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设计一种在安全气囊系统中使用的新型光电式时钟弹簧,此时钟弹簧克服了传统时钟弹簧必须有导线连接的缺点,采用非接触式的光电系统,同时具有抗振性和耐用持久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3.
张宇  龙波  沈力  韩锋  杨霏  胡波 《工业计量》2024,34(2):4-7
为解决数字式时钟校准问题,对其展开校准方法和系统的探讨,给出了显示时刻误差、1PPS时间偏差、相对频率偏差和日差的校准项目并结合实验详细阐述了显示时刻误差的校准方法,针对显示时刻误差这项主要计量特性,评定了不确定度,编写了显示时刻误差的校准软件,自动进行跳变帧提取、误差计算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表明,当标准数字时钟的显示分辨力达到1 ms时,被校数字式时钟显示时刻误差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 ms(k=2)。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阶跃恢复二极管快沿的产生方法。利用肖特基二极管隔离直流偏置,采用电感阻止射频信号分流,串接电阻吸收反射改善快沿信号波形质量,而快沿标准化则决定于偏置电流与脉冲幅度的精度。设计了用于校准1GHz带宽示波器的快沿电路,获得80ps上升时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压痕深度测试装置在校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大量实验及数据研究,提出利用二等量块结合机械式比较仪及台架对其进行示值误差的校准,并对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该方法完全满足校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直流数字纳伏表校准装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研制出的低热电势分压箱,组建了直流低电压校准装置,可用于直流数字纳伏表的校准。研究了电缆连接处的压接技术,研制了精密控温机柜,以便减小测量线路的热电势。制作了哈蒙结,以减小引线电阻。提出对称观测法和线性拟合法,使热电势的影响减小了一个量级。校准装置的测量范围为1μV~100mV,其1μV量值的测量不确定度为2.2%。  相似文献   

7.
余学锋 《计量学报》2008,29(3):271-274
讨论了时钟抖动测量中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一种测量方法.为了对新方法的性能进行估计,模拟了含有时间抖动的时钟信号,对不同抖动幅度和叠加不同噪声情况下的时钟抖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降低了测量精度对触发电平的稳定度、被测时钟叠加的噪声和上升沿斜率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电流电池放电仪的校准方法进行研究,研制了一套大电流电池放电仪校准装置,对校准装置测量准确度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分流器自热对校准装结果的影响。所提出的校准方法能够满足大电流电池放电仪量值溯源的要求,并能够在客户现场进行校准,校准结果可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  相似文献   

9.
微小时间间隔测量是雷达、测距、导航等技术的基础,时间内插是测量微小时间间隔的关键技术.通过游标时钟与主时钟符合可实现游标时间内插,游标时钟符合技术决定了游标时间内插的测时精度.传统的游标时间内插采用微分电路进行时钟符合,测量精度低.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本文分析了影响符合精度的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离散时间系统中游标内插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数字电路的游标时钟数字符合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精度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校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字示波器的大触发延迟时间,提出了一种标称校准方法。使用正弦激励信号周期作为测量尺度标准,将大触发延迟时间表述成整数个正弦周期与一个小数个正弦周期的合成。小数周期部分用相位差法直接测量获得,而整数部分则通过最大允许误差极限已知的标称大触发延迟时间计算获得,最终将两部分时间合成,得大触发延迟时间测量结果。在数字示波器上所作的一组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精确测量和计量校准。  相似文献   

11.
方维  金尚忠  陈德好  梁坤 《计量学报》2022,43(4):542-546
为了提高铷原子钟的远程时间溯源性能,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TWOTFT链路的基础上,实施了对铷原子钟的高精密准实时驯服实验,驯服间隔分别为16,5,1 min,实现了基于TWOTFT的远程时间溯源原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远程时间溯源中,TWOTFT相比GNSS时间频率传递效果更优,且1 min TWOTFT远程时间溯源...  相似文献   

