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RS485传输距离大,速率快,能够很好的抑制高噪声,是电力抄表系统通信采用的主要方式。为了检测抄表设备RS485总线的工作性能,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一款面向集抄终端和智能电表接口测试的RS485总线接口性能测试仪。该测试仪由硬件和软件部分构成,具有高精度AD采样及实时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功能,能够实现电表通信线工作特性精确采集和在线故障准确分析。实际测试数据表明,所测得RS485总线的各个特性参数误差在5%以内,对通信无消极影响,符合行业标准,与传统的接口性能测试方法相比,有效降低了检测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2.
基于RS 485总线的多CPU控制系统中各个CPU控制之间要协调工作,则网络模型和网络通讯协议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该种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该系统的RS 485网络简化模型和通讯协议。在简化网络模型和通信协议基础之上编制的通信程序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通信速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单片机与微机的远距离串行通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完成测控系统中主从计算机间的远距离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方法。采用RS-485总线进行远距离数据收发,在上位机一端用MAX232完成RS-232电平与TTL电平信号之间的转换。运用C语言编程实现远距离实时数据传输。简述了系统结构、通信原理和软件设计。该通信模块已应用于实际测控系统,较好地完成了远距离数据通信任务。稍做扩展,即可用于主机与多下位机的串行通信。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无极性RS485通信方案电能表在现场工作时发生的组网通信问题,文章先对智能电能表中应用的有极性RS485通信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并指出无极性RS485相对于有极性RS485在原理上的改进措施。结合通信方式为无极性RS485的智能电能表配合老款集中器在现场应用中容易出现的组网问题,分析部分电能表应用的无极性RS485在原理设计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保证现场工作的智能电能表的RS485通信由原来的有极性方式向无极性方式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无极性RS485通信方案电能表在现场工作时发生的组网通信问题,本文首先对智能电能表中应用的有极性RS485通信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并指出无极性RS485相对于有极性RS485在原理上的改进措施。结合通信方式为无极性RS485的智能电能表配合老款集中器在现场应用中容易出现的组网问题,分析部分电能表应用的无极性RS485在原理设计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保证现场工作的智能电能表的RS485通信由原来的有极性方式向无极性方式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电表功能上的不足,选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设计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表,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以及软件流程图,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功能。该智能电表基于MC9S12XS128型飞思卡尔单片机,采用电能计量芯片ATT7053A处理采集信号,运用RS-485总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调试结果表明,该智能电表基本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朱京路  庄杰 《电工技术》2016,(12):19-19
针对传统电表功能上的不足,选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设计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表,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以及 软件流程图,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功能.该智能电表基于 MC9S12XS128型飞思卡尔单片机,采用电能计量芯 片 ATT7053A 处理采集信号,运用 RS-485总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调试结果表明,该智能电表 基本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RS–485标准、无极性RS–485芯片的实现方法以及在智能电网中的典型应用电路;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修正方法,用于实现基于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DL/T645—1997)的RS–485无极性传输;解决了智能电表组网时采用有极性RS–485芯片引起的通信线极性的识别和连接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智能电能表本地通信常用的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和RS485总线技术的优缺点,分析比较基于以上3种通信技术实现智能电能表用电信息采集的5种方案,说明5种方案的适用区域和优缺点,提出智能电能表信息采集方案的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RS485总线与CAN总线应用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的RS 485总线与CAN总线,由于结构简单、应用方便而成为许多网络拓扑结构的应用总线.从RS 485总线、CAN总线的通信机理与网络性能来比较他们应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戚银城  尚秋峰  赖光源 《黑龙江电力》2001,23(4):227-228,235
阐述快速可靠的通信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的关键,结合配电网通信系统的特点,。对比RS-485总线现场通信模式,提出一种基于Lonworks网络技术的现场通信设计方案,该设计的开放性和实时性都优于RS-485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叙述基于MAX232和MAX483E实现RS232/RS485转换有源半双工转换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相应的程序设计方法。采用STC11F02E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RS232/RS485总线之间的正确通信。对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以及通信协议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给出了相应的试验结果。所设计的转换器设置灵活、体积小巧、成本低廉,可应用于由Pc机作为主机的RS485总线的主从式半双工通信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13.
《电源世界》2013,(6):19
各行各业中,工业总线上各个设备大多采用CAN/RS485/RS232接口收发芯片,以实现互联通信。目前,此类收发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纺织、智能监控、智能电表等行业,但市面上很多收发芯片仅仅起到了信号的收发功能,故要想实现整个方案的信号隔离收发功能,客户还需要配置隔离芯片/光耦、DC/DC隔  相似文献   

14.
对居民用房集中抄表中系统两种通信信道--电力线载波和有线(RS-485总线)方式的技术、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特点进行比较,提出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在对节点型电气设备物联网络中的设备过热区进行定位时,容易出现由于不能排除干扰,无法实现设备过热区的有效定位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节点型电气网络的过热区域定位系统,系统以CC2430为主芯片,构建硬件平台。通过RS 485通信模块实现上位机与传感器中心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将微处理器的高低电平信号变成适用于RS 485总线的差分信号。利用温度采集模块将设备监测点  相似文献   

16.
CAN现场总线在地铁隧道显示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菡  程越  刘继达 《电子测量技术》2010,33(8):56-59,65
介绍了地铁隧道显示系统的组成,采用基于CAN总线的通信网络替代原系统的RS485网络。阐述了新型的CAN网络的特点,使用C_CAN控制器的消息对象机制实现CAN总线网络中的CAN端口节点与各个列显CAN节点的通信,介绍了CAN网络通信程序的设计以及通信出错的检查与恢复方法。实际的数据传输测试表明,CAN总线通信网络完全满足地铁隧道显示系统对数据传输的设计要求,并大大提高了整个地铁隧道显示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施中离散安装的电能表的数据采集问题,提出了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取代离散安装的电能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RS485总线之间的布线,在综合考虑了DL/T 645通信规约的要求、设计成本、通信可靠性及相互干扰等因素后,提出了无线RS485中继器的设计方案。该无线RS485中继器的实现可以大大减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场实施难度,从而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CAN总线的电排站自动化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电排站目前大多采用基于RS-485总线构建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所存在的缺点,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排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智能测控节点的CPU选用Hynix公司生产的ARM处理器HMS30C7202,使用芯片内置的CAN控制器实现智能测控节点群与工控机之间和智能测控节点群间的通信,并给出了具体的硬件方案和软件流程.该系统通信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组态灵活,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电世界》2016,(11)
正随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在工业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中,采用串行通信来达到远程信息交换的目的更简便。发展起来的RS485是平衡传送的电气标准,在电气指标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其性能优异,结构简单,组网容易,组网成本低廉,RS485总线标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在RS485总线中采用的MODBUS协议是公开的通信协议,且被很多的工控产品生产厂家支持,该协议已广泛应用于水利、供热、电力等行业设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单片机和RS485总线网络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TM32芯片功能强大、接口丰富、价格相对低廉,非常适合应用于工业数据采集领域。RS485总线以组网简单、造价低廉、便于维护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中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和控制系统中。采用构造简单、功能强大的Modbus协议作为RS485总线网络的上层通讯协议,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