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推进,西南山地旅游村落因其特有的地域文化、聚居形态以及丰富多变的山水环境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热点。但由于部分山地生态旅游型村落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忽略生态、经济、文化协同更新发展,导致村落更新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巴南区云篆山村更新发展为例,通过加强云篆山村村落特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以及旅游产品多样性的打造;延续生态格局,对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控制,营造特色村落景观,以期将云篆山村打造成一个业态立村、形态塑村、生态美村、文态兴村等四态合一的生态休闲旅游村落。  相似文献   

2.
从乡村文化景观的视角对武夷山市的三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的风水格局、村落格局、建筑风貌、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古村落"整体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魏冉 《重庆建筑》2023,(10):10-12
旅游介入古村落从而推动实现活化更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以广州黄埔古村为例,分析村落特征及保护更新价值,梳理当前旅游语境下的黄埔古村的建筑、景观设施、活力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村落物质空间优化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两方面提出黄埔古村活化更新要素,总结出延续“港村一体”的历史村落风貌、优化激活村落特色空间及引导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更新活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是人们以感知、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为目的的行为过程。具有典型琼北火山文化风貌的美孝古村因其地理上的旅游优势和"海南国际艺术公社"项目的置入,将由农业型向文化旅游型古村转变。保护规划在尊重原有村落肌理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古村空间结构,对建筑的分类分级保护和提升景观环境,呈现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的古村风貌。实现旅游规划、村落更新、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大量历史文化名村中有相当部分包含了风水元素,风水的研究是这一类历史文化名村研究与保护的重要方面.其中,与风水相关的村落格局是历史文化名村遗产价值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以晋东地区的大阳泉历史文化名村为例,按照以本土风水认知为基础的保护对象辨认,问题与挑战分析,策略与措施探讨等三个步骤,初步探讨了历史文化名村的与风水相关的村落格局及其要素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传统村落活化并且展示新作为,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趋势。本文以五台山佛光寺和闫家寨村为例,从村落风貌与历史建筑的协调、适应,传统村落发展对旅游体验的提升,基于古建筑旅游的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整体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渠道。尤其对于以自然风貌与传统文化而闻名的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在保护资源本体、坚守文化自豪感的前提下可进一步激发传统村落新活力,成为改善乡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然而,当下在发展传统村落乡村旅游过程中面临着"重开发,轻保护",自然风貌、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或消失,以及村落呈现"空心化"等危机。文章以传统村落——江西抚州洽湾古村为例,就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海口羊山地区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火山村落群。在现代乡村建设和海南岛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当地如何协调统一历史保护与更新利用,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海口博学村为实例,介绍了其借鉴其他乡村成功模式,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前提下,村民自发建设特色农业旅游生态社区,并在笔者所在团队协助下进行村落发展规划设计的过程,并思考了这种发展模式对当地传统火山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程瑶 《建筑与文化》2021,(5):159-161
传统村落是华夏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村落因其历史文化、村落风貌和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成为国内旅游的关注重点.但不少区域的古村落认知理念和保护实践仍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如何在旅游发展环境下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是目前亟须探究的问题.文章以松阳县杨家堂村为例,分析其村落的主要特点与资源优势,总结出保护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及建议,以期杨家堂村在旅游发展环境下能够健康活态地保护与合理有效地开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也正面临生态的退化与修复、建筑风貌的遗失与保护、文化的断层与延续等桎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政策,激发了传统村落的新活力。本文在此背景下,结合江头村的规划设计实践,从生态格局、街巷空间、建筑肌理、民俗文化等方面对其保护发展路径及目前实施成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已成为新时代重大发展战略。针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多是秉持遗产保护与发展利用相平衡的原则,以及“乡村+文旅”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朝着打造文化旅游乡村、乡村遗产博览地、乡村文旅小镇、乡村旅游度假地和休闲康养地、乡村研学旅游基地等多个目标发展。由上可见,文旅业已经成为促使传统村落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也驱动着乡村空间环境更新与创新利用。从传统村落空间环境更新利用来看,具体表现为三种主要倾向:优化乡村空间环境与风貌景观,营造村落旅游魅力场景氛围;挖掘物质空间遗产资源,打造乡村文旅的核心吸引物;利用闲置空间充实乡村旅游业态,完善旅游服务配套体系。下文结合旅游景区井陉县于家村的设计实践研究展开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上坪古村,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是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上坪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部分村民为杨姓,族谱记载是汉代太尉杨震的后人。村落现有格局完整,两条溪流绕村,并在村口汇聚,形成完整的风水格局;村中有多处省级文保单位,如大夫第、杨家祠堂、社祖庙、赵公庙等。此地民风淳朴,历史上也出过很多文人,据传朱熹也曾到过上坪,在此讲学并留下墨宝。因此,上坪有"书香水村,明水绕古村"之名。村口节点的改造是上坪古村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5,(11)
历史文化名村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庄面临人口流失、经济发展滞后和风貌破败等问题,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为突出,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景观风貌和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安远县老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3—2030)》从保护与协调的角度出发,围绕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生围,制定了古建筑保护、村落格局与周边自然山水环境保护、客家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旨在引导村庄有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村庄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14.
