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郎东  陈菊 《硅谷》2014,(6):149-149,147
华东分公司苏北油区以复杂小断块为主要特点,断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多数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最终采收率低,油藏潜力未得到有效发挥,老油田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草舍油田草中区块戴一段中高渗高含水油藏开展了隔夹层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研究,并依靠水平井优化设计,部署实施水平井挖潜,改善了该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其采收率,对指导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辛油田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中:油区断块油藏综合含水已高达90%以上,目前井网条件下采收率31.8%,理论测算采收率48%,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本文依托典型高含水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应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总结、新井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等分析手段,初步总结出特高含水断块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受其自身的构造特征影响,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常常出现含水快速上升,自然递减迅速加大的局面。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这个时候油藏开发的重点就要从一,二类层向二、三类层转移,从控制一,二类层的含水上升向提高二、三类层的水驱动用程度转移。但我们根据文95块的开发技术改造实践,认为在复杂断块油藏的中高含水期不应盲目地放弃一、二类层而直接向二、三类层转移,还应该在油藏精细研究、深化对剩余油的认识、明确剩余油挖潜方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油藏整体监测,精细 C/O、高压油套分注等技术,在恢复完善一、二类层剩余油富集区注采系统.增加一、二类层的水驱动用程度上下功夫。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历20年开发的樊家川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油井套破严重导致井网残缺,井筒状况,地下情况复杂,开发难度日益加大。2010年,以剩余油测挖潜、储层的扩边、措施挖潜、精细注采调控,确保油藏稳产。  相似文献   

5.
胜坨油田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其中油区断块油藏综合含水已高达93.2%,井网下采收率31.8%,理论测算采收48%,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本文依托典型高含水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应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总结、新井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等分析手段,初步总结出特高含水断块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理论测算采收率48%,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本文依托典型高含水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应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总结、新井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等分析手段,初步总结出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期,受各种地质开发因素的影响,注人水波及系数低、驱油效果差,水驱开发效果明显降低。本文所研究的海南3断块,位于浅海海域,注水开发10年,油田存在含水上升快,油层利用率低,注水波及体积难以提高等问题,但油藏依然具有一定的剩余油潜力,注采井网也比较完善,剩余油局部仍有富集,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解决以上问题,开采剩余油,提高采收率。2008年以来,滩海油田在注水区块海南3断块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高含水期水动力调整手段,使注水区块的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3.9%,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藏开发表现”低采出、高含水、递减大”的特征,油藏平面、剖面矛盾加剧,油藏水驱状况日益复杂,水驱油效率降低,剩余油分布状况日趋复杂,挖潜难度增大,油藏控水稳油形势日益严峻,调驱或三次采油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为此,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和流体特征,在广泛调研和室内实验评价的基础上,借鉴油田内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开展微生物驱油技术试验,通过矿场实践有效提高了驱油效率和最终采收率,丰富了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稳产技术体系,为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的战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综合含水已高达93.2%,理论测算采收率48%,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本文依托典型高含水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应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总结、新井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等分析手段,初步总结出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33块沙二下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已进入开发后期,因构造复杂、注水开发历史较长、油水关系复杂、认识挖潜难度大,产量递减加快。通过分析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明确问题与潜力,制定针对性的稳产措施。平面上通过强化水下分流河道地层能量,挖潜差异相带剩余油;层间通过相控层段组合,优化注水层段,实施精细注水,提高差层水驱动用程度;层内通过韵律段细分,优化射孔井段,改善主力储层开发效果。通过精细调整治理,区块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陆上大部分油田开发主要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并且大多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目前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储量要在高含水期采出,高含水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分析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与规律,提出了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调整方法,对此类油田开发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高深透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困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圈,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昀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砂体潜力最大,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休,分支河道型和单一河道型砂体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3.
孤岛油田经过40多年的高效开发,进入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措施效果变差。为实现整装油藏特高含水期稳产,充分利用井、层含水差异,优选分层措施,开展注水结构、产液结构、储采结构的合理调整,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突破了特高含水期阶段稳产必须大幅度提液的传统观念,开创了大型陆相砂岩油藏商含水后期“结构调整、稳液控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开展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通过层系井网重组及不稳定注水技术,区块采收率油42.2%提高到45.9%,对同类油藏高含水后期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主体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产量稳定对于胜利油区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油藏数值模拟作为研究剩余油分布状况手段之一,关键是生产动态历史拟合。整装油田地质和开发特征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历史拟合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根据整装油藏特点和研究实践,建立了整装油藏计算速度优化技术、边界井产量动态劈分方法、井间连通性分析辅助历史拟合等典型方法,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张艳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594-594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实施三次采油调整挖潜之后,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多次整体调整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多次整体调整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杰 《硅谷》2012,(11):71-72
马20块由于油层层段多、含油井段长,不同砂岩组渗透性差异大,加上多年注水开发,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突出,油层水淹严重,断块高含水井多,含水90%以上的油井占76.9%。断块剩余油分布十分零散,措施挖潜难度大,我们利用各种资料对马20块整体上6个砂岩组、22个小层进行平面及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研究,并针对研究成果,实施措施挖潜,使断块日产油由30t增加到90t,产量翻两番。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对整个兴隆台油田高含水区块的措施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状集油田断层发育、属于近物源快速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十分严重,给油田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油田主力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发难度愈来愈大,如何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成为目前开发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剩余油研究方法入手,对胡状集油田剩余油的分布进行了定性、定量描述,对剩余油潜力进行了分析,为下步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