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某城市新建道路工程雨水管道排水能力进行了复核,对雨水管道入河进行了防洪评价论证,计算了河道堤防冲刷深度,复核了施工时河道设置围堰后河道过流能力是否满足防洪要求,并进行了雨水管道入河影响条件下河道防洪和河势稳定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和施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某城市新建道路工程雨水管道排水能力进行了复核,对雨水管道入河进行了防洪评价论证,计算了河道堤防冲刷深度,复核了施工时河道设置围堰后河道过流能力是否满足防洪要求,并进行了雨水管道入河影响条件下河道防洪和河势稳定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和施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适当配置应用雨水调蓄池,可极大地降低雨水管道尺寸,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不家利于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雨水调蓄池及事故雨污水截留池的组合使用,对成都市某平板显示产业园区进行平时雨水调蓄及事故时雨污水截留。优化设计事故雨污水截留池的平面布置,节省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周期。平时雨污分流接入市政雨污水管道;事故时合流收集,提升至园区事故应急池,由于雨水调蓄池的调蓄作用,有效地减小了雨污水截留池的容积。对比分析在雨污水管道末端设置电动截断阀的方案,可以避免因管道埋深过深导致园区内雨污水无法接入市政雨污水管道,提升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广场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节点,海绵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昌市新建区心怡广场"海绵化"改造为例,用容积法计算出径流控制总量,合理划分了3个汇水分区,并在每个汇水分区布置了不同的海绵设计技术。通过增设植草沟、雨水花园、调蓄池可有效控制广场的径流总量,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而在雨水花园和调蓄池设置溢流管,可满足暴雨重现期5年以上,多余的雨水径流可排入附近市政雨水管网中,最终实现"小雨循环利用,大雨不内涝"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问题,通过运用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用以消减径流排水、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的理念,依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依据(政府相关文件和现行国家和地方规范)的编制背景介绍,探讨生活垃圾处理厂项目中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方法、思路和解决方法。在满足雨水控制及利用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在大面积厂区内通过设置多个初期雨水调蓄池的方法解决因其雨水管网过长造成的单个收集池体量过大的问题;通过雨水调蓄池的设置确保了在同等降水条件下建设项目的开发前后外排雨水径流总量不增加,提出了雨水调蓄池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要点。解释了设置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生活处理垃圾厂内雨水只做调蓄不做回用的原因;提出在厂内做雨水间接利用措施水专业与总图、园林专业相互协调关系和各专业侧重点,在有条件的项目中可通过将屋顶雨水进行收集并加以利用,提出基于过多安装弃流设备会降低雨水系统安全性的实际问题,针对生活垃圾焚烧厂主厂房的屋面雨水系统不需安装过多雨水弃流设备。  相似文献   

7.
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将内涝防治和污染负荷控制作为目标,开展北京永定河文化新区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雨水管道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等规划;利用SUSTAIN软件对地块和道路层面LID雨水设施进行布局规划和规模计算,采用传统方法开展雨水管道规划;利用Micro Drainage Windes软件在对LID雨水系统和雨水管道系统暴雨模拟分析基础上,确定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中道路坡度调整及调蓄设施规划方案。通过案例分析,旨在介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系统规划内容和方法,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采用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公式,对建筑小区中底部流槽式雨水调蓄池和水泵提升式雨水调蓄池的容积设计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实际案列的设计计算得到结论。在建筑小区设计中,为控制新开发区域和已建成城区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每1 000m2硬化面积应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30m3的雨水调蓄池。  相似文献   

9.
陕北沟壑区雨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与坡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控制城市雨水管道淤积,<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给出了雨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小设计坡度,而规范中的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小设计坡度是根据典型雨水管道中泥沙特性而确定的经验值.通过对陕北沟壑区雨水管道泥沙特征及沟壑区的地形特点的分析,利用排水管道泥沙运动方程,给出了陕北沟壑区雨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小设计坡度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透水雨水管道的雨量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桂霞  王文远  徐向阳 《水利学报》2004,35(2):0115-0118
本文通过透水雨水管道模型试验,对渗透式雨水管道雨量入渗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到了判定管道开孔情况的临界面积公式,以及透水雨水管道在不同开孔条件下单位管长的雨水稳定渗透量计算公式。这些公式的建立为渗透式雨水排水系统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奠定了基础。透水雨水管道的减流实测结果显示,透水雨水管道的减流百分比达到21%~39%。由此可见透水雨水管道对削减管道的流量负荷、补充涵养地下水源和保护自然水文环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