12.
大尺寸计量技术是高精度测量或标定大尺寸物体长度、位置姿态和形貌参量的关键技术,在工业制造、大型建造和工业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伴随先进光学技术、精密测量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和工程应用技术的逐步发展,大尺寸计量技术同样从技术和应用层面均面临不断革新,诞生一系列大尺寸先进计量新技术,打破传统大尺寸计量中单一量值和离线溯源的瓶颈,逐步向复合参量和原位溯源进行过渡,进一步向实现数字化、扁平化和智能化的高精度大尺寸计量变革。通过介绍大尺寸计量中室内工业测量和室外大地测量中的先进计量技术,为大尺寸计量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并为先进大尺寸计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计量行业的难点问题之一\"专用测试仪器系统\"的计量校准问题进行了系统性讨论。首先,从其定义出发,结合其技术目标的特殊性特点,分析了专用测试系统的技术特征。其次,针对其校准中存在的歧义,如综合校准的含义、系统校准的含义等进行了辨析讨论,对于现场校准的三种基本模式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区分和讨论。最后,针对其计量校准规范的制订难度,提出了制订单参量通用校准规范的方式予以组合使用解决方案,以及具体实现综合性校准和系统性校准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4.
袁媛  孙霞  杨嘉明  张然  王超 《计量学报》2021,42(11):1504-1510
为了满足高精度远程溯源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光纤的远程溯源系统,根据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高精度、高稳定的优点,将本地时间源的时间向远端高基准时间源进行溯源,系统还采用了主备路双路备份机制,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实验验证,基于光纤的远程溯源系统能够达到时差保持在2ns以内,日频率稳定度在7×10-15内的溯源效果,同时采用本系统的主备路时间同步技术,能够实现主备路时差控制在0.5ns以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精度极小尺寸三维纳米制造技术给纳米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开发与之相应的纳米几何量标准物质来满足这一日益迫切的需求。为实现我国纳米台阶高度标准物质的可控制备和纳米高度量值的可溯源性,我国自主研发了与国际水平相当的系列纳米台阶高度标准物质,并基于激光波长实现了米定义直接溯源,为支撑多领域技术研究,打破国外垄断,完善我国纳米几何量值传递体系,促进纳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国内外纳米台阶高度标准物质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对比,就纳米台阶高度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及计量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纳米台阶高度标准物质及其他类型的微纳米几何量标准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光伏发电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之一,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应用国和出口国。准确可靠地测量光伏产品的光电性能参数,对光伏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的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我国光伏领域实现了关键参数的量值有效溯源和传递。综述了我国光伏领域量值溯源传递链的研究和建立情况,即从相关的最高标准——低温辐射计到终端应用光伏产品,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岩  乔玉娥  丁晨  梁法国 《计量学报》2018,39(4):545-548
为解决在片高值电阻参数的溯源问题,组建了一套可溯源的在片高值电阻测量系统,并提出针对该系统的量值溯源方案,实现了在片高值电阻到常规同轴形式标准高值电阻的溯源。组件的测量系统通过额外的探针和线缆将同轴形式的标准电阻器接口延伸至探针末端,使用在片直通对接线将对应探针短接,形成同轴-在片-同轴形式的测量回路,从而将在片测量值与同轴端测量值联系起来,同时给出了保守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使用组建的测量系统进行在片高值电阻溯源实验,实验数据显示在10GΩ点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3%(k=2)。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已有文献,梳理计量数字化概念、国际探索、我国计量数字化发展的研究现状,总结我国计量数字化发展实践、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持续完善计量数字化顶层设计、建立计量数字化研发应用体系、培养计量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等为我国未来计量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动态校准、动态测试和动态测量等概念进行了全面解析和讨论,分别从对象、目标、用途、结果及形式、本质、前提条件几个维度进行区分和辨析,讨论了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可用于区分实际工作的具体性质。同时对动态特性指标的使用方法也作了明确说明。本文可有效区分所述工作是属于校准、测试还是一般性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