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漓江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根据1999—2000年的实测水质资料,采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漓江的4个国家监测断面的5个项目进行分类判断,以确定每项指标的污染程度和整个河流水质的污染情况,采用污染分担率反映河段污染物构成,采用污染负荷比评价河段污染水平,4个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228,0.358,0.373,0.332.漓江的污染程度上游较轻,下游稍重.并对水质污染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兰坪沘江中砷污染的化学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砷的生态效应和运运动规律与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本论文分丰,枯两季水期讨论了兰坪县Bi江段河流水质情况;水、县浮物、表层底泥中砷的化学形态、价态及春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含砷污染物向下游输送量大,自然净化弱,故下游污染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含强故中、下游污染较轻,水中砷以颗粒态为主,溶解态砷以As(Ⅲ)为主;底泥是河流中As的主要蓄积库;在正常水质条件下,底泥中As是稳定  相似文献   

3.
渭河污染主要是由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工业废水、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其中氨氮污染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利用渭河上3个水文监测站的常规水质、水量监测数据,对陕西省境内的渭河流域进行氨氮污染物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氨氮平均浓度在空间上呈现的规律为中游下游上游;在时间上呈现的规律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所得结论为更好地治理渭河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临桂新区环城水系和会仙岩溶湿地的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等间距布点,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研究区域的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地形分析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earman相关系数对研究区域的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和污染源进行识别和解析。结果表明,环城水系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的主要原因是TN和氨氮超标,其次是TP超标;而会仙湿地不同于环城水系,主要是TP超标。受降雨径流污染和人为因素干扰,环城水系的水质丰水期和枯水期污染都重于会仙湿地;环城水系丰水期的水污染重于其枯水期,然而会仙湿地丰水期的水污染轻于其枯水期。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特征与主成分分析法表明,氮磷污染高负荷主要来自于养殖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会仙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最新状况,对后续水体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于2017年4月和10月布点采样,对湿地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明显,DO、Chl-a浓度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从湿地上游至下游呈上升趋势,TN和NH-N浓度则呈下降趋势;湿地水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运河河道达到严重污染水平,根据污染负荷分担率Ki值可知,TN(24.15~35.70)、DO(3.97~38.71)和CODMn(9.86~25.80)对水体污染最为显著;各点位EI均值都大于50,会仙湿地水体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南昌水专学报》2019,(3):17-21
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对瑶湖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瑶湖水域各采样点污染严重程度基本为NH3-N> COD> TP。以枯水期的污染最为严重,各样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基本大于4. 0,平水期次之,丰水期的污染程度最低。上瑶湖大部分水域为重度污染,综合水质级别大部分为Ⅴ类,中瑶湖在各时期综合水质级别大部分为Ⅳ类,而下瑶湖除在枯水期外,其余时期综合水质级别基本为Ⅲ类,污染较上瑶湖轻。总体而言,瑶湖整体水质较差,基本无法达到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2014年1月分季度对漓江上游22个采样点采集鱼类数据,建立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IBI)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本研究共采集鱼类9508尾,共计72种,隶属于4目15科51属,且漓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采用夏季鱼类数据来评价漓江上游河流的健康。将22个候选指标经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相关性筛选之后,最终确定漓江上游鱼类IBI指标体系:即鱼类总物种数(M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7)、中下层鱼类占总类数的比例(M11)、肉食性鱼类数量比例(M14)、耐受性鱼类占总类数的比例(M22)5个参数指标。采用1、3、5赋值法计算各采样点IBI值,并将河流健康等级划分为:健康(IBI>40)、一般(IBI=27~40)、较差(IBI=13~27)、极差(IBI<13)和无鱼5个等级。结果显示,在漓江上游22个采样点中,10个采样点为健康,8个采样点为一般,4个采样点为较差;小溶江、川江、六洞河大部分河段处于健康或一般,黄柏江为较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BI值与溶解氧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漓江流域上游水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气温、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漓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揭示气候因子对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合植被覆盖变化特征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19年漓江流域上游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未呈现显著增加或减少趋势,同时期NDVI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林地、耕地为主。漓江上游气温未出现突变点,降水量与径流量于1991年发生突变,1992—2019年漓江上游NDVI平均值显著高于突变前的1981—1991年,耕地面积平均值与林地面积平均值显著低于突变前的1981—1991年;输沙量于2003年发生突变,2004—2019年漓江上游NDVI平均值与建设用地面积平均值显著高于1981—2003年。降水对径流改变的贡献率为56.30%,降水量-径流量关系并未在突变点前后发生改变。降水量对输沙量改变的贡献率为-12.67%,降水量-输沙...  相似文献   

9.
