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暗场技术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是近几年来生物电镜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1982年klotz报道了核酸分子的暗场技术后,这一方法逐渐得到了应用,其优点不仅在于操作简单、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增加样品的反差,良好地保存核酸分子的精细结构。我们对这项技术作了初步尝式,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取适量褐点粉灯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lphaea phasma NPV),分离的鱼类病毒和噬菌体三种病毒样品,先用0.05MNa_2CO_3处理APNPV,然后用二步释放法,将纯净的APNPV,HV和噬菌体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尿素中,使其蛋白外壳变性。将病毒核酸释放液用细胞色素C进行单分子膜展层,用火棉胶—碳膜的铜网沾取核酸。将部分铜网在无水乙醇中脱水后,进行铂钯金属旋转投影,用于电镜明场观察(见图1—3),而另一部分铜网  相似文献   

2.
四膜虫(Tetrahymena)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近十几年来,在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在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实验动物。在四膜虫的大核中,其编码rRNA的基因扩增成上万个游离于染色体的独立的rDNA分子。为此,在对我国自己分离出来的一株四膜虫S_1株rDNA酶切图谱研究的同时,我们用明场和暗场电镜技术观察了它的rDNA的形态与大小,并与国外常用的一种四膜虫T.thermophila做了比较。用热酚法提取四膜虫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后的rDNA,按Kleinsehmidt法制备明场电镜样品,其中加质粒PBR322做为标样。暗场样品制备中,用间接真空蒸发法获得的厚约25A的碳膜蘸取样品,染色后,即可在电镜(JEM—200cx)下观察。  相似文献   

3.
核酸分子的暗场成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暗场成象的基本原理和在核酸分子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着重叙述和讨论了样品制备的主要环节和倾斜照明法的成象条件。应用暗场电镜技术和不同的制样方法研究了几种核酸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核衣壳,并报导了所取得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4.
类病毒(Viroid)是一种仅含有300多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是有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迄今只发现十余种类病毒。暗场电镜成像技术是观察如此微小核酸分子的有效方法。我们应用暗场电镜技术首次观察到苹果锈果病病原体(Apple Scar Skin Viroid)——一种新的类病毒的核酸分子。将纯化的类病毒分子溶在含有0.004%的Benzyldimethylalkylammonium chloride(BAC)中,终浓度为2μg/ml,展层后用敷有厚度为25—50A碳膜的铜网蘸取病毒分子(为增加碳膜的亲水性,先用浓度为30μg/ml的溴化乙啶处理5分钟),再经10~(-4)—10~(-5)M的醋酸双氧铀染色30秒后,在JEM—200CX电镜  相似文献   

5.
核酸分子电镜已成为分析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一个重要工具,随着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已获得进一步的应用。我们以沙眼衣原体DNA为样品,对核酸分子电镜技术作了摸索。经鸡胚卵黄囊培养增殖的TE55株沙眼衣原体,超速离心钝化,SDS和蛋白酶K破坏囊膜蛋白,酚抽提,氯仿沉淀三次,样品经琼脂糖淀胶电泳分析为一条区带。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来藉助提高衬度来改善图象分辨率的暗场成象,在核酸,蛋白质及其它生物材料的精细结构研究中已显示出高分辨率的优越性。本文对核酸暗场成象显微术及其观察结果概述如下: 一、暗场照明我们用JEM—200CX型电镜,采取倾斜照明,取中心暗场象(CDF)的工作模式。由于物镜光阑只接收试样少量信息,因而效率较低。而且光阑一侧受强电子束轰击,易造成光阑的非对称污染,因此必须注意象散的校正。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衍衬像技术的分辨率比普通衍衬像技术高约几倍到一个数量级,它对材料中的缺陷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两种重要的高分辨行衬像技术,即弱束暗场像和高阶明场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成像条件。  相似文献   