历史村落作为最传统的聚居空间,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延续的载体,其物质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均体现了独特的宗族文化内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历史村落逐渐衰落,宗族文化也面临着消亡的威胁。本文以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诸家古村为例,探讨历史村落以宗族文化为背景的文化内涵,在宗族文化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构建历史村落中宗族文化的保护框架;从延续宗族文化脉络和满足现实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从历史村落的合理定位、传统聚落空间的渐进更新、历史文化遗存的再利用三个方面探讨历史村落中宗族文化再利用的途径和措施。通过宗族文化的保护和再利用,保护诸家古村的风貌特色、突出本土风情、彰显古村活力,实现历史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方向。文章结合福建南安水头镇呈美村旅游规划建设,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空间布局优化产业格局,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农房管控、文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旅游服务配套,旅游景观风貌提升等详细规划,打造生态文旅新型乡村模式。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成为乡村发展破局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是美丽中国画卷中的璀璨明珠。婺源篁岭古村是典型的徽派古村落,以“晒秋”景观著称,篁岭古村旅游开发通过市场经济杠杆,对村庄进行全面产权收购,从而保持了篁岭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彻底实现了对村落建筑及风貌体系的规划和保护,实现了村民与企业利益的协调,构建了“篁岭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江西省金溪县疏口村传统村落进行村落风貌和建筑风貌的研究,深入了解该村落的历史文脉和建筑布局,探索其文化价值。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查阅,将村落中的建筑进行图像归纳分类、拓扑变形,探析疏口古村建筑的基本类型和组合方式,轴线空间序列以及建筑出入口的类型 , 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期待经过合理的资源开发,打造富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居旅游景点,传承古村历史文化,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省金溪县疏口村传统村落进行村落风貌和建筑风貌的研究,深入了解该村落的历史文脉和建筑布局,探索其文化价值。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查阅,将村落中的建筑进行图像归纳分类、拓扑变形,探析疏口古村建筑的基本类型和组合方式,轴线空间序列以及建筑出入口的类型,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期待经过合理的资源开发,打造富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居旅游景点,传承古村历史文化,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绍杭  张扬  徐鑫 《规划师》2011,27(5):32-36
浙江省青街畲族自治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用建筑与空间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路径,建立了满足原住民与其他人群空间需求的多元功能目标系统,即浙南畲乡生活村落、水绕山环风景村落、民风淳朴人文村落和传统风貌旅游村落;通过有机更新,保护、延续了传统风貌和景观空间,突出了村落的人文特色;增强了公共空间活力;保护和改善了传统风貌和...  相似文献   

20.
长城保护与周边村落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景观上,长城与周边村落环境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长城保护应与周边村落的发展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和双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更新机制。论文探讨了以保护长城为主控的乡村更新与改造的方式方法,认为长城周边村落更新与改造应从聚居环境的规划与整治、住宅设计、建筑节能、保护传统乡土风貌和建筑技术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统一筹划、协调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