石佛寺水库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沈阳石佛寺水库201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6个评价因子,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了石佛寺水库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8月(丰水期)石佛寺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而10月(枯水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氮磷营养物为主要污染因子,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湘江株洲段水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湘江株洲市区段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体和常规监测断面采集水样监测,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湘江2006~2007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水质中苯、甲苯、二甲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三溴甲烷共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含量,分析得出了VOC污染现状,探讨了其健康风险,提出了VOC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南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淮河流域)"项目中完成的749个点的地表水水文调查资料,结合河流断面监测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通过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河流-地下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特征,阐述了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相互影响以及有机组分相互影响与无机组分相互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平原区地下水对排泄型河流(段)水质影响有限,人为排污、降水及上游河水水质是影响其水质的决定因素;河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与补排关系、地层岩性及结构关系密切;一些严重污染的补排交替型河流两岸分布有较宽的地下水严重污染带;河水中的有机物对地下水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临江河回水区总氮和总磷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7—2008年对库区次级河流临江河水质及流量的监测资料,分析了临江河回水区总氮(TN)、总磷(TP)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其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的TN、TP动态变化明显。与TN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反,TP浓度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的变化规律;TN、TP通量均表现出丰水期明显高于桔水期的规律。平均每年约有4142t的TN、455t的TP汇入临江河回水区;且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TN输入通量减少了约32.7%,而TP通量却增加了34.3%,这种变化与TN、TP浓度的年际变化一致;TN通量的变化主要受河流流量的影响,TP通量受浓度和流量的双重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TN主要通过点源途径进入河道,以氨氮(NH3-N)为主要存在形态,其次为溶解性有机氮(DON);TP主要通过面源途径进入河道,以磷酸盐(PO4^3-P)为主要存在形式。研究表明,要改善临江河回水区的水环境质量,控制流域内的点源污染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连续多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水系水质及湖体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水系水质及湖体水质均呈下降趋势,枯水期水质比丰水期更差;水系主要污染物为NH3-N、TN和TP,湖体主要污染物为TP和NH3-N;湖体富营养化程度均为中营养,有逐步向富营养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apGIS6.7建立了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数据库,使用时序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过程,通过紧密度、聚集度、连接度等指数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运用引力模型、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等探讨空间演变的竞争。