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驻马店市,农业灌溉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1%,用水效率低下,亟待通过节约用水的综合技术措施,降低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的状况。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农田灌溉水分利用率,促进粮食持续高产稳产,是驻马店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对高效节水在驿城区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进节水型农业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农业节水建设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梁 《山西水利》2006,22(6):68-69
对山西发展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建设节水型农业应构建农业灌溉用水宏观总量控制和田间灌溉用水微灌考核指标体系、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科学的农业灌溉管理体系和农业用水效果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节水对策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水资源贫乏,发展节水型农业尤为重要。节水型农业涉及农业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本文以建立优质高效节水型农业为目标,以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技术可行性和紧迫程度为准则,以采取节水工程措施、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改进节水栽培技术、提高灌溉技术、污水利用、改进耕作技术、多种水源联合调度、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洪水资源等九条综合对策为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提出了选择农业节水综合对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农业作为全省用水大户,用水总量占全省60%以上,农业节水成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常熟市董浜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设施栽培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成了节水灌溉监控服务中心,开发了全国领先的基于物联网的高效节水灌溉远程监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灌区节水,一是要从农业措施入手,重点要抓好茬口的优化布局,大力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加强农事管理,减少无效渗漏,推行墒网灌溉,推广节水型的灌溉技术,适应湿润灌溉;二是要从管理措施入手,推广节水型的灌溉技术实行分期定位控灌,改革渠道工作制度,推行节水型的灌溉技术,实行错峰定茬,轮峰供水,定量配水,高水猛灌,优化调度水源,做到人机结合,合理配置、制定节水政策,配套测控装备,强化用水管理,促进灌区节水;三是要从工程措施入手,平整农田是基础,建筑物配套是关键,渠道防渗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实施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因此,建立节水型社会,首先要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7.
江静 《中国水利》2010,(17):63-65
随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业灌溉作为宁夏用水大户,用水效率低,灌水技术相对落后,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领域,也是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战场。通过总结宁夏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上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节水技术需求,提出了通过工程措施、科技手段和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及集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针对张掖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在开展灌溉输配水技术、地面灌溉技术、以水权为中心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用水管理技术、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灌溉制度、生物及农艺节水技术、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优化配置技术等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建立和推广适宜当地大田粮食作物、大田高收益经济作物和设施高效益作物的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各类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中采用不同的主体节水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推广方式,技术集成模式推广中需要考虑和探索解决适用规模、节水灌溉技术选用准则、推广应用方式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节水灌溉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未来节水型农业发展的基础。灌区要实现自身的繁荣和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优质商品粮,就必须致力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型农业。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尤为重要.近年来,山东省为加强灌区节水管理、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创建节水型灌区,已创建的6处节水型灌区成效初显.下一步,将持续开展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围绕农业节水增效灌溉问题,阐述了节水灌溉的内涵、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及措施。通过探讨分析霍泉灌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经验,进一步论证了发展节水灌溉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张立发 《河北水利》2007,(12):16-17
沧州市始终把推进农业节水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由点到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近年又推动农业节水从单一工程节水向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生物节水、综合节水方向发展,农业节水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陈雷 《中国水利》1998,(3):20-21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粗放的农业用水方式和落后的灌溉技术又进一步加剧了缺水的矛盾。走节水之路,建立节水型的国家和社会,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已经成为我国实现21世纪人口、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节水农业和普及节水灌溉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复种指数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逐年提高,农业对旱涝灾害的敏感性越来越高,对灌溉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对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的东北地区,科学、合理的灌溉更显得重要。针对东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发展农田灌溉应以节水型灌溉为基础,适当发展水田灌溉.大力开发旱田灌溉。采用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农业栽培措施实现节水增产,采用经济措施促进农业节水。  相似文献   

15.
用水权理论解读农业节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节水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为解决好水资源问题,促进农业灌溉和农业节水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水权水市场理论出发,认真抓好明晰水权、建立用水双控体系、构建水价格机制和培育水市场三个关键环节。基中,明晰水权是基础,用水以控体系是根本措施,构建水价格机制和培育水市场是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大兴区是资源性重度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农业节水重要性愈发凸显。在现有节水措施下,大兴区不断创新,积极更新管理模式,合理规划配置水资源,提升节水效率。从加强农民节水意识入手,加强用水节水教育,普及节水知识。在实际管理中,积极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调动群众节水积极性,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在发展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促进节水型社会发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方位搞好农业节水工作。  相似文献   

17.
原建华 《山西水利》2004,20(2):25-26,28
针对祁县农业的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应遵循的原则。从政策、法规的完善、节水规划、节水模式、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五个方面阐述了在节水农业建设中应抓好的工作,并提出了发展节水农业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农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主要措施之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坚持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面积。李鹏总理也曾指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水利问题,中国非搞节水型农业不可”。所以节水灌溉工作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00m‘,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资源在数量上不足,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极不均衡,并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水资源紧缺将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我国发展节水农业必须采取水、旱并举的方针.旱地农业随着雨量增加,增产幅度增大,在黄河连年断流的情况下,山东、河南半湿润地区,应重视发展高产旱地农业.建设节水农业,首先应当用好当地水资源(包括降水、地下水和劣质水资源化),同时要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作为建设节水高效农业的核心,这是我国形势发展、粮食安全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需要.提高用水效率必须加强农艺节水技术.农艺节水不同于工程节水,它是减少农田蒸发蒸腾量,可实际节约水资源量.节水灌溉制度是近年来节水效果最明显的节水措施,无论水稻和小麦都有效果.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不仅是水的问题,农业节水必须农、水部门结合,才能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目前淠史杭灌区适宜发展的几种节水灌溉技术,并提出加强用水管理,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成为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