水协于5月23-25日在成都召开了“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工作会议暨2005年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年会”。会上听取了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张悦“加强城镇供水水质管理保证公众用水安全”的报告;还听取了中国水协会长李振东的工作报告和国际水协罗斯先生的安全饮用水行动计划和国际立法经验介绍。此外,还有18位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供水水质管理和监测技术方面的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居民对生活饮用水水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用户的供水需求,保证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符合卫生饮用水标准,供水行业应加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5)
目的了解石首市农村分散式供水水质现状,为农村改水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石首市14个乡镇办分散式供水点水样共168份,其中包括沟渠/河塘水样40份,家庭自备井水128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和评价,每个水样分析23个水质参数,全部检测参数合格的水样判定为合格。结果在被检测的168份水样中,合格37份,合格率仅为22%,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色度、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杆菌、耗氧量。结论石首市农村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将现有集中式供水管网延伸至整个农村地区,同时加强现有小型分散式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和消毒,最终实现全市农村安全饮水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6.
管网水质污染是指经过净化处理已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在由管网向用户输送的途中所受到的各种污染,其污染源来自管网本身和管网外界因素。为了减少这种污染对供水水质的影响,各净水厂制订出高于“卫生标准”的出厂水内控指标,严格工艺管理,  相似文献   

17.
李强盛 《城镇供水》2015,(3):85-86,40
<正>安全供水是城市供水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取水、净水和配水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能否为用户提供合格的饮用水服务。合格的水厂出水水质是安全供水的重要保证。自来水处理过程中,只要某一个环节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出厂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根据中山中法和中山大丰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就地表水水厂水质控制的主要环节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求抛砖引玉。一、密切监视水源的水质变化"问渠哪得清如许,缘由源头活水来。"水源水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到水体,使城市供水中的部分水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藻类污染。藻污染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水质安全带来许多问题,本文将着重对藻类现状、成因及影响因素,给水质、制水工艺带来的危害以及除藻方法进行总结,以北京藻类的现状为例对比各种除藻方法的效果,为饮用水供水水质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0):61-64
目的:了解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饮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2年洛阳市9个县(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抽检500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39.80%,500份末梢水水样合格率为38.00%。不同水处理工艺、不同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枯水期水质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P<0.01)。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要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管理,完善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提高农民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20.
供水管网系统是连接水厂与用户的纽带,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出厂水,经管网系统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水质经常会发生污染,严重时可能对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群众的生命财产产生严重的威胁。该文通过对管材腐蚀、外源污染、设计运营等影响供水管网水质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障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措施,并对管网水质保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