8.
透射电镜明暗场细胞超微结构的互换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明暗场互换观察方法对生物样品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浮雕图象对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暗场互换观察可增加细节,提高反差,互补影象之不足。将明、暗场象叠加而得的浮雕图象主体感强,层次清楚,具有三维结构的特点。将明场图象、暗场图象和浮雕图象结合使用,对研究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紫外激光、明场和暗场技术为硅片提供近2倍的光强,实现一流的检测灵敏度 ●专有图像处理运算可降噪50%,能检测到密集结构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解旋高度致密的超螺旋结构得到完全开环分子图像的技术,与一些常规方法相比,此法有独特之处。这一技术为用电镜精确测定高分子量基因组的分子量、进行基因定位及进行复制转录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是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三种PE(HDPE、LLDPE和LDPE)高取向超薄膜的结晶结构。不同种类PE高取向超薄膜以特殊的熔体拉伸方法制备。该方法的特点是以较低的拉伸速率(4cm/Sec)在很窄的熔体流动区域内(0.5—1.0μm),获得非常高的纵向流动梯度(4×10~4/Sec)和过冷速率。所得超薄膜厚度为50-100nm,可直接用TEM观察。所用电镜为H-600型,操作电压为100KV。明场像采用欠焦成像技术。并利用电子显微镜的多功能,诸如衍射、明场、暗场、样品旋转及倾斜等严格确定了三种PE熔体拉伸膜取向态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多重暗场象和多束象是两种特殊的成象技术,较一般的成象技术有其独特的功用。多重暗场象可以快速揭示衍射花样同明场和暗场象之间的关系。使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确定各衍射束对象的贡献,可以直接判定试样的某些特征的结晶学方向。多束象成象技术用于衍衬象中,可增加厚试样象的亮度,观察消光轮廓S=0处缺陷(如位错等)结构,确定位错的真实位置,根据位错或层错象确定上下膜面等。目前,这一成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衍射衬度象中。本文叙述了这两种成象技术的原理、成象条件和实验方法。并用实例阐明了这两种特殊成象技术的应用。在通常的成象方法中,我们使用透射束(仅让透射束通过物镜光栏)形成明场象,或者使用某衍射束(仅让某衍射束通过物镜光栏)形成对该衍射束有贡献的晶体学特征的暗场象。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两种同时使用透射束和衍射束来成象的成象技术。显然,这两种成象技术常常是在多束条件下成象,并不要求双束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制入射光的振幅和相位,形成特殊结构分布的照明光以提高数字全息显微记录系统分辨率,结合结构光的特性设计了明场和暗场记录系统。明场记录系统中,在利用振幅型正弦光栅和随机散射元件调制入射光波前,将超出衍射极限的物体高频信息调制到系统截止频率以内,这部分信息可以通过成像系统被记录。数字再现过程中,将其与低频信息合成,可使再现像分辨率得到提高。在暗场记录系统中,通过在空间光调制器上加载相息图改变入射光的振幅和相位分布,分别用拉盖尔-高斯涡旋、径向艾里以及携带涡旋相位的径向艾里结构光照明物体,结合暗场聚光镜的应用,提高系统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相似文献   

14.
显微水平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等方面,但电镜水平的原位杂交技术却仍在探索之中,主要因为剧烈的核酸分子杂交条件与样品精细结构的保存之间存在着矛盾,为此,我们分别在分级抽提的整装细胞,L-K_4包埋或Epon812包埋的超薄切片样品以及DGD包埋-去包埋样品中对进行电镜分子原位杂交研究的可行性和杂交条件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在整装细胞样品中已取得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对钛合金中α与β相交界处存在的界面相,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者的注意。对界面相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对性能影响的看法,也有根本的分歧。本文利用EM400T电镜,对经不同双重处理和长时间阶段处理的Ti-4.5Al-5Mo—1.5Cr合金的薄膜试样,用明场暗场观察比较;用微区衍射进行结构测定以及用EDAX9100能谱仪进行成分分析得出:界面相的形成主要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透射电镜术观察单个重原子和未染色生物分子,一个重要问题是底质的背景噪音。利用超薄(20—30A)碳膜做支持物和暗场电子显微术成象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近年来利用这种技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获得了许多新的结构信息。一些作者应用间接蒸发碳到新劈开的云母片,制备较均匀和颗粒性小的超薄碳膜(1、2)。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高效制备超薄碳膜的装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所用样品取自红透山金铜矿体蚀变了的围岩,晶体光学测定其为堇青石,经能谱分析其成份含有Mg、Al、Fe、Si,用选区衍射计算晶胞参数与已知x射线数据大体相符。(a=17.1A b=9.7A c=9.4A)。本实验在EM400T电镜上进行,利用会聚束衍射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对堇青石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照片1是[100]取向会聚束衍射明场及全图,其对称性为2mm,且k、1等于奇数的盘全部消光。照片2、照片3分别是[100]取向的会聚束暗场±G图。显然,暗场盘内有2mm的对称性存在,且±G暗场之间有2G平移关系,由此可确定其晶体学点群为mmm属正交晶系,再参考其它取向衍射的消光规律,可断定空间群为Cccm无疑。  相似文献   

18.
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病毒性疾病的诊断,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以及核酸的细胞定位有重要意义。它是利用已知序列的DNA或RNA片段为探针,按碱基配对的原则去识别与之互补的靶DNA或RNA,形成DNA-DNA或DNA-RNA的杂交。通过生物素化的探针与胶金的络合物以及同位素化的探针显示结果,从而达到检测和分析的目的。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的特点。例如可利用已知的病毒癌基因及细胞中的癌基因,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电镜水平进行肿瘤学的研究。也可测定病毒基因的位置和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我们利用生物素化的HBV-DNA探针与胶金的络合物(HBV-DNA-G prob)对肿癌病人肝细胞内HBV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弱束暗场技术显示了08F铜经50%室温形变后,560℃加热10小时晶粒处于回复状态时,亚晶界的位错网络。结果表明:α-Fe经形变回复后,亚晶界位错成规则整齐的排列。明场象中虽能见到位错的规则排列,但位错线细节不够清楚(见图a);而弱束暗场象则清晰地显示出亚晶界位错网络的各种形态(见图b、c、d),位错线的象宽度降低到20~30A,充分显示了弱束暗场技术在复杂位错网络显示中的特殊作用。根据弱束成象时,衍射花样中菊池线的位置计算了偏移参量|sg|,结果表明,用g=110成弱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1000kv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LPE Gal-xAlxAs/GaAs界面缺陷,观察到异质结Gal-xAexAs/GaAs界面附近存在的位错网络的平面和剖面分布形貌,分析了位错网络的分布特征,用高阶衍射明场和弱束暗场技术,观察到界面位错网络和Gal-xAlxAs/GaAs界面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