结果表明:(1)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形态紧密度指数C=0.42、最近邻比率Rn=0.937 5,表明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紧凑度较低、总体呈弱集聚分布,中上游为均匀分布(Rn=1.484),而下游呈集聚型分布(Rn=0.441);(2)连接度β=1.592、γ=0.539,显示旅游资源之间连接度不高、道路密度中等,未能形成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3)点、线缓冲区分析表明,51.2%旅游资源集中在以城镇为中心的5 km范围内,国道两侧2 km线缓冲区旅游资源占流域总量的74.4%,桂林—阳朔段为资源密集分布区;(4)地域结构上,上游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稍逊于下游,中游开发质量最高,其次是上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干旱在我国呈现出广发和频发态势,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农业干旱,其成灾机理最复杂、涉及范围最广、灾害影响最严重。以贾鲁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土地利用、DEM等数据,构建了基于SWAT的区域农业干旱模拟模型,选取土壤相对湿度作为农业干旱指标进行模型的适用性评价,并系统分析贾鲁河流域的农业干旱特征。结果显示:(1)所建模型对贾鲁河流域农业干旱的模拟效果良好,农业干旱模拟结果与历史记录基本吻合,且空间分布基本一致;(2)贾鲁河流域轻度干旱主要发生于初春、春末及夏初;中度干旱主要发生于初春及春末;重度干旱主要发生于春夏之交及夏秋之交;特大干旱主要发生于春季及春夏之交;(3)贾鲁河流域农业干旱整体呈现9 a的周期性特征,季节性特征明显;(4)春旱、春末夏初旱是贾鲁河流域农业干旱的主要类型,流域上游地区及下游地区发生春末夏初旱的频率最高,中游地区发生初春旱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选取湖区上游、北侧进水口、湖区中心、东侧进水口、西侧进水口5个监测点,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指数对柏堰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共12个月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侧进水口、湖区中心、东侧进水口、西侧进水口的水质基本满足IV类水质要求;湖区上游受来水水质的影响,不能满足IV类水质要求,主要污染物为TP;各监测点内梅罗指数按水流方向依次减小,由上游到下游污染逐渐减小,说明上游排入的污水对下游各监测点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水体质量是多因素影响的表现,水质评价是对水体质量多因素的综合评判,水质类型和分级标准存在模糊性,因而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判比较可行.介绍了水质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步骤,并应用到鄞州区内河水质评价,对铜盆浦、县中、梅墟、潘火4个断面不同时期的水质进行比较,综合评价整个内河水质,结果表明,鄞州区内河水质处于Ⅲ类与Ⅳ类之间,各断面丰水期水质较枯水期和平水期好,铜盆浦断面水质全年较好.  相似文献   

18.
水体质量是多因素影响的表现,水质评价是对水体质量多因素的综合评判,水质类型和分级标准存在模糊性,因而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判比较可行。介绍了水质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步骤,并应用到鄞州区内河水质评价,对铜盆浦、县中、梅墟、潘火4个断面不同时期的水质进行比较,综合评价整个内河水质,结果表明,鄞州区内河水质处于Ⅲ类与Ⅳ类之间,各断面丰水期水质较枯水期和平水期好,铜盆浦断面水质全年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场调查,并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室内试验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徐州东部矿区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平水年计算,枯水期岩溶水补给量为1 008.3m3/h,丰水期为1 425.4m3/h,随着矿井排水量增加,岩溶水补给量也增加;研究区矿井水水质总体良好,除新河煤矿矿井水水质因闭坑后受采掘巷道和采空区污染较重为Ⅴ类水质外,其他煤矿都为Ⅰ类水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浑河流域沈抚段枯水期水质氮污染状况,分析其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对水体水质进行评估,为水生态建设及制定浑河流域污染治理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开展浑河流域沈抚段枯水期水质氮污染状况调查,2015-11-17、2015-12-04和2016-01-05对浑河流域沈抚段6个干流采样点、4个支流采样点和3个排污口采样点共13个固定采样点采样,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水样进行检测分析,并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浑河流域沈抚段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浑河流域沈抚段枯水期干流的NO-2-N质量浓度在0.064~0.23 mg/L,部分地区超出天然水体中的常规值0.1 mg/L;水体中的NO-3-N质量浓度在0.35~2.8 mg/L,未超出地表水硝酸盐(以N计)的标准限值10 mg/L;水体中的NH+4-N质量浓度在0.91~3.12 mg/L,部分区域超出地表水V类标准限值2.0 mg/L;水体中的TN质量浓度在2.7~20.9 mg/L,严重超出地表水V类标准限值2.0 mg/L.结论浑河流域沈抚段冬季枯水期水质属于V类水,氮污染严重.干流中大部分的氮污染源是来自于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和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