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由来、演变、作用,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系统化进展、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并阐述了识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标准、方法与设定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保护优先权,旨在通过引入绿色基础设施这一新理念来对我国土地生态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给予预测。文章也强调了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对城市土地的精明保护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境之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基于对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刻认识,在保护利用日益稀缺的湿地资源、建设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场地环境的自然演进过程,与地域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滨水活动有机结合,力求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湿地的乐趣和魅力。基于此,本文以江苏宜兴团氿为例来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和生态设计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起源、内涵,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系统化进展、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及自然生命支撑系统作用,旨在通过引入这一新理念来对我国土地生态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强调我国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土地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起源、内涵,国外相关理论研充系统化进展、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及自然生命支撑系统作用,旨在通过引入这一新理念来对我国土地生态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强调我国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土地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玲  邵诏亚 《城市住宅》2022,29(2):105-108
乡村湿地是以农业湿地为主体,集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于一身的特殊湿地形式,其分布广且生态意义重大.探讨乡村湿地概念、特征,以及目前长三角地区乡村湿地面临的问题,以江苏省常熟市沉海圩乡村湿地为例,阐述实现乡村湿地生态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并指出规划设计需保护与改善水资源,将传统乡村文化传承与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从基础设施、城镇发展、环境污染等三方面对武汉市黄家湖东侧沿岸湿地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黄家湖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和总体规划设计策略。针对雨季内涝、丰富沿岸空间层次、合理化植物搭配、强化分界线等方面,构建更为合理的生态规划设计布局。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对绿色基础设施、小城镇公园定义进行阐述,对我国小城镇公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的小城镇公园设计相关内涵、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以绿色基础设施视角对小城镇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具有集生态、社会和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小城镇地区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化转型正进入关键时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污染、高碳排放、缺乏生态功能的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生态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与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保护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强调雨水、水循环与城市发展关系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内涵、组成及基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的水文学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基础构建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河套灌区农田退水的唯一容泄区,是黄河文化及河套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多重价值。随着湿地保护工作被重视,对于生态环境濒危的湿地,生态恢复已成为共识。本文在梳理乌梁素海自然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其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特征,同时重新审视总结了它拥有的多重价值。分析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保护因子,即生态特征、社会功能特征、河套文化特征。并从保护因子出发,提出了乌梁素海的区域性保护策略,指出只有从区域视角进行保护规划,才能抢救乌梁素海,重塑其生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兼具城乡生态 服务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审视此二功能 会导致过度开发或机械被动保护,有机融合 则会促进城郊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 用。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详细阐 释了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绿色基础设 施用地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一、目标定位, 融合资源保护、生态服务、游憩休闲等复合目 标;二、现状分析,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 保护要素与空间格局;三、功能设置环节,因 地植入维护要素系统自然生态过程的游憩功 能;四、用地组织层面,带动游憩产业发展的 同时提升其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四大生态 功能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结合景观绩效评价、循证设计以及采煤塌陷湿地公园的目前研究概况,探讨将景观绩效评价介入采煤塌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途径,并构建了采煤塌陷湿地公园景观绩效评价的三级体系。以辉县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对场地现状的概况以及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绩效评价的分析,得出了规划设计的目标与策略,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并对比循证规划设计前后的生态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绩效理论下的采煤塌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实践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未来的同类型景观建设实践提供创新性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湿地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合肥十八联圩湿地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对湿地基底与因子的修复,促使湿地的自我修复、发展和维护,最终达到最小人工干预下的湿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亚运城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赛时需求,还应充分考虑赛后使用问题,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亚运城的低碳生态规划设计不仅能体现和践行"绿色亚运"的理念,更是一个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可持续城市化的窗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研究价值.文章重点分析了规划区关键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此为基础,从绿色基础设施、交通、市政、建筑以及赛后利用等方面,对亚运城社区低碳生态规划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类似地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理解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城乡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内涵提出绿色基础设麓网络构建理论:认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需要体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结合,在生态斑块、廊道的评价及选择中考虑社会服务功能,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迹的空间分布:从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生态斑块评价与选择、生态廊道评价与选择、最小路径模拟、人文生态的空间分布等几方面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通过网络结构评价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5.
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化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加上现代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旅游业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必须树立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优先视角,以游促保,探讨湿地公园保护与规划设计手法,并结合武汉安湖洲规划的实践,从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的和保护自然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湿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贺  刘德明  陈沈 《华中建筑》2012,(2):119-122
在分析滨海湿地生态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滨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运用生态学原理,建构了滨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生态策略框架内容,即体现滨海湿地生态承载力限度的生态保护策略、体现系统思想的滨海湿地公园内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有机组织策略以及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的滨海湿地公园内人工生态系统的低碳策略。  相似文献   

17.
深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2019,(11)
当前,以湿地保护区为主体,以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等为补充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已在我国建立。实践证明,湿地生态保护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成立湿地保护区。深圳福田红树林和香港米埔红树林同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两个保护区在湿地管理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如场地设计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科学且严格的容量管控措施、至简但有效的基础设施、NGO组织共同参与管理和丰富而生动的教育体验课程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九曲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山地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和规划途径,以期为山地城市的生态保护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晓明  王璐  禹珊 《园林》2023,(8):13-20
当前不断提速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导致资源紧缺、污染加剧和气候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扰动、冲击与压力。因此,如何通过各类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应对上述生态问题的适应力成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此,立足于韧性城市理念,通过厘清韧性城市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耦合关联关系,从资源生产供给、社会生活重塑和自然生态调节三层面阐述复合基础设施的内涵、层级与原则;同时借助对宁波东城生态走廊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提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复合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策略,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
湿地型郊野公园生态系统对于生态调节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兼顾生态资源的保护、修复与游憩产业功能开发建设,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中。以武汉严东湖—严西湖湿地郊野公园为例,分析了其与武汉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了湿地型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